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做优储能产业

2021-06-24才秀敏

电器工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碳达峰储能发电

/本刊记者 才秀敏/

储能被认为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的必备技术手段,也是未来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供应占比、“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面对新形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长南存辉表示,面对新形势,储能设施已从“锦上添花”转变为“不可或缺”,其双向功率特性和灵活调节能力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波动性、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提高电力与电量平衡的协同度,全面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电网运行效率,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支撑能源新业态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在储能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向“十四五”,对于进一步发挥储能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南存辉给出建议:

一是加强储能发展规划。将储能纳入国家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强其与电源、电网和清洁能源发展规划衔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储能价格机制。推动建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在国家层面建立储能成本疏导补偿机制和容量电费机制。

三是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积极推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应用协同发展,建设一批储能应用示范工程,开展“源网荷储”联合调控,做强做优储能产业。

四是全面开展氢能攻关。开展氢储能基础理论研究,大力推进氢制造、储运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加快氢储能关键设备国产替代与规模化生产。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认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光伏+储能”产业可以大有作为。他指出,我国去年郑重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宣布了减排新举措,明确了碳中和路线图。在此背景下,我国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全面提速,预计到2030年国内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但可再生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大,规模化并网影响电网稳定运行,这一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必须要很好地解决。对此,曾毓群提出解决办法。从当下情况看,“新能源+储能”模式将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并网提供有力支撑。储能系统作为能源存储转换的关键,可以提高多元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可调性,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十四五”期间,电化学储能在未来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越发凸显。

曾毓群表示,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离不开储能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就实践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性研究,各方规划统筹协调性不足;市场机制不成熟,影响投资热情;政策滞后,市场陷入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

为推动“光伏+储能”产业进一步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曾毓群建议,下一步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避免资源无效配置;加快电力市场改革,形成“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储能标准体系,确保储能高质量应用。同时,出台政策推动储能云平台建设,支撑电化学储能的充分利用共享化和互联网化;大力推广新能源发电并配套建设大型储能电站,促进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相比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的新能源发电产业,储能产业仍面临诸多困境。全国人大代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一矿机电工区技术员姚武江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加快推进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

首先是储能产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现阶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与电网侧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有待优化,量化储能配比尚未明确,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商业运作模式仍在探索,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市场认知度不高,市场机制还未形成,储能的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合理反映。

此外,技术标准不规范。当前储能技术类别繁多,应用场景五花八门,储能效果良莠不齐,却没有明确、科学的储能行业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容易导致市场陷入无序竞争,不利于储能产业良性发展。

“我们要确保储能技术与未来智能电网同步发展。”姚武江表示,要明确储能在发电、电网、用户等各个受益主体间的价值所在,引导市场建立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应用体系;制定新能源项目中合理的储能量化配比,进一步明确“物理+化学”混合储能各自占比,推动多元化储能良性发展;加大对储能产业发展的补贴扶持力度,将发电、电网、用户同步引入市场交易机制。

“‘物理+化学’混合储能模式具有功率大、响应快、频次高、寿命长、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势,有效弥补了化学储能局限性。”姚武江建议,要优先扶持前者,助推储能产业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碳达峰储能发电
碳中和·碳达峰
“发电”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柠檬亦能发电?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真要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