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略读课文的 教学策略

2021-06-23王蓉

江西教育B 2021年5期
关键词:梅兰芳自然段爱国

王蓉

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审视当前略读课文的教学,大致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来教,费时费力;二是将略读课演变成学生自学课,仅满足于信息的提取;三是将略读课文的学习直接挤压到了课外,变成了课外阅读。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为例,谈谈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文本解读

(一)把握文本特点

略读课文重在方法的指导,学生的略读能力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才能习得。因此,教学中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这两个重点目标,真正领悟略读课文承担的任务,采取恰当的学习方法。

《梅兰芳蓄须》一文写了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等一系列办法来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他用了好多方法拒绝,但为什么偏偏以“梅兰芳蓄须”为题呢?文中第1自然段是这样写的:“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蓄须”成了他拒演的外显标记,同时也更加表明了他与日本人抗争到底的决心。

当然,除了蓄须明志外,其他拒演方法在第2~4自然段也都有体现,第2自然段写了他藏身租界躲避演出;第3自然段写了他远避香港、蓄须明志;第4自然段写了他没有经济来源,只得卖房度日;而唯独“打针装病”这一拒演方法花了3个自然段重点介绍,因为这样的拒演方式冒着生命危险,比生活困顿代价更大,人物形象显得愈发高大;直至抗战胜利,梅兰芳才剃须登台,至此,他高尚的民族气节怎能不令人敬佩?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能找出梅兰芳拒演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困难或危险,这样前后串联起来,就能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

比起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和运用,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在课时安排上一般为1课时。因此,略读课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借助预习单或者导学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自学探究,尝试句意理解、信息加工、问题探究,为课堂教学扫清基本的阅读障碍,确保各环节按时序推进。

相对于精读课,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上,略读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细嚼慢咽”,但也不能“囫囵吞枣”。阅读能力提升的抓手是将本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引领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提高阅读能力。当然,略读课文建议以默读为主,这样可以让学生沉下心来,聚焦核心问题,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而不囿于细枝末节。

(二)确定教学目标

《梅兰芳蓄须》一文所在单元的导语部分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前面设计了相关的阅读提示,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当然,本单元的人文要素“爱国”也不能忽略。基于以上认识,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笔者确定了以下3个目标。

1.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2.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第一个目标在于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最能体现梅兰芳拳拳的爱国之心,理应重点赏读。第二个目标则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学会通过一组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目标指向了本单元的人文要素,上升到爱国之心的浸润和熏陶。3个目标从文本的理解到阅读方法指导,再到爱国情感的熏陶,清晰明朗。

略读课是对单元重点训练的阅读能力的巩固和提高,需要学生将之前学到的阅读策略进行迁移运用。教学略读课文,要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二、教学策略

(一)有效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抗战时期,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基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以及文本的特点,教师课前以“预习单”的形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预习。其内容涉及:1.搜集有关梅兰芳的简介或有关故事;2.借助工具书或搜集资料,理解“租界”“大东亚圣战”“抗日战争”等词语;3.想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预习单的设计指向学生的字词理解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授之以渔,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时,教师指名学生朗读“阅读提示”,再让学生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默读思考: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在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简短的词语对拒演的办法进行概括。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以先抓住第3自然段进行示范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文中选一个词语来概括梅兰芳拒演的办法。学生会很容易找到“蓄须明志”这个词。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暂居租界”“远避香港”“卖房度日”“假装生病”等拒演办法。这些办法的背后就是一个个事件,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阅读,彰显文本价值

课文中梅兰芳深深的爱国之情集中体现在通过多种方式拒演上,但现实中梅兰芳的爱国之情绝不仅仅体现在拒演这方面,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梅兰芳编演抗敌戏剧、义演支援前线等资料。在拓展阅读中,学生不但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梅兰芳的爱国之心,而且可以通过阅读巩固“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京剧大师梅兰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那么平凡的我们又该怎样爱国呢?”后面的“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会引发大家新的思考。

三、关于略读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有效预习是略读课的学习支架

略读课文在课时上少于精读课文,训练点又相对集中,因此,课前学生的有效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内容上应该比常规预习更深入,在要求上应该比普通预习更到位。有效预习应该有目标,可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进行重点探究,切忌目标游离,“遍地开花”;有效预习应该有路径,字词理解、信息收集、文意疏通、句意赏析、问题探究等,应该是预习单上的常规内容,具体实施时应根据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灵活运用;有效预习应该有“弹性”,学生阅读不是零基础,但阅读的能力却因人而异,课前的“预习单”设计要有梯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预习中有所为。

(二)阅读提示是略读课的学习航向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换而言之,略读要应用精读课上所学到的方法。略读课要放手,但放手不等于课外自由阅读,而是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本课的“阅读提示”联系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契合了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课堂上教师要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樣才能使阅读趋向深入。当然在具体教学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调整“阅读提示”的要求。

(三)课后拓展是略读课的“诗和远方”

精读课重在学习阅读方法,略读课是将学到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那么,略读课文学完了是不是就代表单元教学目标达成了呢?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达到驾轻就熟、举一反三,还需要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所以,略读课后的拓展延伸仍然需要重视。可以说,略读课是阅读能力渐进的载体,也是通往课外阅读的重要桥梁。

总之,略读不等于浅读、泛读,也不等于学生自由阅读。略读课文要科学定位,要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其存在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

猜你喜欢

梅兰芳自然段爱国
梅兰芳评传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