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学生人文底蕴的培育

2021-06-24李玉玲

文理导航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培育

李玉玲

【摘 要】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思想的教育;不仅需要成为学校优秀的一员,还要为成为社会优秀的一员做准备。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培养学生全面进步的积极意义,促使教师转变了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扎根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素养,对学生进行培育,可以拓宽学生的成长视野,让学生了解人文底蕴,在人文底蕴的护航下,享受道德与法治课堂,做四有新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学生;人文底蕴素养;培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立足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培养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文底蕴,了解人文底蕴的作用,能够加深对人文底蕴的学习,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为道德与法治学习增添光彩,加快自己核心素养的发展步伐,成为人文底蕴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素养的内涵

时代的发展,让教育获得了更大的成长空间,使得教育在培育学生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到了培养学生不能太过片面,不能只用成绩来衡量学生。教育的发展,让教师的教育思想得以拓展,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知道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在此基础上,道德与法治围绕本学科的特点,提出了人文底蕴培养,了解了人文底蕴的内涵,知道了人文底蕴展示了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对人文领域中的知识和技能吸收的衡量器,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人文底蕴由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构成,代表着人文底蕴发展的不同方向。人文积淀,指的是人们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知识成果的积累,能够教给学生掌握人文思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文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尊严,实现自己的价值,关心人的发展前景。审美情趣是学生在发展中,对美的感悟和应用,能够构建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存在意义,使学生能够对其进行升华,增加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底蕴的原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底蕴,是基于核心素养提出的,是希望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不仅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还能践行道德与法治精神,懂得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及审美情趣。古今中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容,都能给学生带去指导,可以说是学生迈出人文底蕴第一步的导向标,能够影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文化的受益者,更是文化的延续者,教师向学生传输人文底蕴知识,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继承,让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懂得为文化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在文化的影响下茁壮发展。学生就像是小树苗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风、霜、雨、雪的侵害,若是没有抵抗的能力,则很容易倒下。教师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免疫力,让学生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念,知道怎样正确地融入社会中,怎样散发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真挚的情感。人文底蕴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学生的加入,能够给人文底蕴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让人文底蕴在新时代下获得新的诠释,拥有新的生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底蕴的策略

(一)渗透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

人文积淀,体现了人们在长久的历史中,将成果与知识堆积在人文领域的过程,向人们揭示了掌握人文思想的方法。而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体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对本民族的人有着指导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渗透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来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在发展过程中凝聚而成的优秀文化,使学生掌握人文思想的精髓,进而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

在学习“少年的担当”这一单元时,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国外的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学习的案例以及国内的《铁杵成针》《悬梁刺股》等成语故事,让学生在这些故事中感受过去的人是怎样对待学习的,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学生从中外优秀人才的故事中,发现了学习带给他们的变化,对学习有了新的思考。接着,笔者又借助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梁启超 “少年强则国强”等话语来激励学生,使学生知道作为青少年的自己,应该怎样传承先辈的精神,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富强不断努力。学生在聆听中,意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成绩提升,还影响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明确自己的作用,做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人。

(二)引导学生学会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重视的是人本身,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尊重,贡献自己的价值,让每一个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获得幸福。学生在成长中,也要用尊重和爱来拓展自己的交际圈,收获志同道合的朋友,懂得如何释放自己的善意,做到换位思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爱和尊重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爱和尊重,可以让学生将眼光放长远,懂得怎样与他人相处,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单元时,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校园生活中以暴制暴的新闻案例,让学生围绕新闻案例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阅读新闻后,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采取暴力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的行为,以暴制暴更是激化了矛盾的升级,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在与人交往的時候,应该怎样对待他人,用爱和尊重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其中一位学生分享了自己与同桌抢占课桌资源的经历,认为对方若是采取言语谩骂的方式,自己是绝不会相让的,但是同桌采取了理解的方式,在自己需要更多课桌资源的时候,为自己预留了大片空地,自己便也礼尚往来,在同桌需要的时候,做出让步。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尊重他人,多一点理解与爱,才能获取同样的对待的交往真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做法,给学生带去了坚持的信心。

(三)鼓励学生欣赏并表达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凝聚着人们对美的领悟,是人们对知识背后的艺术性、技能、方法等的积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能够刺激人们发现、感知和赏析美,拥有表达美和创新的能力。学生在吸收知识营养的时候,要懂得经过自己的加工将其转化,让知识为自己所用,绽放出新的光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欣赏并表达美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欣赏并表达美,能够促进学生对美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新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时,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与小伙伴合作,在合作中展示面部表情与情绪的关联,使学生用情景来说明人遇到哪些事情的时候会开心,遇到怎样的事情时会伤心……学生拿到实践任务后,与小伙伴合作,设计了表演的内容。其中一组学生表演了帮助残疾人士上楼梯的场景,在演出合力搬起轮椅护送残疾人士到达目的地的艰辛,在目送残疾人远去后,学生通过淡淡的微笑展示了自己在助人之后的满足心情。学生在表演实践中,展示了自己对情绪的理解,认为只有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才能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否者只会伤人伤己。这样,学生在实践展示中,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创新,体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总之,本文通过了解人文底蕴的深刻内涵,知道了它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师带领学生挑战人文领域难题的利器,对学生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我们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人文底蕴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底蕴的作用,总结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學中培育学生人文底蕴的原因,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底蕴的具体措施,认为向学生渗透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能够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引导学生学会爱和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通过鼓励学生欣赏并表达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化学生对人文底蕴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快拥有人文底蕴,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学生在人文底蕴学习中,受人文底蕴的影响,行为方式都会发生变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会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有关人文底蕴的故事与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忠惠.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在初中有效融合的文化视野[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234-235.

[2]朱德蘖.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1.

[3]曹小梅.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8+37.

[4]钱月琴.共生:自媒体时代的师生生态——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12):39-41.

[5]雷萍.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培养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62-63.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