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土大黄苷定性定量检测的大黄类中药掺伪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2021-06-23陈雪辛杰王振张波

药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饮片药典定性

陈雪,辛杰,2,王振,2,张波,2

(1.临沂大学药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2.山东省鲁南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5)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多种功效,属于临床常用中药材之一[1]。由于大黄市场需求量及消耗量均较大,利益驱使下易出现人为掺伪现象,再者大黄为多基源植物药,且正品大黄与同属伪品大黄[如华北大黄(R.franzenbachiiMunt.]、河套大黄(R.hotaoenseC.Y.Cheng et Kao)、藏边大黄(R.emodiiWall.)、疏枝大黄(R.spiciformeRoyle等)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较难鉴别,也容易造成客观上的误用、错用等现象发生[2]。因此,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市售大黄药材或含大黄的中成药中出现掺伪现象,如李敏等[3]对收集自25个厂家的3种大黄饮片共计60个批次样品进行质量考察,结果发现生大黄、酒大黄和熟大黄饮片的掺假率分别为50%、47%和41%,质量问题之大令人担忧;又如樊宝娟等[4]对市售112批含大黄制剂中的大黄用料和15批大黄饮片真伪进行抽检,结果发现112批制剂中32批大黄投料掺伪,且15批大黄饮片中9批为伪品;可见大黄掺伪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大黄类药材真伪鉴定方法研究,对保障大黄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黄真伪鉴定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等多种方法,但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准确性偏低,而分子鉴定则技术要求和检测成本偏高,比较而言,理化鉴定则兼顾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2]。土大黄苷(rhaponticin,RHA)为二苯乙烯衍生物,主要存在于河套大黄、华北大黄、藏边大黄、疏枝大黄等大黄属植物中,自1990年版《中国药典》首次明确指出RHA可作为真伪大黄鉴定的指标性成分以来,基于RHA定性定量检测的大黄真伪鉴定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5]。

大黄类药材种类繁多,包括大黄生药、炮制品(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以及含大黄的中药制剂,据统计《中国药典》2015年版共收载含大黄的制剂153种,占制剂总数的10.2%,且制剂中大黄的比重差异显著[6]。繁杂的药物种类和众多的剂量差异,给大黄药材及制剂中大黄投料的真伪鉴定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利用RHA的特异性来实现大黄原料的有效鉴定?显然,药典提供的薄层色谱法(TLC)尚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为充分发挥RHA在大黄类药材真伪鉴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对2000年1月-2020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RHA在大黄类药材真伪鉴定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1 TLC

TLC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直观、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在有对照品的情况下可实现目标物的定性检测,在《中国药典》的【检查】项中应用十分广泛。对于大黄生药及其饮片(包括炮制品),《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聚酰胺薄膜为固相载体,以甲苯-甲酸乙酯-丙酮-甲醇-甲酸(30∶5∶5∶20∶0.1)为展开剂,通过在365 nm紫外灯下检识,以“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作为判断真伪大黄的依据[1]。

而对于含大黄的中药方剂,由于处方中其他药材的化学成分可能与RHA存在干扰,导致上述检测条件无法实现RHA的良好分离,因此对于方剂中RHA的TLC鉴定方法在固相载体和展开系统方面均有所变化。《中国药典》2015年版仅明确了2个处方(九味肝泰胶囊和三黄片)中大黄类药材要进行RHA定性检测[1],相对于共计153个含大黄的处方来说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收集整理了更多含大黄的制剂中RHA的TLC检测方法(见表1),以供法参考。

表1 TLC法检测RHA在大黄类药材及其制剂真伪鉴定中的应用

由表1可知,在含大黄的中药复方制剂TLC检测RHA研究中,硅胶G板为固相载体应用较广,而与之对应的展开系统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水”为主;而以聚酰胺薄膜为固相载体的展开系统以“甲苯-甲酸乙酯-丙酮-甲醇-甲酸”为主。

2 高效液相色谱(HPLC)

TLC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部分学者研究显示TLC存在色谱图清晰度不足,辨识困难等问题,且提出HPLC分离度更好、灵敏度更高,更适用于RHA的检测,有利于大黄药材的去伪存真[16]。近年来,多位学者基于HPLC技术开展了针对正品大黄、伪品大黄及含大黄的中药制剂中RHA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由于通过RHA的有无即可定性判断大黄类药材的真伪,因此较多学者仅利用HPLC进行RHA的定性检测,但也有学者通过定量检测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来判断大黄类药材的真伪[17],详细信息见表2。

表2 HPLC检测RHA方法参数表

由于部分中成药中大黄组分比例较小,导致即使投料为伪品的情况下直接采用HPLC仍无法检测RHA是否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Chen等[31]以Fe3O4为磁组件,RH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苯乙烯为共聚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二甲亚枫为致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用于富集中成药提取液中的RHA,然后再利用HPLC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对RHA的最低检测限达6.63 μg·L-1,检测范围为0.59~713.6 nmol·L-1,适用于阑尾消炎片、排毒养颜胶囊、大黄蛰虫胶囊和三黄片等中成药中RHA的检测。

3 超高液相色谱(UPLC)

与HPLC相比,UPLC灵敏度和分离效率更高,检测速度更快。任伟光等[32]以ACQUITY BEH C18色谱柱为分析柱,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建立了同时检测大黄样品中包括RHA在内的8种化合物的UPLC检测方法。该方法分析效率高,整个检测时间在9 min内完成,其中RHA的检测范围为2.02~129.44 μg·mL-1。

4 液质联用技术(LC-MS)

LC-MS结合了色谱和质谱的优势,通过LC实现化合物分离,然后通过MS的离子峰信息(包括一级、二级或多级质谱离子峰)对待测样品进行定性鉴别,其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高。

孙爱萍等[33]采用LC-MS/MS技术建立了中成药麻仁丸中伪品大黄RHA的定性检测方法,其中HPLC条件为:资生堂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1醋酸铵-乙腈(40∶60);MS采用ESI-离子源。测试结果显示:RHA对照品保留时间为26 min,准分子离子[M-H]-峰为m/z 419,主要碎片离子m/z为257和241。通过与对照品离子峰对比检测,受验14批麻仁丸中有10批检测到RHA,即说明投料掺有伪品大黄。

杨萍等[34]则以ESI+为离子源,建立了中成药一清颗粒中RHA的定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RHA的准分子离子峰[M+H]+m/z为421,二级质谱离子扫描RHA碎片离子峰m/z包括259、227、199和135。

此外,LC-MS在RH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Zhao等[35]通过UHPLC-DAD-MSn技术确认了RHA([M+H]+m/z 421)的代谢产物为丹叶大黄素(RPG,[M+H]+m/z 259;二级m/z 241、226.9、199、149、135、107.1);并基于UHPLC-Q-TOF/MS技术建立了RHA和RPG在大鼠血清中的检测方法。

以上研究可知,LC-MS检测RHA的定性主要依据离子峰信息为RHA的一级准分子离子峰和RPG相关的二级离子峰信息。

5 毛细管电泳法(CE)

尚小玉等[36]建立了快速分离大黄类药材中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和RHA等4种成分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条件进行优化后(缓冲液为50 mmol·L-1H3BO3-NaOH含缓冲液为20 mmol·L-1SDC,pH 10,分析电压17 kV),可在5 min内完成4种成分的全部分离。然后其通过环糊精修饰对MECC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建立了基于环糊精修饰的混合MECC内标定量法用于分离、测定大黄类药材中的6种化学成分,在最优条件下(缓冲液为20 mmol·L-1硼砂缓冲液含20 mmol·L-1SDC,20 mmol·L-1STC和15 mmol·L-1β-环糊精,pH 10.5~11.1,分析电压17 kV),RHA检测范围为5~80 μg·mL-1,整个分析时间在25 min以内[37]。

Yang等[38]利用β-环糊精作为调节剂,建立了RHA、RPG及两者异构体分离检测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该方法可在3 min内完成样品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核磁共振检测分离后的样品,证实该CZE准确高效。

6 化学发光测定法(CLA)

在硫酸酸性介质条件下,高锰酸钾可以直接氧化RHA而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基于此,木合塔尔·吐尔洪等[39]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简便的RHA含量测定方法,该CLA对RHA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 ng·mL-1和0.6 ng·mL-1。

7 结语

作为大黄类药材的真伪鉴定特异性成分,RHA的主要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包括TLC、HPLC、UPLC、LC-MS、CE和CLA等,其中TLC对饮片类药材及含大黄组分较多的中成药的鉴定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且方法简便快速;但对于大黄用量较低的中成药的RHA检测仍需借助HPLC、UPLC或LC-MS进一步验证,或检测前进行RHA的富集。此外,CE法在RHA的分离与检测方面十分高效,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对于CLA法,其在中药的复杂基质中能否实现RHA的准确检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药质量好坏是保障临床安全有效的关键,中药鉴定的核心任务之一即是确保药材的真实性,目前中药鉴定已由传统鉴定手段向现代鉴定技术发展,且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基于化学成分鉴定仍是目前主流鉴定依据之一,而真伪鉴定特异性成分是众多鉴定工作者苦苦寻觅的目标,但是可遇而不可求。但对于大黄这一临床应用广泛且制剂丰富的具体药物而言,RHA是药典已确认的真伪鉴定指标化合物,因此,应充分利用RHA的特异性深入开发大黄及含大黄的中药制剂的真伪鉴定技术,进一步完善药典标准。建议:①针对药典中收载的所有含大黄的中药制剂首先利用TLC法进行RHA检测,建立TLC检测标准;②对于TLC无法确认的,可进一步建立HPLC或LC-MS技术鉴定RHA;③开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操作简便的RHA快速检测技术(如基于免疫检测原理的可视化试纸条技术),以达到广泛适用和现场化鉴定的需求。

猜你喜欢

饮片药典定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叶绿素铜钠主要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穿山甲药典除名
2017年版《英国药典》概述及启示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