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在略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23张三禄
张三禄
摘 要: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创造出情境,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借助生动的语言文学和极具感染力的音乐,描绘出课文的表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启迪和智力开发。
关键词:主题式情境教学;创建情境;发散思维
主题式情境教学是以案例或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授自己课程的时候把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很需要掌握这样一种技能,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那么对于教师来说,怎样才能掌握情境式教学方法并应用到课堂中去,就是本文将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一、创建情境,形成初步印象
首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思考借助怎样的媒介去创建情境。例如,借助教学设备创建情境,或者是借助语言创建情境。教师首先要还原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形成一个初步的表象,方便学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对文章形成初步的印象。首先是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短视频的播放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或者是场景进行模仿或者是再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展示,让学生直接感受身临其境般的学习。其次就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对自己所理解的课文场景进行描绘,慷慨激昂的深情朗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发散自身思维进行想象。此外,如果可以配上极富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作为修饰,那教师课堂所展现的内容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二、深入情境,理解课文
教师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一般作者描绘一个情境,都包含作者自身各种各样的情感以及态度[1]。作为读者,我们就得从各个情境中去窥见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态度,揣摩作者的心思,总结出文章大意。一般来说,不同的意象会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以及氛围,例如,我们以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例子,文章讲述了少年汤姆的几次冒险经历。少年汤姆·索亚十分淘气,一天半夜,他和伙伴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目击了一个凶杀案:一个印第安人杀了人,却嫁祸于波特。次日,波特被捕。汤姆怕遭报复,不敢揭发真相。又过了些日子,法庭开审,这回,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提供了证词,揭穿了印第安人的罪行,但印第安人却跳窗逃跑了。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冒险就是汤姆和哈克在一栋闹鬼的小房子里面发生的故事。汤姆和哈克走进河边的一所“闹鬼”的老房子。他俩上了楼,不一会儿,看到楼下来了两个人,原来正是印第安人和他的同伙。这两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不少钱,正往地里埋。没想到竟从地里挖出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钱。这时印第安人听到一点响动,他怀疑楼上有人,就想上去看看。汤姆和哈克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早已朽烂的楼梯塌了,印第安人没能上楼。这个情境最能带入读者,正是因为故事的惊奇曲折,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当我们在略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情境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故事的走向。
三、发散思维,进行想象
读者,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深入了解之后,联系作者的身世背景,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提到的洞中历险,这个片段描写了汤姆和贝奇在洞中经历了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汤姆表现出了沉着勇敢、真诚、乐观和对贝奇的高尚纯洁的友情。读者也是通过发散思维与作者实现了共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时空交流。对于学习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让自身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从而增强自身在略读时捕捉文章信息、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最后以《我们家的男子汉》作为例子,一个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作者在材料的组织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按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材料分成几个方面,再加上小标题,这就使文章条理清楚、眉目分明。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也是动了脑筋,按现在的顺序安排材料,不仅条理清楚,而且可以使人清楚地看到“男子汉”的性格是怎样逐步显现的。作者对“男子汉”的一举一动十分熟悉,文章写得很生动。如写“男子汉”吃大拇指,作者说“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生动地表现了“他”“吃得十分专心”。
总之,主题式情境教学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也是越来越多教师和家长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因为主题式情境教学能够更好地还原书本上作者所描绘的内容,并且更有利于教師把书本想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主题式情境教学也遵循了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要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回学生手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此外就是在教学当中应该突出主题。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该围绕主题进行,以便于学生快速抓住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思想。此外,教师应该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创意性和发散性,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达到合作者的共情与跨时空的交流。
参考文献:
[1]田欲晓.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语文,2005(3):7-8.
[2]潘彩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8(13):136.
[3]彭艳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读天下(综合),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