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问题教学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2021-06-24沈卫冬
沈卫冬
【摘 要】目前不少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贯穿五大核心素养,但历史价值观这一素养的落实比较牵强附会。也有一些老师发现历史核心素养中没有体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对阅读、理解等基本能力提出要求,也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批判性、逻辑性等基本思维。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用好各种校内外的线上线下资源,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既掌握学科的必备知识,也让学生的关键能力等历史学科素养不断提升。本文笔者围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准备、研习,课堂探讨与展示等环节进行问题学习,对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与各位同仁共享。
【关键词】主题;问题教学;历史学科素养
新课标新教材陆续推进的新形势下,历史核心素养应是当前各学段历史教学的指南。然而经一段实践后发现其中历史价值观这一核心素养在教学实施中是最浮于表面的。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或公开展示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们的历史价值观这一核心素养需要落到实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平时教学中易忽视的知识、能力、思维等学科素养。笔者尝试以高中人教版历史一节具体课堂实例来说明如何在主题学习中采用问题、材料等方式逐步解决要求掌握的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一、问题预热课堂内容
如果学生在进行历史相关学习时,教师只是单纯的教导具体的课本知识,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整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带着问题对历史进行探索。只有抓住和准确把握核心问题,才能对主题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历史理解。
笔者围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一主题来进行教学,首先了解新课标要求掌握的内容及命题的角度、高考的评价方式,近些年高考真题及大市模拟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题型,其次结合新旧教材,重点对各知识点进行分析并研究内在关系,再次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分为三个大主题,每一个大主题下再设若干小问题。比如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这一主题下设这样几个问题:“为何要在美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各是什么?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必要性及其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笔者在研究考情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学习方案,让学生通过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预学,在准备中思考,在思考中对基本知识有进一步的熟悉及理解,为课堂待需学习的一些必备知识预热,为课堂中进一步的进行史料教学打下基础。
二、材料贯穿教学设计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囿于课本,学生会逐渐感到这样的课堂无趣乏味,历史价值观的教育就往往停留在说教的层面。近年来,在高中教学和高考中,情景化教学和情境内测试已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的主流趋势。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创造学习、生活、社会及学术情景,在此过程中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笔者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具有海安地方经济特色且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一些考查需要进行了二次备课,课堂上适时展现一些图片或文字材料给学生们看,让她们走进身边的鲜活的历史。
第一个环节笔者主要采用这一方式来分析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如此安排是因为学生们都是零零后,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经历,也是伴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发展历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家乡海安在全球化中的表现?笔者通过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大型企业、家乡的出口特产、国家战略与家乡几个维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并体验到经济全球化就在你我身边。
第二个环节笔者通过一些问题指导分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首先让学生们阅读P104页导言及第1、2自然段,结合材料经济危机引发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建立的问题,再指导学生从西欧衰落、美国霸权、二战后重建、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冰·火——战争改变的世界,实现的世界经济重建,因此成为有序全球化的起点,经过反思领悟,实现开放包容、普惠共赢。
第三个环节笔者展现一些时代感强的材料让学生思考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避开特里芬难题?通过阅读一些材料结合书本内容进而分析出自身推进各项改革和开放措施,一些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并将稳步扩大,给国际持有者获得更大的信心,良性引导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人民币等。最后据以上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行贷款开发沿海滩涂发展紫菜等加工业、紫菜的产量和效益、出口等影响。也分析了原料缺损、马尾藻侵袭造成毁损导致无菜可烤、大面积无收成等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认为要与国内知名品牌合作并成为他们的原料供应以及加工基地的必要性,需要增资、提高世行股权比例。
以上三个活动环节,环环相扣,笔者注意调查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真实想法,利用电教媒体或运用网络媒体,营造一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她们乐于接受一些必备的知识,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并增强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素养时刻引领教学
历史学科素养应该大于核心素养,至少应包括基础知识、必备能力、基本方法和态度、基本思维等。历史史事如果仅由教师机械式的讲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了一些死板的知识树。这些僵硬的史实的呈现,与学生实际生活割裂,学生理解会很困难,也不适应现阶段问题情境的考查方式。
所以教师应整体梳理教学内容,把握每个主题涉及的范围、重大史事和核心问题,与历史学科素养联系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多维度地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在新情境中训练并掌握一些应对和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总之,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希望今后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以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还要兼顾其他历史学科素养。一方面在依托教材、课标、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注重对现实的关照,提高他们从历史的发展来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课标和学科主干知识挖掘的各种问题情境及新的学术视野,通过多样化和规范化的训练为能力水平各异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独立思考的平台,拓展他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他们的质疑精神,提升他们的探究层次,完善他们的学科素养。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立项编号:JY202002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PBL理念的县域历史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立项编号:D/2020/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