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2021-06-23刘斌强
刘斌强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阅读教学也要以此为导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结合教学经验,探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掌握阅读的要点和技巧,能够抓住文本中的有效信息,是学生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分析文中的重点词句
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经验还不丰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过于心急,教师要分步骤、有技巧地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先从一字一句开始,把握课文中的词句,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内容,掌握文章的思想。
从字词句展开教学需要注重两点:(1)要将词句作为阅读的线索,将整个阅读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理解整篇课文。(2)要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词句,实现学以致用。在阅读课文时,学生碰到了新的生字或者生词可以先标注出来,通过结合上下文探究、与其他同学讨论、听老师讲解等方式掌握新词汇的意思。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新词造句,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字词应用的语境、语气等。比如,“珍惜”和“爱惜”这两个词语在意思上非常相近。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词汇的侧重点,也可以通过造句的形式使学生学会运用新词。虽然这两个词都有“珍重”的意味,但是“爱惜”重在“爱”,对人或事物因喜爱而重视,不随意丢弃。“珍惜”表示对人或事物十分看重。所以“爱惜”比“珍惜”更加强烈。词句是构成阅读内容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是要对词句进行重点分析和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每一个字词的意思,学生才能更顺畅地阅读课文,更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思想,为今后的语文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授阅读的有效技巧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由于学习经验不足,在阅读时,学生需要一点一点摸索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阅读经验,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阅读,内容比较简单。这一阶段的阅读应该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相互联系,所以阅读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通读,也就是从头到尾阅读,这个过程能让学生对内容和主要事件形成认知。课前预习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快速确定文章主旨。(2)跳读,围绕课文的核心进行阅读。这要求学生对行文结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能够确定文章的中心段落、中心句。比如,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可以先看开头和结尾,掌握课文重点。或者是学生阅读课文时,经常会碰到生字、生词,导致对一句话或者段落理解不好,这时就可以先将不会的内容标出来,直接跳过继续阅读。(3)精读,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一字一句,分析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信息、所蕴含的思想,尤其要对重点语句反复诵读、重点记忆。(4)写读。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将他们自己觉得好的语句或者词汇摘抄出来,形成语言积累,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三、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
培养阅读能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对阅读兴趣的调动也不是很充分。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情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阅读教学。比如,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之前,教师询问学生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知不知道什么是泼水节。之后用多媒体展示泼水节的相關活动,让学生领略未曾体验过的民族风情。这种导入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更加认真、专注。完成学习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节日,并进行“演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下,教师要重视阅读积累的作用,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读更多的书,读有趣的书。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图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阅读的文章或者图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亲子阅读,构建浓郁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形成阅读的习惯。
综上,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经验展开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茹,张丽.小学低年级家庭课外阅读陪伴的必要性: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1).
[2]陈秀梅,陈秀娟.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