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评“来燕榭”

2021-06-24朱航满

书屋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裳小燕书斋

朱航满

“来燕榭”是藏书家黄裳的书斋名。这个斋号的来历,黄裳在《我的斋号》中曾有说明:“自从买书以来,我也曾经请名家刻过不少藏书图记,不免也想出了几种斋馆名色,聊以自娱。前后也有了三五种。当然不过是纸上烟云,并无现实的存在。……至于‘来燕榭一名,实取诸嘉兴实境,记得是一次荡舟之际,忽然瞥见,已记不得是哪里的水榭了。这名目也是我喜欢的,所以至今还在用着。”“来燕榭”这个书斋名之外,还有“断简零篇室”、“梦雨斋”、“草草亭”等书斋名,但显然黄裳更喜欢“来燕榭”这个书斋名。黄裳有多部文集,均以“来燕榭”入集名,《来燕榭书跋》(1999),《来燕榭读书记》(2001)上、下两册,《来燕榭书札》(2004),《来燕榭集外文钞》(2006),《劫余古艳——来燕榭书跋手迹辑存》(2008),《来燕榭少作五种》、《来燕榭文存》(2009),《来燕榭书跋(增订本)》(2011),《来燕榭文存二编》(2011)。此外,由曹彬辑录黄裳旧诗,2017年以苏州平社的名义印行《来燕榭诗存》。可见,来燕榭既为黄裳所喜,也为读者所爱,终成黄裳别称。

“来燕榭”成为黄裳书斋名亦另有一说。黄裳的女儿容洁在文章《来燕榭》中写道:“父亲的书斋,名‘来燕榭,一间起居、写作兼读书的房间,此间久居我的母亲,小名‘小燕。”容洁女士在文章中对她的母亲有所描述,她的母亲是高挑身材的江南美人,十五岁时便与黄裳认识,黄裳等待多年才得迎娶。她还介绍说,其母是一个护士,能说一口不卷舌的普通话,爱跳舞,爱逛街买时髦衣服,爱干净,房间里的家具擦得一尘不染,对自己的衣着更是一丝不苟。虽然黄裳与夫人小燕的共同爱好不多,也有吵架的时候,但总的来说,夫妻的感情是融洽的。“文革”中,黄裳被定为“反革命”,但家庭并未破裂。小燕晚年患癌,黄裳卖掉珍藏的名人字画,为夫人支付医疗费用。夫人小燕去世后,骨灰一直放在黄裳的卧室,可见情深。容洁还特别写道,母亲染恶疾后,她从海外回来,看到父亲黄裳已是头发全白,步履艰难,而患病的母亲还是年轻漂亮,看起来似乎还不到五十岁的样子。凌济编《榆下夕拾》,收黄裳写给夫人信件两封,亦有夫妻二人年轻时合影一帧,夫人小燕确有惊鸿之影。

黄裳的旧籍题跋中,常可看到“小燕”的身影,他们一起欣赏古籍,或访求珍本,甚至还有请小燕为他珍藏的版本题跋的内容。仅看这些题跋,颇有些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意味,这或是黄裳才子性情的流露。在《宋史岳飞传岳忠武王庙名贤诗》一书题跋中,黄裳略写此本流转后,有闲笔如下:“时壬辰小雪前五日,江南暖若初秋,日影满窗,余在海上。小燕为黄裳书。”最妙的是黄裳为《续茶经》题跋,先后四次题写,最后一次,“辛丑二月廿五日,春宵记,小燕黄裳”,颇有几分红袖添香的遐想。《失题》一篇跋记,如一篇古雅的小品文,对夫人小燕则多有着墨,写二人同游吴下,购得明钞珍本,乃与之前收藏两册合璧,欣欣然中有人生快事之叹:“余与小燕同游,每得异书。前于杭城配得宣德刻晞颜集半部,汪氏振绮堂故物也。皆得剑合珠圆,实最妙事。今晨小燕归越中去矣,夜窗灯前展卷,雨声淅沥,漫记数语,以识岁月。”1998年,小燕离世,黄裳给老友杨苡写信,颇多感伤:“近来心绪恶劣,诸事俱废,遂缓作复,想不见怪。”又谈:“我正将旧书上写的书跋重录成册,已有一本交上海古籍,现在是搞续编,好在有些事做,可以排遣。我买书喜作题记,其中多有与光耀同游记事,今日重观,只增哀恸。”

黄裳有一册名作《珠还记幸》,逐一写他失而复得的名人墨迹,文章写得蕴藉,配以写在笺纸上的墨迹,可谓古香古色,他将这些自己辗转求来的墨迹,视为掌上明珠。“珠还记幸”这个书名,取得实在是好,它令人想起故人重逢的情景。黄裳对于这些墨迹的珍爱,乃颇有些如对故旧之感。在《珠还记幸》中写到的名人墨迹,主要有郭沫若、朱自清、茅盾、许寿裳、乔大壮、巴金、冰心、王统照、冯至、废名、周建人、曹禺、李广田、浦江清、俞平伯、郭绍虞、张元济、周叔弢、沈尹默、马衡、邓之诚、马一浮、柳翼谋、贺昌群、李一氓、沈从文、靳以、张充和、钱锺书、杨绛。在《小引》中,黄裳说他辛苦收集的墨迹总计在一百多幅,原本是计划在他编辑的报纸版面上采用的,因故未能如愿。“文革”中,黄裳身陷劫难,与这些珍爱之物一别便是十余年,其中遗失的,便有梁漱溟、胡风、吴晗、费孝通、唐弢、蒋维乔、梅兰芳、徐森玉等名家墨迹。周作人的一幅是黄裳在南京老虎桥监狱采访时求得,当时随身带了一本周氏刚刚出版的《药味集》,那幅墨迹便夹在了书中。后来,书被查抄了,又沦落到了旧书肆中。“文革”后,巴金购得这本书,赠给了他,而那幅墨迹竟还完好,亦为幸事矣。

黃裳珍重这些墨迹,其实珍重的是中国文化的生生不息。最初的动机,除了为报纸版面增色之外,还有留作纪念和保存“文献”的意味,因此他并不仅仅以书法来看待。也因此,在黄裳的这一系列《珠还记幸》的文章中,他多写自己与这些文化名家的交往点滴,亦写他对于这些名家及其作品的认识,饱含了深深的敬意和浓浓的情谊。黄裳不是书法鉴赏家,他在文章中亦偶有对于这些名家墨迹的品评,倒也是特别的。对于这些墨迹,黄裳喜用“姿媚”这个词语来评价。他评价沈尹默给他写在一个扇面上的字,“挥洒自如,姿媚横生”。写沈从文劫后给他写来的字,“虽然旧时面目仍在,但平添了如许宛转的姿媚”。写李一氓的字,“墨沈淋漓,别有一番姿媚”。写郭绍虞一篇,名为《老树》,最为意味深长,“他的字美,但别有一种刚健之意,不是那种俗媚的‘奴书”,“前年所写的一张更是老笔纷披,别有姿媚”。随后,他又笔锋一转,写道:“绍虞先生今年九十岁了,比叶圣陶好长一岁。真是人瑞,是中国文坛上的南北相对的两株枝叶繁茂、生机勃勃的老树。这是使我们这些在老树阴凉下工作的后辈感到非常幸福的。”按说这些“五四”一代的人物,都已是垂垂老者了,用“姿媚”这样旧文人词句,是有些不妥当的,但黄裳用了多次。

“姿媚”之外,黄裳亦喜用“丰腴”一词来形容他称赏的文人墨迹。他写王统照的墨迹最为神采:“诗笺上画着一只高脚瓷盘满满盛着大红樱桃,是白石个人特色最浓的作品,题词‘女儿口色四字,不用说也是借山吟馆主人的神来之笔。写在这诗笺上的统照先生的书法就尤为精妙,笔致的丰腴,墨色的凝重,风姿的流美,与诗笺画面映衬得恰好。没有这样风格的书法,是压不住那么浓艳的色彩的。字写得精力弥漫,而又风神贻荡,确是佳作。从中几乎看不出诗人清瘦病弱的样子。”在这段评价中,笔致的“丰腴”与诗人的“病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恰是黄裳之用心所在。再如,写柳翼谋的字,“书法是腴美的,一些都不像他本人那样清瘦”。也是用的是对比的方式。当然,有些名家的墨迹虽不算丰腴,但在黄裳的眼中,也是有生命力的。诸如钱锺书的字迹,“书法和近来的腴美却截然不同,是瘦劲的”。再如许寿裳的字,“书法是清劲的,虽然不能说是怎样的法书,不过在我看来却别有趣味”。茅盾的字迹,既不“丰腴”,也不“瘦劲”,乃是“一笔娟秀的小字”,但给黄裳写的一幅林和靖《旅馆写怀》,乃是“神采飘逸,秀气扑人”。在黄裳看来,这些历经风云的文人墨迹,无不是彰显着老树着花的生机。

猜你喜欢

黄裳小燕书斋
黄裳求字
最特别的树
我的书斋
一只小风筝(上)
收藏家的纠葛
镜子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三尺书斋容天下
大美于斯书斋外
双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