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初探
2021-06-24卫苗李楠魏琪谢梦圆闵晓文
卫苗 李楠 魏琪 谢梦圆 闵晓文
【摘 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金融风险的预估无疑成为了企业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之一。场景金融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金融业的繁荣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活动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基于此,本文意以浅析我国企业场景金融面临的风险与防范为题展开积极讨论,旨在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实际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1.互联网金融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指相关金融部门利用货币来交易融通一些有价物品,向交易双方提供共同受益、享受和满足的服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附件的内容显示,提供金融的组织包括企业,抵押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等。广义上的金融,是指整个金融行业发挥本身的多变化和多功能性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向前发展。金融具体内容包含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融资投资、对资金进行管理、抵押贷款、证券买卖、商业保险等多方位的服务。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行业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于金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较强,在保证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来说,金融对社会经济有重要作用。
2.互联网金融风险
2.1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当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工具的合约持有者无法在金融期货市场上准确找到其出货或平仓的机会时,只能以相对低于金融期货市场价的流动性价格将其买入或卖出,所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合约交易标准化的程度,市场交易的规模以及金融期货市场的环境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其中,场内交易基本上是标准化合约,而且市场规模比较大,交易者可以根据实际的市场环境变化情况,采取不同的市场运作方式,因此流动性风险相对比较小。而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不具备广泛的需求适应性,没有一个可流通转让的市场,因此流通性比较差,流动风险较大。但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基本上都进行场外交易,而且金融杠杆系数比较大,流动性风险比较高。
2.2投机性风险
对于当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投资市场而言,投机方面的风险是维持其创新投资市场稳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是其转嫁投机风险赖以持续存在的承接主体。另外,当前的企业互联网金融投资过程中出现很多高投资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新型衍生金融工具和虚拟金融交易,而这些新型衍生金融工具的独特性和虚拟金融交易特性也使得企业金融市场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理论上来讲,金融市场价格的高低往往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有直接关系,当一种金融产品的价格越是上涨,人们会对其有一种价格上涨的预期,也会选择尽快入市,以便抓住机遇,从而使得虚拟资本市场价格迅速膨胀,进一步助长金融市场投机,从而使得金融资产价格与实际价值之间产生更大的差距,形成泡沫资产。这种泡沫膨胀和过度投机的潜在风险非常之大,当其到一定程度之后,一旦泡沫破灭,势必会使得价格骤降,引起金融动荡,进而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增大。
2.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中至少有一方违背合同约定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之中,由于金融监管环节欠缺,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杠杆利润机会大量存在等,使得部分企业受到利益驱使,利用信用扩张牟取暴利。但是“信誉”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对于企业而言,没有信誉的企业也是无法生存的,企业的每一款金融产品都是企业整体信誉与产品信誉的有机结合。但是,仍有大量企业愿意冒着信用风险,使企业的经营风格逐渐脱离正常交易轨道,高杠杆风险不断衍生,尤其是場外交易市场,由于交易对象数量多,遍布范围广,而且缺乏可靠的资本保证与有效监管,所以互联网金融使得信用风险不断增大。
2.4服务问题
提供金融的工作人员和机构实际投入的财力或者其他资本非常的少或许根本就没有,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快的找到自身定位,也没有较为健全的体系规范金融。由于金融的私有化,价格也有所不一,采取金融的人员也参差不齐。在人们的眼中,金融的主体就是中介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的范围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金融的重要性,促进了金融的发展。金融的主要特点为投入少,劳动密集,产业自由。目前,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金融的发展也不断的提高,在金融中融入信息技术,也不断提高金融的有效性。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帮助信息生产,信息传递等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3.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3.1规范互联网金融体制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风险势必是无处不在。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其创新过程中势必也会面临着各方面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并且要做好风险预警工作。在实际互联网金融过程中,企业应该要着力发展长期经济,要根据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进行互联网金融,而不能拘泥于眼前的短期利益。这就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要及时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由此规范互联网金融体制,规避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金融制度,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在有步骤、有流程的标准化体系中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3.2进行体制转换
(1)推进技术创新。在进行财政制度新旧转换时,需要建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战略决策。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时,需要建立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产物的联系,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动力。依靠新技术对外贸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区域内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2)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对外贸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外贸企业管理咨询的专项资金,借用外力来提高外贸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外贸企业的长久发展。同时设立外贸企业管理的专项资金,对外贸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对外贸企业项目进行评估。要求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外贸企业负责人进行指导,从内部管理开始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3)推进人才创新。我们都知道创新才能使一个外贸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大学外贸企业就可以设立大学生零成本的创业项目,给予创业资金的补贴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鼓舞的方式之一,最重要的是地方可以留住人才,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
4.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
4.1分散风险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将同一单位的金融资产金融产品或者金融工具进行统治的划分,可以划分为等份或者不等份,进而有效地分散风险,实现降低风险的目的。首先,在互联网金融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创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方法和金融手段,在投资过程中利用分散投资的方式,也就是把鸡蛋分散地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即使一个产品的投资失败,也不会危及所有的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参考专业基金经理管理人的投资意见,将包含各类投资项目的组合与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类划分,使得整个投资项目的风险可以被分散并且减到最低,却可以维持一个较为理想的回报。
4.2转移风险
在企业互联网金融过程中,可以通过创新方式将某一风险的承担者转嫁给另外一个风险承担者,从而使得自身可以摆脱这个风险。从风险转移的整个过程来看,对于原风险承担者而言,可能是由于这种风险超出了其能力接受范围,以至于无法承担这种风险,必须进行风险转移来获得稳定经营;另外一方面对于风险接受者而言,可能其自身实力比较强大,被转移过来的风险也在其接受范围之内,同时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愿意接受这种被转移过来的风险。原风险承担者为了能够获得无风险或者小风险的稳定收益,需要给风险的接受者提供一些资金补助,或者适当地放弃一些权利等,作为“等价交换”。
4.3轉化风险
风险转化是将一种风险转化为另外一种风险,使得风险的形态发生变化。一般来讲,风险主体,风险来源,发生的概率,时间的长短,损失的大小等都会对风险的形态造成影响,但是企业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相应的改变,利用重新组合的方式将一种风险转化为另外一种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在进行风险预防的时候提供更大的预防空间,提高企业收益。
5.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产生影响。而在金融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管理。在金融管理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积极创新,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涵.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研究[J].时代金融.2019(33)
[2]李美娟.黄冬冬.互联网金融对贸易顺差的积极作用研究[J].营销界.2019(28)
[3]王学思.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乱象与规制[J].时代经贸.2019(34)
[4]孟懿.张泽凡.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法律法规的问题研究[J].纳税.2020(04)
[5]蔡阿双.互联网金融下S市中小服装企业转型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
[6]蔡小华.彭艳容.叶伊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2)
[7]王旭.吴伟容.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研究[J].北方经贸.2019(12)
作者简介:卫苗(2001.04-),女,安徽六安人,蚌埠市蚌山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李楠(2001.08-),女,安徽淮南人,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
魏琪(2002.05-),女,安徽宣城人,蚌埠市蚌山区安徽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谢梦圆(2000.12-),男,浙江宁波人,蚌埠市蚌山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闵晓文(1999.03-),男,江西南昌人,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专业,本科生。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3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