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人的读书与成才

2021-06-24刘诚龙

书屋 2021年6期
关键词:陶澍湖南人湖湘

刘诚龙

湖南被称为古道圣土,也被称为屈贾之乡。古道圣土说的是,舜帝曾经到过湖南,“遂奏韶乐,引凤来仪”,在湖湘大地播古训,培伦理,育文明;屈贾之乡之屈是屈原,屈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屈贾之乡的贾是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贾谊才气高啊,没谁比得上。贾谊叫贾太傅,他在长沙当长沙王太傅,后世称他为贾长沙、贾太傅。

湖南人长志气啊,屈原在这里,贾谊在这里,柳宗元、刘禹锡在这里。然屈原老家是湖北秭归的,贾谊祖籍是河南洛阳的,他们都是被放逐被贬到湖南来的。湖南远离中原,古代是流放之地,虽然陆游写过诗狠狠地夸了一下三湘四水,诗曰:“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这话是实话。柳宗元若没到湖南,他写不出《永州八记》,王昌龄没到湖南,也写不出“沅水通波接武冈”。然则是,湖南在他们的眼里不是什么温柔富贵之乡,刘禹锡贬到常德,再入京都,逢人诉苦:“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诸位都知道一个词语吧,叫破天荒。这成语跟湖南有关:“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刘蜕是长沙人,一直到晚唐,湖南出了这么一个进士。

“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如蒋琬者,只一二人。”日本学者因田一龟曾花大功夫,收录了自汉至明名人共五千六百九十人,湖南居其中者五十五人,占比是百分之零点九七;南京大学历史系编过一本《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收录鸦片战争以前历史名人三千零五个,其中湖南人是二十三人,占比是百分之零点七七,湖南是“蛮荒之地,人才鲜少”。

然而,湖南在近代史上的耀眼光芒,盖过了任何一个省份。有人曾统计了,湖南近代史上人才群,一波接一波,一浪高一浪,接连出现了四次人才高潮。

第一次是,以陶澍、魏源等为代表,开湖南之山。陶澍是安化人,安化即新化,是梅山文化核心区。陶澍曾先后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最后职务是两江总督;陶澍任职两江总督,大力推行改革,其时贺长龄在其手下任江苏布政使,职务是下属,改革是助手,后来也任了云贵总督;陶与贺,都是朝廷重臣;这段时期,任职过总督的,还有湘阴县的李星沅,长沙县的劳崇光;长沙人唐鉴,不仅是两江总督,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其理学著作《国朝学案小识》,人称是清代第一部专为清儒立传的学案体清代学术史。

若说陶澍是道光年间最杰出的封疆大吏,那么,魏源是道光年间最杰出的思想大家,有意思的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他们都是智者也都是仁者,两人都是梅山文化养育的,两人还都是喝资江之水成长的。陶澍是道光年间最有作为的大员,一方面,他培育了湖南很多官员,另一方面,他召集了很多幕僚给他出计策,给他出思想,比如魏源就是他的幕僚。左宗棠在做“湘上农人”时候,他与陶澍地位多么悬殊,陶澍却认左公做亲家。陶澍凭什么那么欣赏左宗棠?陶澍回家省亲,路经醴陵,县令为表热情,大门上挂了一副对联:“春殿語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见了,特别欣赏,便问这是谁撰写,县令说是左宗棠。陶澍当即招来左宗棠,一谈,觉得这人不得了,两人结上了儿女亲家。这里可以知道,陶澍对湖南人才的起用,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次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集团,这一波人才更多,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彭玉麟。靠着湘军,垂死的清政府又起死回生,再次活过来了,这叫大清中兴。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官至总督者十五人,官至巡抚者十四人,单说新宁县,产生文官一百七十四名,武官一百六十七名,其中一名巡抚,三名总督。清朝有多少总督,有多少巡抚?大清设有二十三个省,八个总督府。有段时间,八个总督中七个是湘人,什九湖湘,没夸张。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日记中写道:“楚省风气,近来极旺。自曾涤生领帅后,遍用楚人,各省共总督八缺,湖南已居其五……至提督两司,湖南北者,更不可胜数。”

第三次是,以蔡锷、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辛亥革命的“湖南军团”。蔡锷以微弱之躯,发动云南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总指挥,这一波湖南人才之丰功伟绩是推翻帝制,再造共和。这波人才与前两次有不同,前两次都是维护当时皇家统治,维护千年封建制度,黄兴等辛亥革命人物却是要推翻帝制,要推倒封建的,这说明什么?不但说明当时湖南人的勇猛,更可证湖南人思想的激进,蔡元培在《论湖南的人才》里说湖南人个性:“湖南人性格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这一波急郎中人才群里,咱们老新化是这个群的骨干力量,如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陈天华,如“无役不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谭人凤,孙中山领导了二十多次起义,谭人凤几乎每次在场;我老家坪上镇先贤,如周叔川,曾是孙中山左膀右臂,更受黄兴器重,曾任长江上游招讨使,可惜英年早逝,长使英雄泪满襟;如周来苏,1904年,周来苏与杨毓麟、苏鹏从东京携炸药回国,在天津邀约张继、何海樵,直赴北京,暗杀慈禧,败了,败亦英雄。据《湘籍辛亥人物小传》中,共收录湖南革命党人二百四十六人,其中新化一县二十一人,占近百分之十。

第四次是,以毛泽东、刘少奇为首的共和国开国伟人,其他还有任弼时、贺龙、彭德怀、胡耀邦、王震等,毛泽东取得了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十大元帅,湖南有三位,十大将军,湖南有六名,合起来湖南居首,有人评开国军事家,共评选出的三十七位军事家中,湖南籍有十五位,接近一半。

自古英雄出少年,湖南英雄出贫寒。说明湖南人吃自己的饭,出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干出业绩让世界惊叹;说明湖南人才,都是从底层跳上高台的,都是靠自身努力,个人奋斗,去打江山,去舍生取义,去勇于担当,去救国救民,取得丰功伟绩。

湖南被人称为“四塞之省”,东有幕阜——罗霄山脉蜿蜒,与江西相隔,西有武陵——雪峰山脉环绕千里,难与云贵交通;南有五岭山高路险,北有八百里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毛板船渡不过去。明代诗人何乔曾写诗道:“潭阳远在夜郎西,石径萦纡路转迷。俗犷犹存盘瓠旧,树深惟听鹧鸪啼。茅檐彫弊哀三户,岚霭氤氲接五溪。欲吊灵均何处是,江头兰芷正凄凄。”都是山头路,都是石头路,都是荆棘路。难走,走不出。外头难进,里头难出,宋朝以前,湘中“旧不与中国通”,梅山如此,湘西更甚,郴州幸自绕郴山,却是被粤岭拦住。“楚人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你说诗人是歌颂湖南呢,还是讽刺湖南呢?

前面说,历史上找不到湖南人,此言差矣,唐朝有书法家怀素与欧阳询。艺术人才是人才,但我们更期待的是出思想人才,真长湖南人志气的是,宋朝出了一个周敦颐,他是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是湖南第一个本土思想家;在宋朝,湖南也由一个南蛮之地日渐成为中国文化的又一个中心,这就是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含义很多,很广泛,很深刻,有人概括了其有四个特质,一是淳朴重义,湖南人没那么多弯弯肠子,山里人嘛,都没学会狡猾,都讲义气;二是勇敢尚武,不怕死,敢流血,流血不流泪;三是经世致用,實事求是,不学屠龙之技,专是求经务实;四是自强不息,湖南人前不着东,后不着西,靠的是个人奋斗。

这四条中,跟湖南人读书有关的是经世致用。这是湖南人读书的最大特点,读书为什么?要改造社会,要复兴中华,要刷新世界。湖南有个千年学院,叫岳麓书院,弦歌不绝,文脉贯通,所传的读书精神是实事求是,是经世致用。不读无用之书,读书就要学以致用。

没有湖湘文化,没有岳麓书院,没有湖南人在岳麓书院研读湖湘文化,湖南不可能“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不可能呈现爆发式人才群体。问题来了,湖湘文化是宋朝开始立学的,宋朝没出多少湖南人,元、明没出多少湖南人,清朝也是到了中期或是晚清,时间过了八百上千年,才出现人才高峰与高潮,这说不通湖湘文化对湖南人读书的作用嘛。若说政治是激素,那么文化是中药,若说政治军事是急先锋,那么文化教育是慢郎中;激素立竿见影,文化慢慢见效。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的力量是决定力量,但文化是慢郎中;文化一旦入了国民基因,要改是相当困难的。经过千年,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已经成了湖南人的基因。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左宗棠在当农民时写的一副挂在自家门楣上的对联。

身无半亩,谦虚太过嘛,左宗棠处于社会底层,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什么来?一、虽是匹夫,却粪土当年万户侯,湖南人才多半起身草莽;二、湖南人是瞭望星空的,忧国忧民,经天纬地;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湖南人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强的;四、湖南人认准了的事,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干则已,干必成功,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是湖南人最强悍的个性,用湖南话来说,就是霸蛮;五、湖南人多爱读书,其能力是从书本里吸取的,其精神也是从书籍里茁壮生长的。

爱国主义是湖湘文化核心价值,湖南先贤始终强调这一点,代代传承。湖南本土出了三个思想家,一是宋朝周敦颐,一是明末清初王夫之,一是清朝中叶魏源,这三人反复宣讲爱国精神。湖南人的爱国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通过湖湘文化来传承的,是通过阅读先贤著作来继承的。真的读书,不只是获得信息,更是获取信仰,不只是储存知识,更是树立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湖南人敢于赴死。康有为与梁启超等发起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梁都跑了,谭嗣同也是可以跑的,但他不跑,他就是要取义成仁,“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他要用他一人之死,来唤醒中国四万万人。谭嗣同如此,新化陈天华也是这样,陈公激情澎湃著《猛回头》,血脉贲张著《警世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国不安,吾不娶”。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爱国心高涨,发起抵制运动。喊几句口号了事?陈天华选择以命抗命,12月7日,陈天华留下万字《绝命书》,次日蹈海,依然未娶。陈独秀写过一篇《欢迎湖南人的精神》其中是这么高赞湖南人的:“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无论杨度为人如何,却不能以人废言。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却不是杨度说大话,确实可以拿历史证明的。二百几十年前底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韧不拔的军人。”

湖南人的霸蛮,跟湖南地域有关,湖南人是山民个性,一个字来概括是“倔”。湖南人之倔,既是一方山水养就,也是一脉文化造就。

用心与用功,湖南人也是蛮拼的。诚如曾国藩所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京城做京官,有的是闲工夫,读书不稀奇;曾国藩领兵打仗,却规定每天要读书,他有个蛮著名的“日课十二条”,其中四条、五条分别是: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毛泽东不仅是爱读书的典范,而且是用脚读书的典范喜欢田野调查。1927年3月5日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回湖南,去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做了三十二天考察,广泛接触和访问群众,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常到各地视察,有人做了统计,从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到各地巡视、开会等共五十七次,约二千八百五十一天。

湖湘文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王夫之说,“知行相资以为用”,读了一肚子书,谈不是有用,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进而有功”;曾国藩一脉相承,同样主张,“知一句,便行一句”;左宗棠呢?“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这话变成毛泽东的话就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猜你喜欢

陶澍湖南人湖湘
湖南人精神的深度开掘——读《湖南人的精神》有感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湖南人
渟涵无际 瑰辩洪音——评陈蒲清《陶澍传》
读陈蒲清《陶澍传》——兼谈陶澍传记研究及其发展与展望
陶澍的为官之德及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