APP下载

数字化环境下的岳州窑遗址保护与开发策略探微*

2021-06-25周闻宇杜雪梅

大众文艺 2021年11期
关键词:遗址数字化文化

周闻宇 杜雪梅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

岳州窑赓续一千八百余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南方青瓷窑场之一,在青瓷烧制、釉下点彩、伞状支烧等技术领域有着奠基贡献[1],岳州青瓷行销域内外,蕴蓄着湖湘先民的生命感悟与审美趋向,诠释着农耕文明的精粹,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冲洗、全球化浪潮的翻涌,各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在西方优势文化强势拍打与交融中日渐褪去多元性,岳州窑的延续也因原生环境的丧失、旧式文化传承方式的局限而面临搁浅风险。数字信息技术作为该进程的重要推手,在重新配置与定位经济、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为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正确看待其双刃性,促进其与岳州窑文化共融,对推动岳州窑文化的创新表征与创造发展,弘扬岳州窑文化价值皈依有重要意义。

一、岳州窑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一)数字化技术构筑了岳州窑文化记录与保存的安全壁垒

光盘与移动存储硬盘技术摆脱了文化信息保存使用胶卷摄影底片昂贵且携带有限的束缚,克服了录像带摄像行间闪烁、运动模糊、分辨率受制、拷贝不易长期存储的缺陷[2],跨越了磁带录音出错率高与高标准保存条件的栏架;三维扫描与图形建模软件的出现,使得文物与遗迹的还原与修复工作克服了照片的零碎与实物修复的风险。

(二)数字化技术提供了岳州窑文化的传承条件

岳州窑青瓷崛起于魏晋南北朝,繁盛与隋唐,有着其不可复刻的时代因素,随着其文化存续环境急遽消融,旧式传承方式的制约,岳州窑日渐凋零,而实拍影片、三维动画等数字化手段可再现其文化生存空间与虚拟其辉煌景象,破除承续的时空约束,为其在当下与未来的弘扬重塑鲜活的形象。

(三)数字化技术创新了岳州窑文化跨时空展陈的措施

线下遗址博物馆中,在厘清岳州窑文化资源与凝练其精魂的前提下,通过全息影像、现实增强、裸眼3D、互动投影等数字化手段,作为文物、遗址、图文多媒体展陈的效果优化,能为受众提供更为鲜明、真实的观感;线上展陈可对线下博物馆实景空间以数字360全景技术呈现,并借助数字可视化技术对实体文物藏品外在表征与内在意涵进行阐发、延展与提升,也可在博物馆空间全景或藏品中设置若干文本及语音解读超链接,通过访客点击可获得对岳州窑事物更为详明的介绍。超脱了实体束缚的线上展陈,还可借助H5动画、WebGL技术流畅的在网页中较精细地呈现岳州窑文化资源相关的三维内容,[3]由此彻底破除时空屏障,向互联网覆盖之下的世界无差别地传递造物之美,娓娓倾诉岳州窑故事。

(四)数字化技术缔造了岳州窑文化信息传播与共享平台

旧式的人际传播方式宣扬面窄、受众群少,是导致非遗传承颓靡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岳州窑文化内容碎片化并通过数字化传播渠道传播(如抖音、快手等小视频APP与B站等垂直社区),可使其受众数呈几何状增长,从而增加民众对岳州窑文化认同的概率,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而岳州窑图文知识、影像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则铸就了信息共享与传播的中流砥柱,便于广大爱好者、民众随时随地查询与学习。

二、岳州窑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岳州窑遗址相关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工作已在不同向度取得了进展:在保护机制方面,上到国家层面颁布的《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下文简称《遗产法》),下到湖南省政府《实施办法》均给出了规范与指导,岳阳市政府也已分级建立名录保护体系,并将保护工作纳入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下文简称《条例》),明确每年从地方财政中支出一千万作为非遗的普查与保护经费,并形成了技艺传承人名录认定、考核及退出机制,提出了非遗“名师传艺”支持计划;在数字化传承实践方面,湖南理工学院开发的岳州窑柴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投入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使用;在推动数字化传播方面,岳州窑的相关主体已经迈出了各自的第一步,其中有:岳州窑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宣传片《继往开来岳州窑》,湘阴县文旅广体局的抖音公众号推出的《千年窑火盛世辉煌》八段系列小视频,岳州窑传承人开通的抖音号中上传了作品展示、拉坯技艺流程表演、学徒技艺传授、生活日常等内容。

岳州窑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是技术与文化的交融,文化传承以数字化技术为抓手,数字化技术以文化传承为突破。岳州窑遗址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工作业已启航,其实践应用必将沿广度与深度行驶,但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尚待论略:

(一)岳州窑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主体不明确、机制不完善

我国非遗法制建设相较欧美日韩起步较晚,国家法律更多关注于非遗调研与名录选送与认定,针对数字化保护条目虽有涉及但更多停留于政策层面,但对为开展数字化工作而进行的文物与遗址采集、收录、保存等标准鲜有涉猎,而地方法规如《条例》明确了文物及非遗文化保护的负责单位与职责、相关保护工作的经费补助等,但并未见任何与数字化保护相关的条文,遑论成体系专门的法规与条例,这些必然导致岳州窑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工作无法无规可循,导致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健全体系与机制迫在眉睫。

(二)岳州窑遗址数据库构建尚未启动

作为存储岳州窑遗址文化海量信息的数据库,对于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工作举足轻重。其将岳州窑遗址与瓷器文物信息、传承人及其技艺、开发保护主体开展的活动与开发的产品等内容集聚于一体,便于民众科普、专业人士学习与学者研讨。岳州窑遗址相关数字化文化信息从保存形态上可分为古今文献、图文资料、影像资料等类目,其位列省级非遗名录(2016年)、跃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然岳州窑的数据建库工作却境遇尴尬:首先,无专人进行分类整理、集合建库,造成检索零碎、难以给予受众全面与多梯度的印象;其次,岳州窑文化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保存没有统一标准可循次而进,容易在工作过程中造成因人而异的效果损失与谬误,必将增加后续数据维护管理难度;最后,保护与开发相关责任主体未组织专业人才、未划拨专项资金开展此项工作。这些缺陷都将置岳州窑文化资源的互联网共享与推广于不利地位。

(三)岳州窑遗址数字化展陈与传播策略不明晰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春风加速岳州窑文化展陈与传播升级是无可规避的课题。从展示层面看,坐落在湘阴县城的岳州窑遗址博物馆内仍为旧式图文与实物展陈方式,没有数字化展示手段的介入,网站、线上数字博物馆、公众号的建设均未启动;从传播方面看,与岳州窑文化同类型的抖音短视频平台龙泉青瓷话题有1.2万个视频,4400余万次播放,内容涉及电商、鉴赏收藏、知识科普,制作工艺展示等板块,除却龙泉青瓷在民间知名度与业界地位,其每段相关短视频制作在各个环节都沁渍了其良苦用心;铜官窑相关视频已有一些,内容多为个旅行社或博主发布的新华联集团耗资百亿打造的铜官窑仿古景区项目,真正与铜官窑知识介绍、技艺展示、产品销售相关的内容则寥寥无几,形成了一种本末倒置、商业旅游透支传统文化的现象,即便如此,其受关注程度也远不及龙泉青瓷;湘阴县文旅广体局抖音号推出的岳州窑系列小视频的传统纪录片模式虽真挚恳切,但其形式仍未能与平台受众观赏心态相契合,故依旧未能实现大范围传播,而岳州窑传人的抖音账号共上传37个视频作品,已拥有数千粉丝,其内容反应制瓷、传习活动、生活爱好,但仍没有专业团队运作包装,视频质量及运作方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构筑岳州窑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遗产法》中明确提出文化主管部门要建立非遗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当保密外,非遗档案及相关数据库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4]依此条例,首先,省市级文旅主管部门应作为直接负责人细化地方文物、非遗保护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制定数据采集、保存、建库、使用可遵循的具体条例;其次,应整合、组织地方博物馆、岳州窑遗址博物馆、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共建岳州窑文化研究基地,统筹与推进岳州窑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工作,其中包含:1.拟定数据库搭建、数字保护与开发的标准,明确工作开展中各参与方权责与协调利益;2.保证岳州窑制瓷技艺传承人及群体可参与至整个数字化工作中,并对其意见给予充分尊重;3.组织数据库构建、维护工作组与数字化产品开发工作组,可通过增加技术人员岗编制、在岗人员再培训、招聘合同工、与高校相关专业、民营企业合作等方式编制其技术力量;4.保证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可实现与公共文化网络资源服务平台无缝衔接;5.每年为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并提供一定资金引导的政策支持。

四、岳州窑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体系构造策略

(一)数据库信息采集与制作是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前提

在完成岳州窑址数据采集与制作后,方有进行保护与开发的基础。其数据主要分为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类型,可依据数字博物馆建立媒体素材库标准进行采集与整理,且所有类型文件应按最新、高效、国际通用的压缩标准技术进行处理,建立索引信息,即可满足存储于网络传输要求,也便于今后与地区公共文化网络资源服务平台收录:岳州窑史料、古今研究成果汉字内容应采取GB编码,英文与符号则使用ASCII编码;岳州窑文物、产品及遗址图片素材则需将格式统一为Gif或Jpeg,分辨率控制在150dpi以上,色彩不低于256色,黑白图的灰度不能低于128级,此外,所有入库图片都应进行属性标注;岳州窑访谈或科学解说等音频资料则应使用采样频率大于1赫兹,高于8量化位,不低于单声道的Mp3、Wav、Midi与流式音频格式,高品质音频欣赏应使用Mp3格式,数字化音频使用Wav格式,来源于Midi设备录取声音则使用适应模式;而视频与动画格式主要采用AVI、Mov、MPGE以及ASF流媒体4种格式,所有进入数据库的非流媒体格式视频格式除自身格式外,还需提供流媒体格式,并且采用Y、U、V分量采样模式,基准频率为13.5MHz[5]。此外,在数据采集与验收过程中,都应秉持原真性、完整性等标准,且均应由岳州窑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多元主体把关,确保资源可最大程度上代表岳州窑。

涉及三维动画、虚拟还原等技术要求高的制作,除却所有主体的参与外,还应注重数字技术的应用:如小型文物可视其保存情况采取三维扫描技术或三维图形建模软件如3DS Max或Maya进行还原,而遗址现场三维模型制作则可在考古线图与影像资料的辅助下借助建模软件呈现,更可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虚拟重塑岳州窑昔日景象。这些成果除了以视频形式存在外,遗址场景可将模型渲染后以Web 3D格式输出,规划好一定的游览路线,供民众在网络终端电脑中观赏,通过鼠标操控进而实现虚拟漫游;文物的网络三维模型展示也可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而文物的环景展示可通过自动旋转云台摄影、拼接,提供用于网络360°浏览、缩放、移动操作的效果呈现。

(二)数字博物馆的搭建是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枢纽

数字博物馆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对岳州窑遗产信息进行存贮并为用户提供检索查询与研究的网络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为文化资源提供永久的数字化修整、存储、管理与展示功能,因而是衔接岳州窑信息数字化采集与保护开发的核心枢纽。岳州窑数字博物馆系统建设应充分保证权威性、安全性、通用性、可扩展性,在模式设计中建议以轻便、实惠的网站模式为首选,也可考虑选取较新的三维仿真、虚拟漫游模式。其系统构成可分为硬件、软件与资源三个平台,关于资源平台的信息搜集标准上文已作思考,此处主要对软件平台构架做探讨。为满足用户在多样系统设备中的通讯与共享信息诉求,可采用Web Service作为集成技术,该技术即可满足大型系统分布性的需要,也可将用户运行环境降低至仅具备浏览器即可进行查询与学习。

在此技术下,可将岳州窑数字博物馆分为4层结构:首层为浏览器,起到用户接口作用,终端经URL向应用服务器提出访问请求并获得其信息反馈同时呈现在浏览器;二层为应用服务器,可整合岳州窑遗址数字博物馆各项能效,形成运作逻辑以供访客调度;三层为Web服务,可为多个各自独立的web服务构成,为终端筛选、调遣安置于不同物理设备中的特定服务;四层为数据库服务器,各个数据库可由相关web服务器调取信息,并独立处理用户端请求[6]。

(三)数字化开发与传播为工作开展的重点与目标

对岳州窑遗址文化保护最终目的是弘扬地域传统文化,最终落脚点在开发与传播。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方面,可以依托高校、企业及两者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在文化数据库搭建的基础上,对岳州窑经典的、特色的文物如羽人盘口壶、褐彩罐、莲花尊、迦楼罗鸟残片等的器型、纹样、色泽、质地、风格进行归类并整理为设计元素库,为陶瓷产品、衍生品的数字设计沉淀底蕴,还可以此为起跳点,在把握其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同类文化、跨文化、流行元素的设计嫁接、设计融合尝试,从而提升岳州窑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质量与效率;而针对传承人及其群体则可尊重其自身发展意愿及其对岳州窑青瓷文化赓续轨迹的把握,确定其岳州窑产品延续的脉络。

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方面,可结合岳州窑数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电商等多平台多措并举的方式进行推广。其中尤应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作为岳州窑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战场、突破口,可与高校数媒专业或专业影视制作运营团队合作。首先,对账号内容进行版块分类,大致可分为陶瓷知识科普、制瓷工艺流程展示、陶瓷产品展示、传承人及其群体生活及推广活动等;其次,对于传承人形象、工作场景布置都应进行设计与斟酌;再次,在背景音乐选择上不可过于随意,应以高品质为标准,与画面质感内容相契合,而传承人及其群体解说词撰写也应仔细推敲,符合其身份与专业度,此外也可适当点缀时尚话题,而不致与受众产生隔阂;最后,寻找文化自身与受众特点的契合点,适时制造“引爆”内容,形成互联网病毒式推广。

五、结语

岳州窑青瓷文化绵延千余年,从崛起走向巅峰,继而沉寂,每一个篇章都与经济发展、时代更迭、文化变迁紧密耦合,不断积淀着湖湘民众的精神财富,在国家提倡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今天,我们更应承前启后,借助数字化技术的春风,保护好、开发好、传播好岳州窑青瓷文化。

猜你喜欢

遗址数字化文化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谁远谁近?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