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性阅读,初中诗歌教学的有效引领

2021-06-24张红梅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诗歌

张红梅

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进一步加大了诗歌的教学比重。其主要目的是想借助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促进学生的审美性以及文学修养的全面提升。鉴于此,本文针对实践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探究,所提出的想法及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之美

在很多优秀的诗歌当中,作者都会借助各种意象来寄托或者隐喻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中,教师要优先指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之美,同时尊重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审美性多元化,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歌时,有些学生在读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时,由于受到那种优美意境的感染,希望自己像诗人那样,生活在这种富有诗情画意的世界当中。而有些学生经过通篇阅读,再回过头来细品这一句,反而感受到了边塞生活的无尽悲凉和离别之苦。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学生之间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思考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导致面对同一句诗词,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词当中,将明月与枝头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描写得极富情趣;马致远所创作的《天净沙·秋思》,虽然仅有短短28个字,却将那种凄凉动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将诗歌中的各种意象与自身的思想情感相融合,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或者与诗歌作者之间产生某种思想上的共鸣,实现文学审美性的塑造与提升。

二、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之韵

熟讀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优秀的诗歌作品之所以从古代流传至今,并且其文学价值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合辙押韵,富有极高的韵律美。因此,通过诗歌诵读或者美读,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沁园春·雪》为例,教师要想让学生深刻体会诗词当中大气磅礴的意境之美,体会毛主席那种睥睨天下的英雄主义情怀,美读显然是再适合不过的方法。因为不论用什么精彩华丽的语言都无法形容出诗歌所特有的意境,唯有通过反复朗诵来细细品味毛主席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同时慢慢品读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那种前赴后继和勇往直前,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以及写作时的独特视角。这些思想情感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来实现,从而把那种大气磅礴的壮美画面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心目当中,实现文学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要知道,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内心当中的情感比较充沛,通过诗歌美读,必然可找到提高学生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突破口。此时,语文教师可以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诗歌诵读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形成较强的语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引导学生探究诗歌之意

想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本教材当中,显然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尝试着运用诗歌中的字词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以此来促进审美鉴赏能力的整体提升。

同样以《沁园春·雪》为例,在诗歌当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其中的“竞”字却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探究其中的文学价值,逐渐体会到“竞”字的重要意义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通过对以往的诗歌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笔者发现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品味语言。即反复品味诗歌中的语言用法及细节之处,探究出诗歌的内在美和语言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到美读阶段,对诗歌的整体意境产生深刻理解与认同。第二,感受意象。每一首诗歌都具有其自身的意象,而学生要想领略到诗歌的审美价值所在,必须针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与诗人之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终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第三,审视意境。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体会诗歌的意境,尤其要从审视的角度出发,探究诗歌中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意境,从而使审美水平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数千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一首首优秀经典诗歌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被人们所传诵,主要是因为在这些诗歌当中都具有极强的、特殊的美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比重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也要针对诗歌审美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研究,促进教学成效的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诗歌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诗歌岛·八面来风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