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初探

2021-06-23李肖雯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

李肖雯

摘 要:阅读教学是包含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也是小学低年级识字的重要途径,更是写作不可或缺的资源。教师应紧抓阅读教学,方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以课本阅读教学为核心,同时积极地寻找课文与其他读物之间的衔接点。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延伸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多渠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建构更加全面丰富的语文知识系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拓展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编排匠心独运。大到整版教材的纲领撰写,小到每一课插图的搭配,无一不是编者殚精竭虑之作。这样的教材编制切合了当代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也为迎合编者所倡导把阅读教学摆在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策略做铺垫。《語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加明确、多维度的要求。如低年级语文阅读,除要求学生大幅度提升识字率之外,还要求“学会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阅读,初步获得作者所传达的情感体验”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课文阅读的教学,更要倡导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延伸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量,多渠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建构更加全面丰富的语文知识系统。

一、拓展阅读教学的取材形式

(一)取材于课内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特色文化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这就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各地区版本的教材资源。其实相同课题,采用版本之间的分析对比阅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拓展阅读资源的方式。

如笔者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大禹治水》的教学中,课文关于“大禹究竟是如何疏通河道,最终将洪水导入大海?”这一过程的叙述仅为一句话:“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这样的治水过程描写非常简略,对于低年级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段比较苍白的文字。因为年幼的学生较难从这句话中领悟到大禹治水的艰险,更无从体会到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更详细了解治水过程,笔者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大禹治水》引入本课学习中。通过部编版、苏教版本同一篇课文对比阅读,标注、品析大禹疏导治水关键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苏教版课文中找出“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接着做了什么?(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成功地将洪水导入大海里。

与此同时,笔者再趁机拓展阅读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了解到大禹心系天下、舍小家顾大家,为治理水患曾多次路过家门却未踏入家门探望的故事后,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大禹治水“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苏教版课文)”,踏破铁鞋、历经艰险,最终才将水患除去,只有如此拓展对比阅读,才足以体现大禹一心一意为黎民百姓谋福祉的大爱精神。

(二)取材于课外

每一本语文书包含的知识可谓海纳百川,更不用提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如能引导学生寻找语文课内外知识的相似点或衔接口,帮助学生建构起语文课内外知识沟通的桥梁,必能优化学生阅读面,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益匪浅。

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寒号鸟》教学过程中,笔者带领全班同学在课堂上拓展阅读了课外小故事《蚂蚁与蟋蟀》。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分析对比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发言。两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在两篇文章中喜鹊与蚂蚁有共同的特点:勤劳。一个赶在冬季来临前,夜以继日地搭窝,一个赶在万物萧条前,不辞辛苦地储存食物,最终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而寒号鸟与蟋蟀却截然相反,在欣欣向荣、果实累累的季节里,一个忙着睡懒觉,一个忙着到处唱歌,寒号鸟最终死在了冷如冰窖的洞穴里,蟋蟀则饿着肚子、颤巍巍地消失在刺骨的寒风中。

通过上述拓展,对比阅读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口头表达能力,提高阅读量、阅读速度,并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如观察插图,品读关键词句,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相同、不同点,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恰当的时机拓展阅读教学

(一)在学习课文前拓展阅读

在课前拓展阅读,其实可以理解为布置预习练习。在学习新课前拓展阅读,往往可以起到铺垫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建立起新旧知识的链接,有利于学生快速融入新课学习中。这一种拓展阅读的内容,一般多是作者简介、课文写作背景、课文中主要人物事件了解等。不仅能丰富知识,这些生动、真实的知识点还能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如在部编版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文教学前,因年代相距较远,笔者提前请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或网络资源的方式,了解到邓小平爷爷、雷锋叔叔的相关事迹;在《传统节日》的教学前,布置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相应习俗等,不仅拓展了学生百科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在学习课文后拓展阅读

打铁趁热,顺势而为,及时的课后拓展阅读,是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走出有限的课室空间,进入更广阔无垠的课外阅读天空,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结束后,笔者带领学生观看视频《三十六个字》,学习如“日、象、森、鸟”等更多有趣生动的汉字;在课文《我是一只小虫》的教学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课后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课文《寓言两则》课程结束后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农夫与蛇》《狼与小羊》。

三、拓展阅读教学的取材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语文阅读内容的要求是“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为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的每一册都安排了“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栏目为学生拓展阅读。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为学生推荐童话故事系列丛书《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等。同时书本上还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看书的封面、查看目录、查找故事主人公、说说主人公的经历”等。

针对教材的安排,笔者采取了让学生或购买或借阅等方式,全班利用早读午读前十分钟、阅读课、课后半小时,共同阅读了《小鲤鱼跳龙门》这本故事书。学生对故事书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

四、以宜人的环境拓展阅读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童趣可爱,但注意力较弱,极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所以教师要乐于、善于创造利于低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的宜人环境。

如在教室里布置舒适美丽的图书角,配置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带领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倡导置办家庭小小图书角,营造潜移默化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从小爱惜图书的好习惯。在班内组织读书小组,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心得交流会、诗歌朗诵比赛、故事大王等,不断尝试,不断切合学生阅读的兴趣点,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师用书 语文一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庆,朱家珑.苏教版中小学教材 语文二年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4]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拓展阅读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