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效能与失眠的关系: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

2021-06-23黄安琪彭朕磊刘可智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负性总分效能

黄安琪 彭朕磊 陈 晶 雷 威 王 旭 刘可智

许多研究表明失眠在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据荟萃分析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失眠患病率为13.0%~30.3%[1]。对大学生而言,失眠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习效率、人际交往等,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失眠成为自杀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2,3]。美国卫生经济学研究发现失眠患者消耗的医疗资源约为未患失眠的12倍[4]。因此改善失眠,提高大学生睡眠满意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我效能作为健康行为理论正在被广泛应用。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能成功组织和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可以让大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5]。既往关于自我效能与失眠的直接关系的研究很少,但大量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的治疗效果显著,也被推荐为失眠的一线治疗[6]。认知行为治疗中核心步骤之一是重塑认知,包括转变理性积极的信念、提高自我效能[7]。一项针对青少年睡眠干预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提高对改善睡眠有正向作用[8]。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和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睡眠质量越好[9]。因而,本研究预测自我效能是失眠的影响因素。以往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压力影响睡眠,并且有研究将负性情绪或者焦虑、抑郁、压力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10,11],如李新宇等[12]将负性情绪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关于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关系的探讨。但国内尚未有研究直接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和失眠的关系,本研究拟通过对大学生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失眠三者相互关系的探讨,挖掘大学生失眠的保护因素,以期为干预大学生失眠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0年9~12月,选取四川省泸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横断面研究。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向研究对象介绍调查目的、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征得同意后,对1 42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核查、筛选,最后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 417份,问卷有效率为99.16%。本研究中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0.89±1.41)岁;男生626名(44.18%),女生791名(55.82%)。

1.2 方法

1.2.1 量表评定

1.2.1.1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13]本研究采用Morin和Barlow编制的ISI,李恩泽于2018年对其中文版进行重测,是个体对最近2周失眠症状的自评测量工具。每个条目采用0(没有)~4(极重度)的Likert 5级评分,共7个条目,总分0~28分。按照所得总分分为4个等级:0~7分为无明显失眠,8~14分为轻度失眠,15~21分为中度失眠,22~28分为重度失眠。该量表中文版已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了检测,中文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1.2.1.2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14]采用王才康等修订的中文版,采用1(完全不正确)~4(完全正确)的Likert 4级计分法,共10个项目,总分为各项目得分相加再乘以十分之一,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适用于大学生。

1.2.1.3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体版(Chinese Short Vers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 DASS-C21)[15]本研究采用由Taouk等编制,文艺等精简的版本,包括焦虑、抑郁、压力3个分量表。其中,每个分量表中均包含7个条目,共计21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0分(完全不符合)~3分(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即表明负性情绪越严重。3个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0.91(P<0.0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各分量表为0.75~0.82。

1.2.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并通过PROCESS宏程序中Model-4进行中介效应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失眠基本特点 最终纳入研究的1 417名大学生中,无明显失眠(ISI总分0~7分)1 175名(82.92%),轻度失眠(ISI总分8~14分)183名(12.92%),中度失眠(ISI总分15~21分)51名(3.60%),重度失眠(ISI总分22~28分)8名(0.56%)。共检出242名(17.08%)大学生有睡眠障碍。

2.2 大学生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和失眠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DASS-C21总分(7.04±8.25)分,其中,抑郁(1.92±2.85)分,焦虑(2.18±2.65)分,压力(2.93±3.32)分;GSES总分(2.58±5.49)分;ISI总分(3.72±4.76)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ISI总分与DASS-C21总分及抑郁、焦虑、压力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P<0.001),但与GSES总分呈负相关(P<0.001)。GSES总分与DASS-C21总分及抑郁、焦虑、压力3个维度均呈负相关(P<0.001)。见表1。

表1 大学生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和失眠的相关分析(r)

2.3 大学生失眠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DASS-C21、GSES分别作为自变量,以ISI作为因变量,构建线性回归。结果显示DASS-C21对ISI正向预测作用显著(P<0.001),GSES对ISI负向预测作用显著(P<0.001)。见表2。

表2 大学生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和失眠的回归分析

2.4 大学生负性情绪在自我效能和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 通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大学生的DASS-C21、GSES、ISI评分间均存在相关性(P<0.001),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根据温忠麟等[16]的三步检验法建立中介模型,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选用Model-4,依据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以GSES总分为自变量,ISI总分为因变量,DASS-C21总分为中介变量。结果显示,GSES和ISI之间DASS-C21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DASS-C21的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比例为ab/c=0.22×0.23/0.19=26.63%,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直接影响失眠,也能通过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失眠。见图1。

注:*P<0.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有17.08%的大学生存在失眠,这与现有关于大学生失眠的研究相近[1],Williams AB等[17]发现失眠大学生占比22.1%。这不仅与刚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的大学生面临许多挑战(如离开家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应对学术和社会压力,处理人际关系等)有关,还受到大学生自身的睡眠节律问题的影响。多数大学生有晚上熬夜、白天睡觉的倾向。失眠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失眠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有多方面的关系,涉及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癌症等疾病[3,18]。对于大学生而言,长时间的失眠,导致精力不济、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业和生活[19]。学校和家庭应该对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大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失眠存在相关性,并且负性情绪可以正向预测失眠,自我效能可以负向预测失眠。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判断,代表着个体的信心[5]。根据3P假说,即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20],可以认为自我效能低是失眠易感因素,当个体把世界看成一个消极和不安的地方,就会很容易觉醒。拥有高自我效能的个体在面临困难和未来计划时,拥有更高的自信心,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自律,进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不易被诱惑吸引,从而维持睡眠的稳态系统,保持昼夜节律。另一方面,失眠患者对行为治疗的接受度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存在相关性[8]。想改善失眠,首先应该让患者相信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其次是实践和维持治疗。因此,要增加患者有效参与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可能性,需要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和失眠呈正相关,这与既往研究一致[11]。负性情绪作为睡眠障碍的诱发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失眠和焦虑、抑郁是共存的,焦虑、抑郁和失眠之间有双向关系,此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增加痛苦[10]。根据临床研究,抑郁患者的睡眠结构被快速眼动睡眠倾向的增加所修改,导致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减少,非快速眼动睡眠减少和睡眠碎片化,这会导致睡眠质量差,睡眠持续性差[21]。其次是抑郁、焦虑的昼夜节律被打破。研究发现抑郁患者体内生物钟基因表达节律被破坏[22]。焦虑的个体一方面交感系统被激活,引起觉醒;另一方面过分担忧睡眠质量,这种选择性注意抑制了睡眠的发生,努力入睡的想法反而阻碍睡眠,从而引起失眠。而压力是失眠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可能使个体吸烟、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等,使其夜间睡眠减少,破坏睡眠节律。此外,研究发现对压力敏感的个体,睡眠脆弱,不仅入睡潜伏期长,还易觉醒[23]。综上所述,负性情绪对失眠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入睡和睡眠维持产生全面影响。

中介模型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失眠,也能通过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失眠状况。根据3P假说,自我效能为易感因素,负面情绪作为诱发因素,使失眠的患病率增加及症状加重。自我效能可以影响情感和思维、行为,自我效能得分高的大学生对长远目标坚定,生活满意度高,自信积极[24]。面对生活时更能抵制诱惑,降低了负性情绪,从而减少了失眠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负性情绪与失眠的关系,验证了负性情绪在自我效能与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发现自我效能的提高可以改善失眠,进一步为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失眠提供了依据,并且证明了自我效能的提高对改善情绪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负性情绪在自我效能与失眠症状风险增加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对于理解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高校应全面综合地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和失眠情况,提高自我效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身健康和学业进步。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本研究仅为横断面的设计,缺乏长期随访。此外,本研究仅以量表作为调查工具,未对被试大学生实行深层次的访问。在日后的研究中,可考虑长期纵向研究,并抽样对被试人员进行访谈,充分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失眠的成因,提高研究可信度。

猜你喜欢

负性总分效能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