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预后效果

2021-06-24

辽宁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乙组活动度甲组

粘 亮

新乡同盟医院(河南 新乡 453800)

脑卒中属于临床极为常见、发病率及致残率极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肩-手综合征是作为脑卒中后常见上肢功能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以上肢肩痛手部肿胀,且伴关节活动受限为表现,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通常康复治疗主要是以西医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物理疗法等手段来作为缓解及控制病情发展恶化,虽获得一定成效,但预后仍未达到预期满意效果。经有关研究发现,中医疗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更易于患者接受、安全性高,可对预后康复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1]。本文对我院2018年截至2020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7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提供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三级治疗方案后临床疗效深入探析,该报道如下。

1 调查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集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共76例,结合治疗方式分为甲乙组(n=38),甲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57±1.43)岁;疾病类型:脑梗死48例、脑出血28例;偏瘫部位:左侧45例、右侧31例;乙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2.34±3.16)岁;疾病类型:脑梗死46例、脑出血30例;偏瘫部位:左侧42例、右侧34例;纳入标准:(1)经系统检测明确,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主动配合本次研究,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再发脑梗死、脑实质疾病及合并癫痫者;(2)严重沟通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疾病及中途退出治疗者。甲、乙两组对象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分组与治疗方式 甲组:西药常规治疗吡拉西坦(8g)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1次/d;必要时,给予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物理疗法等,具体结合患者事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乙组:基于甲组联合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

(一) 针灸穴位注射:(1)依次取患者肢体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六个穴位,取一次性毫针(0.35*50),通过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提插泻法刺穴,以患者局部酸胀感,且向周围放射为度,将预先备好3cm艾柱套在针尾处,点燃、施灸。(2)以患者感温热,且无烧灼感为宜,直至艾灸完全烧尽,留针30min,1壮/d,20d/疗程,一旦出现灼热感,立即停止艾灸。

(二)康复训练:(1)良肢体位摆放。仰卧时,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腕关节背屈;床上坐位或轮椅坐位时应让病人把患侧手放在胸前搁板上,维持腕关节背屈。(2)功能训练。以BObath为主要训练疗法,指导患者练习耸肩动作,并协助患者抓握木棍、拧毛巾及肩胛骨主动、被动运动,(3)手指缠绕法。取一长度为1mm~2mm绳子,并遵循由远端至近分依次对手指、手掌直至腕关节缠绕,解开。2~3次/d,40min/次,20d/疗程[2]。

1.3观察条目 (1) 两组肩关节治疗前、后活动度(屈曲、外展、外旋、内旋);(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手部肿胀);(3)两组临床有效率。

1.4疗效判定 (1)依据VAS视觉模拟评价患者屈曲、外展、外旋、内旋动作,总分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活动度越差,疼痛感越强;(1)采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予以评分,总分0~35分,分数越高,则为患者认知功能能好,反之,分数越少,则为患者认知功能越差[3];(2)采用MBI指数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共10项内容,总分0~70分,分数越低,则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4];(3)采用FBA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者(上肢被动活动范围、上肢与腕手关节运动功能),总分0~70分,分数越高,则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5];(4)采用手部肿胀评分评估患者手术肿胀程度,总分0~6分,0分为无水肿;6分为严重水肿。分数越低,则为水肿越轻[6];(5)临床疗效是以3个等级(有效、好转、无效)进行判定,随访观察关节疼痛彻底消失,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且无任何水肿及肌肉萎缩现象,则为有效;关节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活动度受限,且无水肿及萎缩,则为好转;以上达不到任何一项者,则为无效[7]。

2 结果

2.1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情况 表1可知甲组屈曲、外展、外旋及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后均与乙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手部肿胀程度评分 表2可知甲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手部肿胀程度治疗后均较乙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无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手部肿胀比对分)

2.3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表3可知甲组临床有效率与甲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西医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是用来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常用手段,但预后患者上肢功能无法得到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不理想等情况,极易增加复发及致残的可能性[8-9]。中医认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属于气虚血淤、络阻不通证范畴,病因在于中风后血阴阳不足,风火痰瘀邪气入内,形成脉阻,气滞水停,应遵循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内经》中针灸穴位注射治疗属于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亦是作为痹症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之功效。通过针刺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六个穴位传入到人体内,刺激到大脑皮层,血液供应到大脑,最终有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10-12]。此外,在改善患者病情、患肢活动运动以及疼痛度方面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更利于患者各功能锻炼。康复训练是一种围绕患者上肢功能进行综合干预有效辅助方法,即良肢体位摆放法、功能训练及手指缠绕法,有效改善了患者上肢肌肉血管的舒缩与弹力,从而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因水肿带来的疼痛,故二者联合作用后可充分发挥出相互协同的作用[13-15]。

此次实验具体阐明甲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改善水平交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4项指标评分分别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4.74%,优于乙组临床有效率76.32%,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较常规西医治疗,采用针灸穴位注射与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式获得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更高、可行性更强等优势,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选择针灸穴位注射、康复训练联合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治疗效果,可作为首选的联合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乙组活动度甲组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