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子柒短视频对“乡土文化”的构建与传播

2021-06-24◎代

新闻前哨 2021年4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李子乡土

◎代 雯

短视频是相对长视频而言的,一般视频时长在几十秒到五分钟左右的叫短视频。李子柒拍摄的田园古风风格吸引了大批流量,她的短视频不仅涉及乡村美食美景,还有传统文化和古风手工艺,展现了当代农村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注重文化的输出,满足了当代人们向往生活的状态,又保留了农村淳朴的原汁原味,2020年,李子柒还与袁隆平等人入选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这意味着李子柒的短视频无论是在大众还是官方评价均获得了认可。

一、李子柒短视频乡土文化构建的内涵

乡土文化从内容上看,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民俗、是手工艺,也是村村落落,从形式上看,是构建大众认知的影像载体。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是指群居生活,故乡;土是指土地、农耕社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之交在于心相通,心之交在于美食美景不可辜负。李子柒视频中山中云里雾里所呈现出的“仙境”,被很多网友质疑是摆拍加后期合成的,与中国现实农村生活相去甚远。其实不尽然,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子柒所处的四川绵阳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本就有着众多名山美景的省份,自然风光保存的极好,随手拍处皆是美景,街头小巷处处皆是美食。李子柒与日本农村生活美食电影《小森林》里的桥本爱,有着极其相似的生活方式,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乡村淳朴静谧的世界里活出与世无争的率真个性。但是李子柒的短视频里充满额更多的烟火气息。李子柒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自己也是农村人,自己会做饭,在家里也种菜,单纯地想让城里的朋友们知道,他们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希望他们在忙碌一天之后打开我视频是轻松地,美好的。李子柒本人生长在农村,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皆有浓厚的情感,现在在这个网络大背景下用了不一样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一份对家乡真挚的热爱。李子柒短视频呈现的是农村最美好的视角,双脚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晨起推门闻着果蔬清香,静听山间潺潺流水声,一粥一饭皆是来自汗水的浇灌。在李子柒的视频中生活气息随处可见,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质朴而又美好,像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箪食一瓢饮,真实生活中演绎着文化之美。例:李子柒在拍摄板栗鸡的视频中,她会从山上捡拾板栗、剖板栗球开始,充满了人间的味道;生好火还可以去地里揪一把菜,摘四季豆,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态食材,迎合了现代人提倡的有机生活;晨起往窗户那一站,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深秋农村的冷空气,和那与自然一体的山、雾和人家。李子柒的短视频把中国山水、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农家水墨画,恰恰呈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情愫。

孝,是递给父母一杯温暖的水,也是我们成人成才的欣慰,更是我陪你变老的行动。从西汉汉武帝始,便开始独尊儒学,儒家提倡的是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道德美学,上到宫墙帝王家,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尊老爱幼。李子柒本是在城市打拼,只因爷爷去世,奶奶病倒,担心再奶奶身体健康的她,做了个决定,回到生养她的家乡——四川绵阳,一边拍短视频营生,一方面也能陪伴在奶奶身侧尽孝。在短视频中随处可见李子柒与奶奶的互动:娴熟的夹菜动作、一声剩“奶~来帮我下”等等,充满了人间烟火最温暖的味道。李子柒的成功是机遇也是日积月累,她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在众多网红中独树一帜,又有真材实料,所有呈现的画面都具有视觉真实感,来自生活真实的体验,不仅传播中国美食文化,还传承了中国孝的传统文化的美德,做到了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生活:陪伴家人、营生糊口,二者兼得。

二、李子柒短视频对乡土文化的影像传播价值

21世纪互联网创造了奇迹,多元文化正在冲击农村固有的生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如出一辙的机械化生产,传统农耕秋收的生活正在慢慢被人们淡忘,甚至许多城市的孩子不清楚花生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地底下。虽然有的人不喜欢传统的农村生活,但在全球文化冲击下,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乡土文化才是人们的根。于是在短视频盛行的背景下,乡土文化成为很多网红达人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来源。李子柒短视频正是在这样一种乡土叙事地作用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中国农村,记录中国文化。

截止2019年,李子柒在某境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量达到800多万,这个数字随着李子柒视频的输出还在增长中,在该平台上,李子柒平均每个视频的点击量都在好几百万以上,抖音视频的粉丝数是3000多万,平均每条视频都是上万的点击量,堪称网红界的传奇,为什么在国内国外,李子柒的美食短视频都能受到如此热捧?通过研究发现:“李子柒视频”文化现象,满足了当代年轻人对诗意文化的寻根。李子柒从2015年在淘宝卖货开始,为了提升销售量,自己捣鼓一些古风视频上传网络,凭借自身出挑的气质迅速走红网络,一开始李子柒仅是专注于对卖货,后来在与文娱公司合作后,开始着重打造一些美食视频和非遗文化的拍摄,有包装技巧,也有机遇的原因,使得李子柒成为被央视点名表扬的“网红”,她以一人之力展现了中国西南农村独有的魅力,为农村在网络大环境下重新赋予了话语权,央视新闻评价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从各种各样美食到笔墨纸砚、刺绣,她的巧手都能做出来。“80后、90后”这一代主流大众总是在媒介社会中寻根,寻找那些年被媒介淹没的乡愁、被成长替代的童年记忆,借此来逃离现实世界,“妄想”陶渊明那“采菊东篱、悠然现南山”的诗意生活,可是因为舍不得、逃不掉的社会现实,只能把这份心中所向往的生活寄托于幻想,但是李子柒做到了在纸醉灯谜的城市和宁静安然的乡村生活中流畅的切换生活方式,她视频里所展现的农家生活,举手投足间皆是惬意,四川方言与奶奶交流的亲切感,皆是城市觥筹交错的“异乡人”可望不可即的生活。

从邓丽君到梅兰芳,李小龙到成龙,李安到张艺谋,从电影《卧虎藏龙》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可以看到东方文化的魅力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征服海外文化市场。李子柒一袭古风装扮、古朴炊具、古法技艺,把中国古典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她的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者。在李子柒几分钟的短视频中,她花费很多时间从零基础去学习刺绣,翻阅无数资料,向前辈请教等方式,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去思考深究,一遍遍的揣摩其中的奥秘,其中“活字印刷”是她花了小半年时间学习;做黄豆酱从种黄豆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才呈现出了我们看到的短视频,不急不躁用心的把每件事做到极致,这正是中国人严谨负责的态度,匠人式精神的做工,也是中国人千年的传统文化精神。

三、通过李子柒短视频带来的冷思考

短视频天生具有社交属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文化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但大部分外国人的刻板印象还把中国停留在中国古代或者贫穷落后的近现代,并不能客观的认识中国文化。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传播不再遵循传统媒体时代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而是多对多传播,用户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李子柒的短视频相对其他类似短视频创作者而言,她以自己的力量向大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农村,或者说李子柒短视频呈现了一个诗意浓厚的乡村世界,那里有现代人摒弃了乡土生活,也有这一代人寻味不到的儿童记忆。短视频激发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另一种方式记录了乡村生活,在乡土短视频叙事作用下,表现了短视频独有的传播力度,同时,短视频在这个“快餐”时代更具有传播市场,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短视频传播的新思考。

李子柒的牧歌式生活虽好,“切莫贪杯”,从李子柒的短视频火了后,有很多模仿者却从未超越。李子柒短视频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在农村生活和爷爷的工匠手艺下熏陶成长的,她家就有农田菜地,种菜、生火、做饭这些似乎是她与生俱来的技能,在她的成长经历中,有丰富的阅历也有骨子里的“骄傲”,所以李子柒的生活毕竟只是小众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归隐”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似乎不那么切合时代的选择,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李子柒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短视频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浏览量也逐渐在呈下滑趋势,从梨视频、火山、快手等平台到如今的抖音,都是这样的结果,新媒体传播的泡沫化,使得短视频已到了一种“新常态”。由于每个人都想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在看到别人火了后自己也雀跃的想去尝甜头,导致同质内容过剩,用户在接受一些“猎奇”,搞笑搞怪的快餐式风气过后,很快对“换汤不换药”的内容不再敏感,而平台又没有更好的能力做到“内容为王”,只能给“疲惫”的短视频市场强行注入“强心针”,这是市场选择也是大势所趋。传播者素质的良莠不齐,视频内容低俗不堪、或者毫无传播价值,有得人为了提高关注度甚至去吃猪食,甚至还吸引了一群人在围观;有的人为了获得点击量,丑态百出,一个人获得成功后,后面还有一群人在跟风模仿,一颗老鼠屎污染了短视频这个大环境,在网络大环境下,除了平台加大力度清肃一股正气之风外,我们作为大众群体,作为受众也应该有意识的去选择一些正能量的视频观看,不给某些丑态视频萌芽的机会。

结语

李子柒短视频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同时把中国文化带向向世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网红之一,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但是未来的李子柒还有更长的路需要走——向国内外受众传递更多的中华文化,告诉全世界中国农村也有魅力的一面。李子柒短视频也让我们看到“田园牧歌式生活”只是一场拟态化媒介,如何在传递文化过程中更好地整肃短视频行业,是我们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注释:

[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张丹妮:《美食短视频“李子柒”走红的原因浅析及冷思考》,《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李子乡土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奔跑吧!李子柒
乡土中国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