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
2021-06-25郑顺天
郑顺天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
在乡村振兴重要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如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明底蕴,可以作为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资本。随着我们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为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起到教化民众、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养等许多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只看重经济发展,完全忽略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现象对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都是极为不利的。
一、传承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我国的农村传统文化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我们的农村传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不过不论我们的传统文化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它都包含着农村群众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各种为人处世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相对于法律的强制约束使人的行为变得规范。那么不同于法律的强硬规范,农村传统文化相反的用较为柔和的方式一直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群众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宗教活动、戏剧表演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与设施来对帮助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例如孔孟所倡导的儒学就教导我们要尊师重道、孝敬长辈等,这对于乡风文明建设是极为有益的。但同时我们也要对农村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些陋习打起十二分的警惕,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些陋习要积极的扬弃,我们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是我们的农村传统文化持续健康发展,让它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持续提供助力,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添砖加瓦。
(二)促进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重要战略的总要求一共有五个,其中不仅包含着在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还包括精神文明方面以及生态环境和治安环境方面的要求。在乡村振兴重要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单方面只看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要对农村文化建设有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缺乏了来自精神方面的助力。农村地区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它产生了例如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道德准则等一系列文化因子,形成了包含我国无数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文化体系。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是无法忽视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同时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尊重各个地方的社会传统,充分尊重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将地方的特色传统文化等与现代建设结合到一起,使得它们成为一种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将这些资源整合,与当地特色文化娱乐产业融合到一起,以此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的发展。
(三)帮助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与变化,在我国一些地区存在着许多的用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或者是乡镇,在这些村落和乡镇只有存有我们中华民族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与体现。经过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和乡镇的一些红色文化展馆与文化设施都已经被当地政府作为开展主题活动以及党员活动和开展红色爱国主题教育的重要场所。除此之外,一切拥有较为久远历史的村落之中的特色风俗习惯、文化民俗等文化因子之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思想观念也是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财产,例如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一些传统美德,与当前我们总书记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高度契合,相互补充,这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重要思想资源,由此可见,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提供助力。
二、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城市化建设导致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主体缺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发展出现明显差异,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同时由于城市长得高薪酬与优厚的福利待遇,导致原本在农村地区的人才大量涌入城市发展,就连不少当地农村本地毕业的人才也争先恐后进入城市不愿留在家乡发展,使得农村的青壮年人才大量流失。其次,因为城市本身就有着较好的医疗、教育以及交通等各方面条件,所以才吸引了大量的周围农村与乡镇地区的人才进入城市,在为城市建设加速的同时,也就导致了农村传统文化继承主体的缺失。而且由于大部分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发展,也导致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缺乏健全的家庭教育与亲情环境,这不仅导致了他们在文化素质上可能缺失,而且也容易催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除此之外,也造成了农村传统文化在传承上也会出现了断层的情况。
(二)过度开发带来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为了存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对农村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承与发展,当地政府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对当地的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开发。其主要途径是开发具有地方特的特色民俗旅游产业,通过建立当地的特色文化博物馆与特色文化村庄。以上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固定的场所来对游客提供特色文化服务。文化博物馆是通过馆内的一些历史文物以及文字和影音设备等方式为游客展示当地的特色文化。文化村庄则是主要通过村子里的一些含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和设施等,同时也会借助一些宗教活动和集会等方式来想游客展示当地文化。例如这样的一些开发方式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固然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管理不规范等一些原因导致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宰客、恶意竞争等问题的出现,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对当地农村形象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让来此地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游客产生错误的认识。长此以往,真民俗可能会被假民俗替代,这种情景一旦发生,对该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三)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在农村地区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发展的同时,一些外来的各种文化都通过手机、电脑和现在高度丰富的短视频平台纷纷涌入农村,农民群众现在获取外来的信息资源以及文化产品比以前要容易得多,农村群众被许多的来自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的价值观等持续冲击着。相对比之下,城市的更为便利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使得农村群众对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以及农村的传统文化都逐渐失去兴趣,农村群众开始对城市的生活以及价值观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渴望,尤其是留在农村的青少年开始对传统的农村生活内容、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变得不屑一顾。其原因主要因为当下农村的生活方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青少年不需要向他们的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地中长时间的劳作,他们失去了对土地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尊敬和向往。与此同时,农村地区青少年的闲暇时间被各种各样的手机游戏和短视频所占据,而对于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闻不问。
三、传承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文化农民
虽然目前大量的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但是农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对社会各界人士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就如现在大火的德云社相声,演出一票难求,足以见得一些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依然有着众多的爱好者,这其中主要得益于掌握着这些技艺的优秀民间人才。由此可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依靠这些有文化、有技艺的文化农民。所以,在我们传承与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对文化农民的培养,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强化文化农民的榜样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得农村地区的额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培养文化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去。
(二)提供相关政策保障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政府应该为农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杜绝形式主义。首先在人才政策方面应当制定比较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充分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行就业创业,进一步提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活力。其次在农村教育方面,政府也应当适当考虑将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入当地教育过程中,形成富含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教育方式,以此来促进农村青少年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其次,在财政支持方面,政府也要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积极拓宽渠道,吸收社会资本,为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最后,当地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关的制度保障。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作用
发挥村两委的带头作用,要结合当地政府宣传部门提高农村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利用好现在的高度丰富的短视频平台资源以及各种网络渠道,制作富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宣传资源,展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村两委应该牵头定期举行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借助一些当地乡贤的优秀事迹更生动的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集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到当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充分创新农村传统文化传统与发展的新方式,从而引领农村群众加入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