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2021-06-24王新滨杨延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1期
关键词:检验科基层医院血常规

王新滨,杨延彬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城中心卫生院检验科,山东 淄博 256301)

0 引言

血液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中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为患者实施血液分析,若检验结果不准确,则会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1-2]。本研究主要对基层医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000例基层医院检验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血常规检查,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纳入标准:a:年龄18岁以上;b:采血前12h禁食禁饮;c:自愿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a: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b:精神/智力障碍者;c: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1000例患者中,年龄18岁-80岁,均值(41.23±10.56)岁,男561例,女439例。

1.2 方法

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血液标本次采集方式主要为a:静脉采血,选择患者的体表相关浅静脉,以肘正中静脉、肘前静脉为最佳位置,以开放式采血、真空采血的方式进行,采血时嘱咐患者保持为坐位或仰卧位,尽量放松,在患者情绪稳定状态下采血。采血前仔细检查,核对好器皿,在器皿上贴好标签,并注明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采集血液。采血过程中尽量避免在静脉留置导管同侧采集血液,防止血液标本中出现血凝块的情况。血液采集时,仔细检查针筒,确保不存在空气进入的情况。结束采血后,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消毒设备,做好密封工作。b:采集皮肤血液,即选择患者的微动脉毛细血管汇合处或微静脉进行血液的采集,即末梢血采集,常选择无名指内侧进行。以酒精、碘伏对采血部位皮肤消毒,采血后丢弃第一滴血,并嘱咐患者结束采血后适当按压采血处。

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查,在检查中,按照血常规检查标准以及具体操作规程进行。常规质控,对相关仪器、质控品检验校正,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确保。质控结束后,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实施检测,确保在全血样本模式下实施检验。详细分析检验的结果,对不同时间段检验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综合评价。

1.3 观察指标

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血液标本不合格患者,再次采集其血液标本进行血液检验,对其初检、复检结果进行对比,主要为凝血功能(FIB:血浆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血常规(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PLT:血小板)检测。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表1 初检、复检凝血功能分析

表2 初检、复检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

1000例血液标本中,101例(10.10%)血液标本不合格,其中26例(2.60%)凝血因素,24例(2.40%)溶血因素,18例(1.80%)抗凝剂不当,19例(1.90%)标本送检不及时,14例(1.40%)样本量不足。

2.2 初检、复检凝血功能分析

初检、复检FIB、TT、PT、APTT等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3 初检、复检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初检、复检WBC、Hb、RBC、PLT等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临床实施血液检查的目的是分析患者血液中的相关成分,从而为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但是实际实施临床血液检验时[3-4]。较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是主要的原因之一[5]。为了提高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应多方面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以此促进血液检验准确率的提高[6]。

本研究中,1000例血液标本中,10.10%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其中2.60%为凝血因素,2.40%为溶血因素,1.80%为抗凝剂不当,1.90%为标本送检不及时,1.40%为样本量不足;初检、复检FIB、TT、PT、APTT等凝血功能检测结以及WBC、Hb、RBC、PLT等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且不合格血液标本会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凝血因素是基层医院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血液标本凝固后,血液会从流动状态转化为固态,其中的纤维蛋白原逐渐失去活性,难以溶解[7-8]。多种因素会使得血液样本凝血,如采血针头规格不合格、血管导管内壁粗糙、未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操作等,会使得细菌进入至血液中,导致血液凝固[9]。同时,溶血因素、抗凝剂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样本量不足等也会引发血液样本不合格。若采血中,采血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则反复穿刺会引发血液标本不合格[10]。在采血的过程中,应规范使用抗凝剂,采血前嘱咐患者保持空腹时间8h以上,以此获得更好血液标本[11]。

为了保证血液标本的合格性,应积极采取相关的对策,即a: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督和培训,使其能充分掌握检查的具体目的、所需样本量,做好检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选择合理的采集容器。b:改善采血流程以及送检流程,促进工作人员责任心的提高,认识到血液检验的重要性[12]。c:强化入院物质资格的审核,避免不合格采血材料或容器流入。d:采血前积极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充分做好相关的准备,避免血液标本受到熬夜、食物等的影响。e:责任到人,对于不合格的标本,统计、记录标本的采集者、送检者以及来院科室等,并定时开展相关交流活动。f:开展品管圈活动,组织检验科医护人员参与,以此提高其标本采集、送检合格的意识。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原因较多,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对策,以此更好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检验科基层医院血常规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