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低甘蓝型湘杂油356在长江中游及赣北站高产对比分析

2021-06-24江满霞高冰可

江西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冬油菜九江油菜

江满霞,高冰可

(江西省九江农业科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长江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长江中游包括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是油菜生产的优势区域。长江流域冬油菜占冬种作物的比重分别为上游区占30%以上、中游区占40%以上、下游区占35%以上,其中长江中游常年种植油菜5553万亩,油菜籽产量达639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长江流域的59%和 56%,是长江流域油菜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产区。油菜新品种湘杂油356试验期间在油菜大省湖北的宜昌、荆州,湖南省、江西省两年都表现高产,平均亩产分别排名第一,本文研究分析的湘杂油356为高产杂交湘杂油系列,在2018-2020年两年国家冬油菜长江中游组平均亩产均排名第一,具有显著优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条件

试验时间是2018年~2020年。国家冬油菜长江中游B组区试设在江西九江、湖北荆州、宜昌农科院等12个区试试验基地。江西九江区试点国家区域试验设在九江农科院试验基地,该试验基地为东经115.8°、北纬29°45″,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为潮土,土壤质地为潮砂泥田,土壤有机质为21.37 g/kg,土壤碱解氮为62 mg/g,土壤速效磷为12.8 mg/g,土壤速效钾为130 mg/g,pH值5.9。土壤为中等肥力偏上。

1.2 参试品种

油菜,湘杂油356,为国家冬油菜区试长江中游B区参试品种,试验点中参试12个品种中高产稳产表现突出的品种;华油杂12(对照),系华中农业大学杂交选育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用系"195A"与恢复系"7-5"配组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

1.3 试验设计

两年区试严格按照国家油菜区域试验进行,对照为华油杂1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宽8 m×2.5 m,小区面积20 m2,密度2.43万株/亩,四周设宽1 m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及田间管理

在长江中游赣北站九江农科院试验基地,10月上旬用旋耕机整地两次再穴播。播量为15 g/小区,密度为2.43万株/亩,株、行距0.10 m×0.28 m。板田均匀撒施复合肥(20N∶8P∶20K)50 kg/亩,随即翻耕。先人工穴施钙镁磷肥15公斤/亩、硼肥200 g/亩,后点油菜种子穴播;两叶1心第1次间苗,每穴留苗4-5株,3~4叶定苗,每穴留3株。苗期趁雨追施尿素5 kg/亩提苗,择晴朗天气人工中耕除草1次。九江雨水较多,试验地苗期未灌溉浇水。苗期试验地出现菜青虫,用2.5%高效氯氰菊酯加吡虫啉喷雾防控3次,本试验防虫又防病。试验于来年5月上旬收获。试验地播种,施肥,间定苗、中耕除草,虫害防控,收获等1天完成。农事活动与大田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湘杂油356在长江中游国家区试中的产量分析

2.1.1 湘杂油356国家区试与对照华油杂12产量及经济学特性分析

为了全面阐述湘杂油356在长江中游的高产丰产特性,将2018~2020两年度国家冬油菜区试与华油杂12的产量及经济学特性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年单株结荚数247.2荚>167.2荚和215.4荚>159.2荚、单荚粒数22.4粒>18.9粒和23.0粒>20.1粒、单荚粒重11.7 g>9.5 g和12.4 g>9.8g、千粒重3.85 g>3.02 g和3.94 g>3.46 g、小区产量6.898 kg>5.67 kg和6.246 kg>6.013 kg(见表1)。国家冬油菜中游B组湘杂油356在2年区试中产量及各经济性状均优于或略高于湘杂油356高于华油杂12。

2.1.2 国家区试湘杂油356最高产量值分析

由表2分析:长江中游国家区试B组湘杂油356两年来在荆州、宜昌最高产量分别为233.79 kg/亩和208.19 kg/亩,平均亩产198.22 kg/亩和173.69 kg/亩,较华油杂12分别高出33.39 kg/亩和20.69 kg/亩,增产率为16.66%和11.03%。湘杂油356连续两年在长江中游湖北省两个高产点荆州市和宜昌市平均产量是最高,可以看出该品种在长江中游高产稳产,特别是在主产省份,两年平均产量均最高,适应性非常广泛。见表1、表2。

表1 国家区试湘杂油356与对照华油杂12两年经济特性表

表2 国家区试湘杂油356最高产量值表

2.1.3 国家区试湘杂油356与对照华油杂12两年数理统计分析

由表3长江中游国家区试B组两年湘杂油356与对照华油杂12产量对比的方差分析和显著检验分析显示:方差分析F测定值结果表明显著增产,证明两年来湘杂油356产量均高于对照华油杂12产量;LSR-SSR法和LSD法多重比较,仍然是湘杂油356产量均高于对照华油杂12产量,再一次证明产量显著性水准达到99%。

2.2 湘杂油356在长江中游冬油菜B组赣北站九江点两年度产量分析

2.2.1 湘杂油356在长江中游冬油菜B组赣北站九江点经济学特性与产量分析

由表4赣北站九江点经济性状数据分析,两年试验中湘杂油356与华油杂12经济学特性量分析比较,单株荚果数(326.6个>269.5个、190.4个>188.1个)、单荚粒数(22.0粒>21.5粒、21.6粒>20.7粒)、单株粒重(19.9 g>16.8 g、13.1 g>12.6 g)等均高于对照华油杂12;千粒重2018-2019持平,2019-20120年略低;平均亩产湘杂油356高于对照华油杂12,两年分别为201.89 kg>180.11 kg、184.88 kg>164.09 kg,较对照分别高21.78 kg/亩、20.79 kg/亩。增产率分别为12.09%和12.67%(见表4)。

表3 国家区试湘杂油356与对照华油杂12两年产量多重比较结果分析

表4 湘杂油356在长江中游冬油菜B组赣北站九江点产量及经济学特性

表5 长江中游九江点两年试验产量数理统计分析

表6 长江中游B组湘杂油356品质分析表

2.2.2 湘杂油356在长江中游冬油菜B组赣北站九江点产量分析

由表5分析:在九江点湘油杂356产量与对照华油杂12产量方差分析,都有F>F0.01,达到显著增产;用LSR-SSR法和LSD法多重比较,湘杂油356产量仍然均高于对照的华油杂12产量,产量显著性水准达到99%。两年产量排名分别第一和第二(见表5)。

2.3 长江中游B组湘杂油356品质分析

湘杂油356从两年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平均芥酸含量两年均为0,对照华油杂12平均芥酸含量0.45%,较对照华油杂12低100%;平均硫苷(饼)含量分别为22.50 μmol/g和21.24 μmol/g,两年比对照分别偏高为9.59%和3.46%。低芥酸低硫苷“双低”油菜种子行业标准规定:优质杂交油菜种子油芥酸含量不得高于2.00%,亲本饼的硫甙含量平均值不得超过30.00μmol/g;湘杂油356均在“双低”标准范围内,平均芥酸含量两年均为0,平均硫苷(饼)含量21.87μmol/g。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应选择经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经过试验、丰产稳产的已审定的主推品种,特别是在当地表现优异的品种。

3 小结

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双低甘蓝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356,通过两年的国家冬油菜长江中游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分析及长江中游赣北站同期区试综合对比分析,湘杂油356是经济学特性表现好、籽粒饱满、出油率高、并不含芥酸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在长江中游地区丰产稳产性能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值得长江中游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冬油菜九江油菜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机械直播同步深施肥对冬油菜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宋九江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硼肥和包衣剂对冬油菜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九江山考
——兼释《淮南子》“禹凿江而通九路”与“九江”之关系
2020我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