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构建全科军医本科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训练模式的探讨
2021-06-23杨再永张林祺
杨再永,卢 山,李 刚,张林祺
为贯彻军队后勤保障要领,紧跟实战需求,贴近部队实际,深入探讨全科军医本科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大意义,有效做好全科军医本科学员的岗位培养计划,完善培养的思路和方案,加快教学体系改革,提高师资人员教学与管理水平,为实战条件下提高全科军医本科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提供建议。根据全科军医本科学员培养现状,院校教育单位必须深入加快岗位任职能力培养水平的发展,把培养实战应对能力作为核心教育标准,统筹教学体系改革任务,有效推进院校教育与部队岗位有效统一。
1 全科军医本科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训练的重要意义
1.1 全科军医学员培养规划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全科医学教育开始启动。当前,全科医生的院校教育特点呈现多层次化与多形式化,包括学历教育、岗位转型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模式[1]。为适应作战卫勤保障实际需要,满足基层部队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总部决定设立全科军医本科学员培养,制定了“3+2”培养模式,即前3年基础临床医学教育,后2年全科军医学员医学岗位任职培养,为搞好后2年的医学任职培养,全方位提高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综合能力,把岗位任职能力训练应放在培养的首要位置。
1.2 岗位任职能力是促进为兵服务的核心 新形势下,院校办学理念必须以“一切为了实战”为核心,严格履行“为部队服务”办学使命的责任要求。全科军医学员培养效果关系到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培养内容应紧密联系基层官兵医疗需求,大力开展岗位实践。把岗位任职能力作为为兵服务的重要体现,模拟平战条件下,卫勤保障的各种需求,把基层全科军医培养标准具体化、系统化。本单位积极响应我军卫生人才培养号召,加大和完善全科医学培养方案,积极提高岗位任职能力为教育目标,始终把满足基层部队实际需求作为培养出发点。外军岗位任职能力作为培养合格军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岗位任职能力院校106所,占军事院校93.8%,德军岗位任职能力院校68所,占军事院校97.1%,以色列军校共20所,皆为岗位任职能力院校。着眼全球,我军总部把岗位任职能力列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把岗位任职能力建设放在重要的历史地位[2]。
1.3 岗位任职能力是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途径 为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卫勤保障能力需求有了巨大变化。在传统机械化卫勤基础上,逐步向信息化联合保障现代卫勤转型,其主要核心内容,主要是践行现代化卫勤保障的创新模式,培养适应未来战场的高端人才,其中岗位任职能力是重要一环,模拟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前进入平战工作状态,从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及岗位应储备的能力。全科军医岗位任职能力应从现代化后勤建设的方向着手。从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高度,谋划岗位任职能力的内容与方法[3]。从紧贴部队、紧贴实战的标准,完善岗位任职能力训练模式。
1.4 岗位任职能力培养是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科医学(全科军医)培养方式为“3+2”模式,即前3年为学历教育,后2年为任职教育。而任职教育离不开岗位培养,办学的根本是学历教育,办学的方向和任务是任职教育。依据办学功能定位来讲,学历教育可以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岗位任职能力是提供战斗力的重要渠道,从全科军医培养的适用性和指向性来说,办好学历教育,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内涵和地位,办好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体现一个单位的品牌和声誉[4]。因此,全科医学学员培养关系到单位整体建设,必须推进岗位任职能力不断发展,加快以实战为导向的岗位任职能力训练模式,把岗位任职能力改革建设作为教学发展重点。
2 全科军医本科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现状
2.1 全科军医岗位任职能力训练模式有待完善 基层部队地处边缘,对于全科军医学员的岗位培养尤其重要。基层军医学员培养要面向基层保障需求,基层医疗岗位使命任务特殊,生活环境相对复杂,基层医疗相对独立,转诊、会诊比较困难。对于基层医疗岗位,全科军医是目前军队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培养计划和方案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岗位任职水平的提高,目前来说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比较明确[5]。对于全科医学军医学员的培养目前研究比较多,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众多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但对于岗位任职能力的评价还缺乏标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基层部队驻地分散、就诊距离较远、交通路况不变,生活居住条件艰苦,远程就诊系统开展不力、独立作业要求较高等因素考虑较少。平时担任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兼顾战时的应急处突等卫勤保障任务,这对全科军医学员的培养提出了特殊要求。目前对于基层军医学员的培养岗位任职能力基本符合了基层医疗保障的需求,但是面对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所涉及的特殊条件下的卫勤保障要求还较远[6]。为更好适应基层部队的卫勤保障需求和长远建设规划,对于全科军医学员的培养必须注重岗位任职培养,必须强调岗位任职能力的重大意义。
2.2 全科军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部队岗位缺编严重,缺乏一些专科医生的培养,全科军医就可以弥补空缺。基层防病、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正是全科军医学员培养的目标。在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中,应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尤其对于专科技术应有专门的培养方法,锻炼专科业务能力,可以解决基层专科军医缺编的现实[7]。在岗位任职能力中,应充分考虑技术力量薄弱带来的严重后果,基层全科军医必须一专多能,在基层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过程中,应独当一面,这就要求岗位培养要扎实有效、技术过硬。基层医疗装备相对比较滞后,应加强医疗装备操作的学习,要会保养、会运用,充分利用基层配发的设备器材,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岗位任职能力应有超前意识,也要注重岗后的任职培养,定期组织进修学习、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这样可以增强专业业务能力,开阔视野,促进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在全科军医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中,应制定长远规划,因地制宜,一切以岗位需求为核心,提高基层官兵的健康水平为目标,多培养优秀的全科军医人才[8]。
2.3 全科军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考评机制不健全目前,军内外全科军医岗位任职需求研究较少,针对我军部队医疗需求现状,全科军医学员培养时间较短,训练模式存在探索阶段,尤其对于全科军医本科学员的培训效果考评还存在于传统的模式上,缺乏创新和平台。我军基层部队全科军医配置较少,医疗保障范围比较全面,岗位需求性大,岗位任职能力要求高,而我军全科军医岗位训练项目多、时间少,实践操作能力偏低,缺乏临床操作经验,基层官兵卫勤保障能力较弱[9]。依据新大纲的需求,对于全科军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应兼顾实用性、科学性、实战化,而目前全科军医岗前培训渠道和方法匮乏,训练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没有及时更新,训练效果规划和设计欠完善,全科临床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目前全科军医学员培训效果,必须完善人才考评机制,坚持岗位培养标准,依据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以未来信息化战争任务为牵引,完善全科军医培养标准和目标,完善训练管理手段,科学优化顶层设计。让学员参加训练内容的备课、试讲,训练机构进行督导、质量评定,结合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见习实习报告等形式完成培训考评,同时要坚持搞好岗位模拟考核机制,对岗位任职水平进行考评,包括专业技术、军事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对“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综合考评,发挥考评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的重要作用,不断健全全科军医学员培养标准[10]。
3 全科军医本科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发展策略
3.1 军民融合联合培养 根据卫勤保障需求与学员培养特点,军民融合联合培养势在必行,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是强国强军之策。全科军医培养必须与总部建设需求政策为导向,贴近部队医疗保健现状为基本遵循,军事训练必须以实战化为基本方针,把培养合格岗位需求人才作为目标,以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为抓手,坚持发展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岗位任职能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岗位需求与教学标准相统一[11]。全科军医岗位任职能力各项改革和发展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是未来军队人才培养的趋势,全科军医学员可以采取地方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到地方医院进行医学岗位实习培养,锻炼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诊治水平,每门课结业后抽出一周时间进行岗位任职培养总结,找准难题,重点突破。
3.2 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全科军医岗位任职能力应积极吸入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Sandwich与PBL等,必须把实践教学与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传统的讲授灌输型向案例研讨型转变,借助教学情境模式,有课堂书本教学向模拟演练转变,在教学标准制定上要向岗位实践培养倾斜[12]。教学课堂设计应突出互动交流,促进学员积极发言,改变单一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要向以学员为中心,教员积极引导的方向发展,重点以突出锻炼学员的能力,打造精彩的课堂设计,不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13]。
3.3 强化远程会诊培训 随着军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保障任务繁重,基层部队官兵出现急诊情况,需要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或者会诊,基层军医掌握相应的远程会诊技术显得尤为重要[14]。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大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与上级医院成立会诊小组,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远程会诊,最大限度降低基层部队官兵生命风险。当前基层医疗单位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远程会诊平台对接,官兵可以就地得到专家诊治服务,时时保障基层官兵身体健康,这与后送相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后送时间。全科军医也可以直接与基层官兵,进行网络会诊、定期授课、心理咨询等服务,为基层部队官兵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15]。
3.4 突出锻炼卫勤保障能力 全科军医教学内容应突出全科军医学员卫勤保障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应适应岗位任职需要,锻炼平战时疾病防治内容,培养卫勤保障能力[16]。加强理论教育培养力度的同时,应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全科军医学员环境特殊,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奉献精神。还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与战场自救互救能力,是培养的终极目标。在课程建设上要偏重于实践能力的锻炼,可以到部队见习,医院实习。根据全科军医学员卫勤保障特点,加强相关课程设置,不断提高全科军医学员卫勤保障任职能力[17]。
3.5 加强教学团队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是培养学员的基石和最根本途径,岗位需求是唯一方向,要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脱离岗位的培养毫无意义[18]。好的培养模式的推行者和践行者就是师资队伍人才建设,必须建立代教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和基层代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教员到驻军医院培养学习,接触先进的业务知识及专业技术,提高诊治水平,积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摸索,找到教学的重点和范围,在教学改革上才有发言权。积极参加军内外重大活动,了解目前平战保障状态与需求水平,更好的促进教员制定教学计划和训练方案[19]。岗位任职能力要贴合部队实际需求,采用联训联教机制,与院校、基地和实习医院建立协作机制,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我院授课,传递经验和理念,以优化师资人才队伍,提高学员培养质量。
3.6 建立岗位任职能力考评机制 全科医学岗位任职能力考评应严格遵循新大纲训练标准,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实战化效果,建立人才考评机制,坚持“仗怎么打,教怎么训”的原则,依据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以未来信息化战争任务为牵引,完善全科医学本科学员培养标准和目标,完善训练管理手段,科学优化顶层设计[20]。让新兵骨干积极参加培训内容的备课、试讲,培训单位进行督导、质量评定等主要环节,结合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见习实习报告等形式完成培训考评,同时要坚持搞好岗位模拟考核机制,对岗位任职水平进行考评,包括专业技术、军事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对“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综合考评,发挥考评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全科军医的培养标准,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