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中参西融古今之长, 孜孜求索攻眼疾难关
2021-06-23董玲杨小龙车翀
董玲 杨小龙 车翀
〇 不解之缘,让中医眼科在现代语境中发挥力量
金教授说,自己是在父母的鼓励下选择了中医,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但起初,自己并不太接受中医。直到有一次,她听了中医泰斗任应秋老先生的一席话,才改变了想法。任老先生说:“初学中医要记住四个字:‘信‘看‘听‘学,也就是先要相信、才肯看、肯听、肯学。”于是,金教授带着一份对中医的信任,深入探索中医知识,并顺利完成了学业。
大学毕业后,金教授被分配到中日友好医院工作,这是一所原卫生部直属的现代化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因彼时医院正在筹备阶段,她有幸在北大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了近3年,这段经历让她的现代医学功底更加扎实了。医院投入运行后,她便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从事中医工作,并与中西医结合眼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进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眼科,她接触更多的是西医无药医治,而寻求中医的患者,包括视神经病变、遗传性病变、顽固性眼底出血及黄斑变性的患者等。对那时刚跨入眼科世界的金教授而言,这些病种既属于疑难性的,也属于挑战性的。金教授带着对中医眼科学的探索和热情,一边阅读中医眼科经典专著,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攒病例;一边学习现代眼科影像学技术和激光技术,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当利用中西医协同的手段获得疗效,并得到患者赞誉时,她真正体会到中医的神奇之处与优势。
在临床上,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用科学研究、循证方法去证实和探索,于是,她又攻读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眼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让她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找到了攻克的方向,并将一些疑难病的中医用药经验带入基础研究中,以证实其疗效机理。经过多年的历练与努力,金明教授成为一名疑难眼底病专家,也形成了具有中西医协同诊疗优势的专业特长。
2000年,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眼科工作18年后,金教授迎来了中医眼科和西医眼科合并的契机,并担任科室副主任,带领团队开展多种技术治疗眼疾的特色门诊工作,并注重积累中西医联合疗法的经验。金教授及其团队的努力,让中医眼科在现代语境中发挥出了崭新的力量,也让中西医结合眼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〇 传承精华,中医眼科重在辨证论治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老的中医承载着古人同疾病做斗争的各种经验和方法。作为一种古老的医学体系,中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中医眼科的发展相对缓慢,直到宋元时期,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慢慢发展起来。
谈及对中医的理解,金教授说,中医治则的精髓应是辨证论治。而在中医眼科领域,最有特点的辨证应是“五轮辨证”,也就是将眼表分为五个区域并与五脏相关联,五轮中的“气轮”归白睛所属,与肺脏相表里,如病毒感冒可以引起支气管或肺部症候,也可引起眼表白睛红赤的炎症,因此从异病同治的角度,清热宣肺既可治感冒也可治结膜炎;又如经络辨证上达头目,下达四肢,其实也与眼睛息息相关,因为十二经脉有八条从眼周走过。因此,很多外治法,包括眼周穴位按压、药物贴敷、刮痧疗法、灸疗温煦等技术,都是通过经络穴位,经脉巡行而起作用的。
尽管传统医学在眼科应用中甚广,而传承创新同样为“中医人”带来了机遇。中医气血辨证在眼底病的治疗上最具特色,“病证结合”是其核心,“与时俱进”是其方向。因为借助仪器可以看到眼底血管,而仪器的不断创新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眼底的层间结构。气血运行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一旦血管狭窄缺血,百病丛生,会引起眼底气血痰湿病变。
如何从“可视化”“可量化”的特点中精准掌握局部辨病与整体辨证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亟须攻克的难关,也是传承与创新的关键。中医对眼底出血的用药方案灵活多样,有止血药、活血药、通络药、破血药等;中医对眼底痰湿有很多可选择的药物,如淡渗利湿、清热化湿、化痰祛瘀的药物等,同时结合整体脏腑辨证,扶正固本,补阴补阳,补气补血。只要“辨病”“辨证”准确,就可有疗效。“将用药与辨证思维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医理论非常丰富的主要原因。”
〇 中西互融,眼科治疗坚持标本兼治
金教授告诉我们,中医如何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让中医担任好适合的角色。中医有时要敢于做主角,突出优势;有时要甘于做配角,辅助治疗。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全程控制中,各期治则不同,早期一般以随诊、复查、观望为主,但中医要勇于做主角,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辨证辨病而言,无论是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还是肝肾不足、脾气不足,均有相应的中成药,而这些药物都有大量的循证研究证实其可以延缓早期病变的发展;一旦进入中晚期,就要根据病情程度,以激光、或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药或玻璃体切割术为主,这个阶段中医要做好配角。
中西医应如何协同或如何结合,与疾病病因、病症和治疗原则的不同有很大关系,金教授说,最能体现中西医结合眼科优势的,是在免疫系统相关眼病的诊疗上,包括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或视神经炎等。中日友好医院的神经眼科联合门诊,在中西医协同诊疗方面就是很好的范例。以视神经脊髓炎为例,这是一种神经免疫相关罕见病。现代医学主流疗法是激素沖击、免疫抑制剂维持稳定,如果及时用药,确实可以有效地让患者从瘫痪的状态站起来,但痛性痉挛导致的慢性肢痛、肌张力增高导致的震颤、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引起的尿失禁、顽固性便秘等很多症候都得不到改善。配合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可使患者在改善症候、减毒增效、避免复发的基础上提高疗效。特别是对已经形成视神经萎缩的患者,他们恢复视力的机会十分渺茫,但可以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等疗法进行改善,这样才是一个理想的、标本兼治的治疗。
金教授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这个疾病和年龄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目前,西医对这个疾病的疗法是以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为主。一般来说,患者一年要打五六针,但实际上,只有30%~40%的患者受益,有些人打了十几针,甚至二十几针也不一定管用。但如果能够融入中医治疗,就会得到非常不错的疗效。金教授说,中医可以改变黄斑区的微环境,加快血流速度,给视网膜更多的营养,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延缓视网膜的病变。同时,运用中药,还可以减少患者的打针次数,减少出血,促进渗出的吸收。
金教授表示,中医诊疗技术目前最普及的运用,还在于其与手术治疗的结合。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志军教授是业内出色的内眼手术专家,与金明教授组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强强组合”,如对玻璃体出血的患者,金教授先对其进行中药止血,再让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这样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术后,金教授再行利水消肿的中药,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患者更好的预后。为了证实疗效,两位主任专门研究围手术期的中药干预,并共同培养研究生。在这一方面,金教授所在的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机制。可见,在眼病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非常突出。
〇 眼科的未来,中药干预為患者点亮明灯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眼科疾病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常见问题。面对眼科疾病如此高发的现代社会,金教授认为,中医眼科的大夫一定要自强自立,把中医眼科的学问做好。“特别是在疑难病的新药开发上,虽然大家都觉得难,但正是因为难,因为眼科现成的中成药特别少,我们才更要去做新药开发。”金教授还说,中医大夫要脚踏实地做科研,多进行一些能够证实中医疗效的循证研究,勇于在临床中去反复验证,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相信中医的疗效,并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并接受中西医结合眼科的治疗方式。
金教授还指出,中医的眼保健知识在现代社会其实更具优势。中医讲究“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这并不是说低级医生治已病,而是强调在未得病时事先进行保健,以防疾病进一步演变。目前,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的疗法虽然有效,但总的来说疗效比较单一,而且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但是,中医药疗法却可以在紧扣发病机制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进行辨证论治,达到提前预防,乃至治本的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专注做好未来眼科的预防保健。”金教授表示,可以应用中医的医学理论和现代诊疗技术形成产品,创办一些眼保健技术与产品的体验场所,介绍诸如针灸、眼贴、蒸汽眼罩、刮痧等在内的安全有效的中医保健妙招,让更多的人得以体验,也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