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让电视新闻更有温度
2021-06-24喻卫东
◎喻卫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四力”的要求: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加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力”,既是构成本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本领能力的方法路径。总书记寄语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当下,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如何练好“四力”,拿出好作品呢?
一、铭记使命担当 用心创作有温度的作品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记者要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除了长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还需要有颗新闻人的真心,用心做出有温度的新闻。
荆门广播电视台以新闻立台,以民生为本,着力打造有影响力有公信力有权威性的媒体。《荆门新闻》《直播荆门》《今日聚集》《农谷行》《现在嘎式》均是新闻民生类栏目,内容涵盖城市农村各行各业。2019年,民生栏目《直播荆门》一批有影响力有温度的新闻报道直击人心。《十字路口 遇见这个女孩儿美极了》记录了来往车辆耐心等待行动不便的老人缓慢过马路、其间一位年轻女孩儿还专门下车搀扶老人的生活小事。《直播荆门》的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后,迅速与交警、公交公司联系,调取了现场暖心画面,用记录式报道方式,还原整个事件。报道结束后,栏目还特别配发了一篇微评《让温度传播》。其实在咱们身边,这样的小温暖十分常见。但如今传播手段灵活多变,这些细小的瞬间更容易给有心人记录并传播。弘扬正能量永远是咱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女孩的举动与她个人而言,可能只是一种习惯,是举手之劳。但我们仍要记录身边这些小感动,让这份温暖传播更广、余韵更浓。
不少观众看了这样一组报道深受感动,纷纷留言:文明一个人,温暖一座城,点赞荆门!润物细无声式的报道,传递着荆门正能量。这也是对荆门这样一座首创首成的全国文明城市最好的礼赞。
二、深入基层一线 用情帮助百姓排忧解难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荆门广播电视台《农谷行》是一档农业类的民生节目。内容主要为:说农村新人新事,传科技致富真经,话百姓家长里短,讲乡里乡亲故事,解乡亲难事难题,自2003年节目开办以来,记者用脚步丈量农村,用镜头关注农业,用服务贴近农民,多名农业一线记者,不畏严寒酷暑,披星带月,风雨兼程,奔波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采写了不少现场感强,带露珠的鲜活作品。
老百姓向广播电视求助,反映难事烦心事,记者不能敷衍了事,应始终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困,帮忙不添乱。2019年3月20日,《农谷行》栏目组接到钟祥市石牌镇四个村村民反映春节期间高压线冻坏,几个月无人修,种养殖无法开展,严重影响春耕生产的情况。村民们多次上访到当地镇里相关部门,没有结果。无奈之下,他们把一线希望寄托在荆门广播电视台,希望媒体介入后,能解决棘手难题。接到求助电话后,记者迅速赶往事发地,进行深入的采访调查,在种养殖户的带领下,记者下到鱼塘,农田,走访了六个养殖户,五个种植户,倾听他们的声音。村民们通过镜头反映了高压线冻坏的来龙去脉,损失大小,正当诉求。百姓困难无小事,每个呼声都牵动着记者的心。我们记者迅速联系了当地政府部门、电力部门,听听他们对此事的回应。第一篇报道:《冻坏的高夺线谁来修》出炉,全篇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节目很快在荆门新闻频道《农谷行》《今日聚集》栏目播出,通过新媒体、《荆门周刊》传播后,效果良好,钟祥市政府、钟祥供电部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表示尽快解决乡亲们反映的问题。《农谷行》节目播出之后的第二天,当地供电部门就组织了一支二十人的维修专班,在旧高压线旁,架设了一条新的高压线。村民们闻迅来到新线旁,难掩喜悦之情。经过两天的奋战,新线架设完成,村民们在苦苦等待了四个月后,终于盼到了通电。第二篇报道:《电力部门架新线 村民用电不再愁》后续报道我们也及时进行了播出。村民生产生活恢复正常,他们对荆门广播电视台深入基层,解决村民困难,表示感激。之后我们又通过本台的新媒体和《荆门周刊》放大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这是荆门广播电视视台记者深度融合,集体下沉,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一次尝试。事实证明:融合后的荆门广电影响力、公信力大大提升,对荆门广播电视台树立品牌大有帮助。
三、精心组织策划 用脑创作有影响力的佳作
增强脑力,贵在多思善谋、综合研判,才能以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丰富报道内涵。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为做好扶贫领域宣传报道,按照湖北省广电局有关要求,结合荆门本地实际,荆门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了“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出贫困”主题报道,采取走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反映贫困乡村脱贫新面貌,讲述贫困人口走出贫困的故事。
通过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访,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村发生的变化,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来感受精准扶贫背景下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荆门广播电视台七路记者,奔赴各地,吃住在农家,编委会要求记者擦亮眼力“走”、带着感情“走”,通过观察思考,采撷有观点、有思想的鲜活素材,采写了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暖心作品。
京山市绿林镇高枧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耕地有限,村民收入不高,曾经是京山市的深度贫困村。记者蹲点该村两天,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与数十位乡亲拉家常,聊脱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山区增收门道无外乎种植香菇,外出务工。要想真正致富,还是有点难度,乡亲说今年能脱贫得益于一个新种植产业——桑葚。记者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不起眼的桑葚在当地是怎么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呢?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能人回乡投资建设桑葚酒厂,需要大量的桑葚,于是在当地搞起了订单种植桑葚。乡亲们只管种出好品质的桑葚,一亩地可以收入五六千元。于是记者在桑葚园采制了新闻《主: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出贫困 副:小桑葚敲开脱贫致富大门》,全篇报道由贫困户张家娥采摘桑葚切入,记者跟随她一边采摘一边聊天,由张大姐讲述种植桑葚的过程。当初种植时内心是怎样的充满矛盾和纠结。一来不懂技术,二来担心行情。因为太穷,挣钱不易,根本不敢冒险,也冒不起险。最后这个心结是如何打开的呢?故事自然转换到能人何金柱。回乡后,是他挨家挨户作动员,讲发展的前景、提出订单种植,保证收益才打消乡亲的种植故虑,也才有了今天的桑葚满园。张家娥大姐除了跟着种植桑葚,农闲时节,还在何金柱投资的桑葚酒厂打工,一天120元工钱,一年打工收入过万元。这样一个产业不仅带动了像张家娥一样的35户贫困户脱了贫,还带领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桑葚酒厂也因为当地独特的山地气候,桑葚质量好,酿出来的酒品质一流,市场上倍受青睐。回乡能人何金柱喜不自禁,村民增收致富尝甜头,自己创业顺利有奔头,一个游子回报家乡的拳拳之心朴实而真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荆门的农村大地,几乎每一个村的脱贫致富之路上,都有这样的能人助力。
蹲点、记录、手记,节目充分运用电视元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出贫困”的主题系列报道都充满着较强的故事性,曲折性,感人性,因作品精良,传播性较广,通过本台新媒体编发后,《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均有转载,用脑精心创作的作品,影响力不断提升,观众赞口不绝。荆门广播电视台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类似“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出贫困”的主题策划,荆门广播电视台今年开展了不少:《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进老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荆楚风采》《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看神州》《忆初心 话使命》等主题报道,记者、主持人全员上阵,前期多地走访,谋篇布局,现场深入采访,写稿突破常规,用汗水浇灌的作品,入脑入心,每一篇都堪称佳作。
四、俯身调查研究 用新模式打造新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说: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现实情况是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种地的均是老人妇女。每年市场上有上千种水稻品种,农民购买时也是人云亦云,他们不知道如何选择,更不知道哪些品种更适合荆门。应对严峻挑战,需要选对水稻品种,改进生产方式,让水稻种植轻简化、高效化。针对这个课题,荆门市农业农村局发起优质水稻协同创新倡议,记者闻迅主动请缨,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作为农业记者,记者虚心向农业专家学习请教,从四月份水稻播种开始,与专家吃住在荆门农科院屈家岭基地。200来亩试验田,种上了近200个新品种,多种高效模式清晰全景展现,从四月开始,到九月底水稻收割,记者全程参与,不落一场,含金量高的一组报道新鲜出炉,《“种研推”合作共建优质稻产业基地开始播种啦》《高标准严要求 插秧“精工细作”》《废弃池塘派用场 垄稻沟虾领方向》《12个水稻品种同田机插栽培比优劣》《高产优质稻 基地看一看》等等,每个报道都如同一堂农技培训课,农民朋友可以从中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对于当地适合种植的优质稻品种也了然于心,最为关键的是其中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也掌握得八九不离十。通过这样一套创新报道组合拳,农民朋友反响强烈,认为这样的报道更专业更接地气也更有参考价值,他们开心的说“一期节目一堂课,看了节目收获大!”对于农民朋友的生产可以说是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次与荆门市农业农村局的合作只是《农谷行》栏目创新报道的一个大胆尝试。实践证明,只要记者肯俯下身,下到基层,下到田里,创新思维,就能做出即“好看”又“实用”的报道来。专业记者贵在“专”,有了这次成功尝试,以后类似的专业合作还将陆续展开,记者只有先努力成为一名行业专家,才能做出有名堂、有份量的专业报道。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四力”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荆门广电人将践行“四力”,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做出更多的精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