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学前家园共育的策略探讨

2021-06-24王丽伏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学前教育

王丽伏

摘 要: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奠基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以实现“幼有所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各地的学前教育相较以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整体一片向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前教育就不存在问题,相反,仍有一些顽疾困扰着我们。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些问题甚至被放大,如家园共育问题,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对此展开深入反思,并借此机会对各种潜藏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学前教育朝着更健康的轨道发展运行。

关键词:家园共育;学前教育;幼有所育

一、后疫情时代下幼儿园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已取得巨大突破,各地办园数量与办园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实现了“幼有所育”的目标。就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来看,我园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能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仍在努力提升办园水平。而通过与周边其他幼儿园对比可以发现,区域内幼儿园整体的办学层次相当,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在学前教育工作上取得成效的显著。然而在喜人的成绩背后,仍潜藏着一些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然能够对学前教育工作产生推动作用的,就是家园共育,即家庭与幼儿园之间通过配合来完成各项教育工作,使幼儿在家中仍能继续接受教育。但疫情期间家园共育的情况却明显不理想。一方面,幼儿园缺少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家长也没有配合幼儿园完成教育工作的能力,这充分暴露出了当前学前教育的重大短板。

二、疫情期间反映出的家园共育问题

(一)家长家园共育意识不强

家园共育中涉及两方主体,一是幼儿园,二是家庭。家园共育是两方共同的责任,双方的育人意识都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就目前而言,家园共育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我国的幼儿园和家长也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具体到意识层面,何为共育、如何共育,许多家长还存在明显疑惑。结合我园的实际工作情况看,疫情期间,幼儿园仍积极通过网络与家长保持联系,并在班级群中布置亲子阅读、亲子手工、亲子绘画等活动,其目的在于持续保持对幼儿的教育和习惯养成。但从实际反馈情况来看,教师所布置的活动几乎很少有家长在班级群里反馈,也就是说,许多家长并未按照教师要求在家中开展教育活动,这反映出家长对这方面工作缺少正确认识,对家园共育中家庭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比较模糊。

(二)家园共育机制缺位

家园共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育人模式,所以该育人模式必然需要有一套相应的育人机制来推动。比如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中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家园双方如何进行衔接、家园如何进行互动、双方各自应采取何种教育对策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明确。然而现阶段家园共育开展过程中却存在诸多机制上的缺位。通过对本园及周边幼儿园的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的家园共育仅仅停留在幼儿园与家长在日常中围绕孩子进行一些问题的交流、教师布置一些家庭作业由家长指导完成。幼儿园一方并未专门针对家园共育进行机制构建和规范,如此就造成家园共育实际上不得要领。

(三)家园共育方法单一

家园共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孩子的教育上,现代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多元化、个性化培养,所以幼儿园需要运用游戏、阅读、玩具、运动等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但反观家园共育,幼儿园更多的是通过布置家庭作业和组织表演或亲子活动让家长进行参与,而对于家长育儿的培训、家长调查、家长参与办园等有助于提高共育水平的方法则应用甚少,这就导致现阶段家园共育方法单一。

(四)家园双方缺少有效沟通渠道

就目前而言,家园共育中双方主体的交流沟通主要的有三种渠道:一是接孩子过程中的交流,二是定期家长会上的交流,三是依托聊天平台的交流。这三种沟通渠道都各有一定的缺陷。接孩子过程中的交流因家长过多而使双方沟通不深入,家长会上的交流中家长过于被动,而聊天平台上的交流频次较低。尤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前两种沟通渠道受阻,家园双方只能依托聊天平台进行沟通,但由于双方对这一渠道应用不足,造成沟通缺乏有效性。因此,家园双方有效的沟通渠道尚未形成,影响到各项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后疫情时代下家园共育的策略创新

(一)认清形势,树立家园共育意识

后疫情时代,家园共育将在学前教育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家园双方的责任也更大。对此,家园双方都必须认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积极树立家园共育意识。例如学前儿童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基本的卫生防护意识,但疫情期间幼儿园停课无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此时就需要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引导中。此外,幼儿的习惯养成并不能单靠幼儿园中的学习,后疫情时代,家长更需要主动承担起相关教育责任,提升自身教育意识和能力,以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而幼儿园则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帮助家长来树立起家园共育意识。例如幼儿园应结合疫情形势、儿童卫生安全等进行家长的思想教育,借助儿童教育案例、疫情防控案例等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更自觉的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

(二)痛定思痛,合作共建育人机制

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家园共育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进行反思。尤其在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疫情仍有可能在局部突然出现,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起家园共育的运作机制。这单靠幼儿园单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也参与进来。首先,幼儿园应主动研究分析过往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家长沟通的方法、现有的各种共育活动、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知与态度、家长教育能力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其次,幼儿园应专门针对家园共育工作对教师、家长进行调查,搜集相关信息,广泛听取意见,然后组织家长共同进行商讨。同时幼儿园应组建由家长与教师共同组成的家园共育研究小组,专门对此进行研究,制定出各项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长效机制,以科学规范家园共育的组织实施。

(二)主动出击,拓展家园沟通渠道

在沟通渠道上,幼儿园作为教育研究的主体,更应该主动出击,对沟通渠道进行拓展,并且研究出各种渠道更为有效的应用方式。除现在十分普及的网络沟通渠道外,电话沟通、家长会、家访等也应相互结合。如教师应每周对每位孩子的家长都进行一次电话沟通,沟通之前可以由教师与家长在网络上提前约定好时间。由于电话沟通形成了常态化,所以家长会就可以更多地用以进行一些经验分享和问题讨论。此外,在网络沟通渠道上,幼儿园应丰富沟通内容和形式。如育儿经验分享、教育理论分享、亲子互动游戏的分享等都应该成为班级群中的主要内容。尤其在后疫情時代,有关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科普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幼儿园要针对沟通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更多研究。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的家园共育将成为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各幼儿园必须吸取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努力查找不足,针对问题重点发力,从而切实提升家园共育水平,更好地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坚.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09.

[2]苏婧.疫情背景下学前阶段在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2):1-3.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学前教育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当前幼儿环境教育策略探研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