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策略

2021-06-24张文静

理论与创新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大思政高职院校

【摘  要】探索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机制,牢牢占领立德树人主战场,构筑大思政育人大格局,是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厘清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针对调查结果对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分别通过聚焦顶层设计,构建改革机制;聚焦与时俱进,重构课程体系;聚焦师资队伍,夯实思政修养;聚焦以生为本,革新教学方法;聚焦提升质量,科学考核考评六个聚焦,提出从全员育人的高度构建思政教育与公共基础课改革有效结合的教学体系,切实推进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与建设

引言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场深刻革命。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題。在此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怎样有效地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牢牢占领立德树人主战场,构筑大思政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1.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积极主动响应课程思政的号召,推进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但也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制约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发挥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会议、通知或文件的形式。对于大思政课程的建设也大部分都通过专业课、公共课以及思政课的渠道来实现。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制定并出台了“大思政课程”建设实施细则及及相关文件。

1.2公共基础课教师缺乏思政思维

调研发现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研究方向基本都是本专业的,缺乏对思政教育的研究。即使有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思政理论知识的局限性,在课堂上很难找到切合点。

1.3公共基础课教材渗透性不强

调研发现目前公共基础课教材只是特别强调与专业结合,并未融入相关育人理念与方法,也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学情特点。

1.4公共基础课课程开发有待加强

调研发现公共基础课的开发力度尚且不足,首先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随意削减公共课程和压缩课时等现象。其次没有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的育人价值,不能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发展特色与公共基础课有效的结合起来,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程。

1.5大思政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调研发现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有些单一,对于教师是否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办法。

2.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策略

2.1聚焦顶层设计,构建改革机制

(1)确立大思政的指导地位。高职院校党委要将大思政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根据本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对所培养人才的期望,用大思政的理念指导公共基础课教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政教育在通识课等公共课程领域的指导地位。(2)形成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要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定期组织党员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学习,制定大思政课程建设指南,设立大思政课程专项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广大公共课教师参与的热情。

2.2聚焦与时俱进,重构课程体系

(1)整合新时代公共课资源。首先课程资源库的内容应具有新时代气息,呈现给学生的内容既能够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又是社会热点焦点,受到人民群众关心,从正面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其次课程资源库中资源的呈现方式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方便学生快捷获取并迅速掌握。最后在构建课程资源库时,要合理引入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相关技术手段等,保证新建成的课程资源库具有领先作用和发展空间。(2)开发公共基础课隐性阵地。努力开发公共基础课的隐性阵地,根据学科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公共基础课的课堂向课外和社会延伸。最大限度发挥大思政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的效应。

2.3聚焦师资队伍,夯实思政修养

(1)加大教师引进投入。高职院校应加大教师引进的投入,吸引一些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来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2)夯实教师思政修养。首先应创造机会让公共基础课教师加强自身思政理论知识。其次可以创新工作机制,引导教师关注和学习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教师将最新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思政育人作为教学目的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3)调动教师育人积极性。在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时候将师德师风和思政育人作为第一标准,对于在师德师风上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通过树榜样、立典型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性。

2.4聚焦以生为本,革新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主体和需求意识。培育学生学习主体与需求意识,激发其接收信息并保持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其不在成为教育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根据自己与社会需求汲取精神养分。(2)寻求思政渗透式教学的结合点。可以通过推行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度。(3)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引入公共基础课教学,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云课堂等先进且学生感觉亲近的教学手段,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授课模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真正把公共基础课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2.5聚焦提升质量,科学考核考评

(1)优化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课程考核考评体系。通过注重考核的规范性、过程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优化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从而使高校的高校的考核更加科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2)创新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应将思政育人作为评价指标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在教师聘任、教师考核、在岗位聘用、晋级以及评优奖励时,应将课程思政能力教师绩效考核内容。

总的来说,大思政背景下公共基础课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真正在实际的教学中推行和落实这一理念,恐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虽然提出一些策略,但实施过程仍需实践检验,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的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一定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映射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熙卓、刘洪锋.“大思政”背景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措施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09期

[2]李雪娇.“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11期

[3]石玉芬.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博弈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23期

[4] 王倩.“大思政”格局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如何融入“课程思政”[J].文教资料,2019(18):217-218.

[5] 唐开福,卢同庆,邢秀芳.四川省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教育科学论坛,2017(33):8-12.

作者简介:张文静(1990-),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心理学研究生,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办公室科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随州      441300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大思政高职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