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小儿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阵挛发作频率影响分析

2021-06-24张育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1期
关键词:左乙拉西癫痫

张育刚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盐城 224000)

0 引言

癫痫为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疾病患儿会出现神经元群间歇性失调,并因异常放电出现惊厥、意识混乱,以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1]。由于儿童脑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在癫痫频繁发作的情况下会出现神经元受损,并最终出现智力障碍。当前临床中针对小儿癫痫主要开展药物治疗,左乙拉西坦为新型抗癫痫药物,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特点[2]。为进一步提升小儿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136例,对其中68例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收获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36例小儿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满足小儿癫痫临床诊断标准;头颅CT、MRI检查无异常;患儿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治疗前1个月服用过其他抗癫痫药物;存在药物禁忌症者;合并脑部疾病者[3]。本研究报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纳入的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8例。常规组包括女34例、男34例;年龄范围2~11岁,平均(5.33±2.46)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4.53±1.21)年。实验组包括女33例、男35例;年龄范围2~12年,平均(5.36±2.52)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4.58±1.26)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应用左乙拉西坦(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19)治疗,每次10mg/kg,每天2次,随后每周增加 5~10mg/kg,达到 30~40mg/kg·d后维持。常规组应用丙戊酸钠(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462)治疗,每次5mg/kg,每天3次,随后每周增加 5~10mg/kg,达到 30~40 mg/kg·d后维持。两组患者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认知功能、阵挛发作。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患儿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执行能力、抽象及定向,认知功能越好则分值越高。3个月后统计两组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频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超过75.00%。有效: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00%~70.00%。无效:癫痫发作频率降低未超过50.00%。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注意力、执行能力、抽象及定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注意力(106.54±6.56)、执行能力(105.76±6.77)、抽象及定向评分(106.65±6.57)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3个月后两组发病频率比较

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肌阵挛发作频率(9.22±0.95)、强直阵挛发作频率(11.68±1.36)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6、Bcl-2、Bax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IL-1β(140.72±16.18)、Bax (21.52±1.29)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IL-6 (217.54±15.71)、Bcl-2(35.78±3.64)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分]

组别 n 注意力 执行能力 抽象及定向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68 95.42±5.34 106.54±6.56 94.78±5.21 105.76±6.77 92.54±5.56 106.65±6.57常规组 68 95.67±5.65 96.47±5.98 94.36±5.14 95.65±5.43 92.78±5.59 95.67±5.49 t 0.265 9.355 0.473 9.606 0.251 10.575 P 0.296 0.000 0.318 0.000 0.401 0.000

表3 治疗后3个月两组发病频率比较()

表3 治疗后3个月两组发病频率比较()

项目 n 实验组 常规组 t P肌阵挛发作 20 9.22±0.95 11.68±1.36 12.228 0.000强直阵挛发作 18 5.35±0.76 7.79±1.28 13.516 0.000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6、Bcl-2、Bax对比

3 讨论

癫痫为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性脑短暂功能失调,疾病发作时会引发脑卒中缺氧,神经元受到损伤后会进一步出现智力障碍,并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4]。癫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预防更难。同时,大约70%的癫痫患者发病原因未知,所以预防很难做到。也有相当数量的癫痫发作,虽然原因是明确的,预防也是困难的,如脑肿瘤和动静脉畸形[5]。同时,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至少包括发作频率、神经病变和诱发因素等,这也增加了预防的难度。癫痫患者和长期服用镇静药物的患者在低消耗、营养不良和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电解质代谢紊乱[6]。虽然癫痫的发病机制,迄今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而免疫细胞因子是免疫调节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调节机体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功能,在癫痫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8]。白细胞介素1β是早期炎性细胞因子,IL可诱导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参与癫痫,过度表达与脑损伤和海马硬化有关[9]。IL-6是一个新的调节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抑制谷氨酸的释放,保护神经元[10-11]。细胞凋亡是癫痫后神经元丢失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可引起癫痫发作。Bax是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2是抑制细胞凋亡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与癫痫有[12]。

当前临床中针对小儿癫痫主要开展药物治疗,75.00%患儿经治疗后癫痫能得到有效控制[13]。丙戊酸钠为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其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癫痫的治疗,但是具有不良反应高的问题,所以实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并且会对骨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左乙拉西坦为新型抗癫痫药物,该药物能够对中枢神经囊泡产生直接作用,并在和SV2A结合后对放电形成抑制[14]。同时该药物还能够抑制CAI海马活动,构建N-型钙通道。并在海马部位阻断GABA,避免神经元受到损伤。本研究中,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实验组注意力、执行能力、抽象及定向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提示,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癫痫治疗中均能够收获显著效果,但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认知功能,并显著降低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频率,该研究结果基本与既往文献[15]类似。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效果显著,但因本研究样本数较少,故还需进一步收集临床资料,扩大样本开展多中心研究来证实。

猜你喜欢

左乙拉西癫痫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冰糖葫芦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敲打孩子头部会引起癫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