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实施路径

2021-06-22李亦宸潘立军

商场现代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

李亦宸 潘立军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资助项目(XSP19YBC369);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工商管理资助(湘教通[2018]469号)

摘 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本文首先分析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动力机制:促进实体企业降本、增效、加快转型升级,提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其次,深度梳理湖南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在平台支撑、要素支撑、市场支撑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推动湖南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机制与特征;实施路徑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主要是指大数据产业与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创新发展。大数据产业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数据源,开展数据收集、存储、价值挖掘与智能处理的信息服务业,其产业范围包括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提供者、与大数据相关的IT服务提供者及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者,由产业链上游的数据源贯穿至产业链下游的数据利用。伴随着传感、传输、处理、存储等新技术持续创新和扩散,大数据已经跨越了信息通信技术(ICT)的简单应用、局部融合,正在迈向全面渗透、加速融合、深度集成的新阶段。实体经济泛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全面深度利用大数据,推动大数据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一、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实施路径

1.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

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关键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与能源是关键生产要素,而当前信息技术已向生产力全要素深度渗透,不仅改造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而且催生了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转变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动力机制有三:一是数字技术应用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随着数据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万物连接、数据共享、信息全面开放,企业交易去中介化趋势明显。同时厂商在业务环节融合数字技术,突破传统交易的时空区隔,在采购、营销、物流中降低资源匹配、渠道运营费用,甚至能以趋零的代价处理客户个性化需求,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与运营能耗。二是数字技术应用有利于实体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在以“数据+软件”为特征的数字世界中,企业过程的隐性数据被显性化,企业过程变得透明,企业运营智能优化成为可能,决策者们只要将规则、知识软件化,就可指导甚至控制企业优化运营流程、组织分工,实现高效运转,全面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企业还可利用数据挖掘传统市场以外的长尾需求,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客户需求。三是数字技术有利于实体企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云+网+端”结构的数据信息服务构架不断普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活力进一步释放,企业组织内的创新资源与能力得以激活,持续学习、动态协作趋势加强,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跨界经营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常规路径。

2.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首先,要加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融通力度,夯实融合发展的硬件基础。广义上数字基础设施可分为通用型和应用型两类:通用型基础设施主要指数字化基础设施,如光纤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云资源池等;应用型基础设施则主要是指增加了数字化功能或元素的传统实体基础设施,如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电力基础设施等。两类基础设施主要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传输和交付,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产业发展,数据产生的连续性增强、颗粒度增加,数据量激增,数据结构复杂,这些数据只有借助数字基础设施才能进行高效的传输、计算、存储,才能实现数据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因此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融通是经济运转的基础环境。

其次,要加大投入提升实体企业的数字化经营水平。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不仅包括产品服务的数字化水平,还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流通与售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只有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提升,才能实现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企业才能在数字经济中实现企业价值,创新企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重塑产业组织与制造流程、重构企业与用户关系,培育催生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引领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创新。

最后,要培育数字化应用市场。当前,实体经济利用数字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但同时,昙花一现的数字化产品、企业、业态也比比皆是,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数据与实体企业融合创新过程中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导致部分以伪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产品服务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政府、企业忽视对数字化产品、服务需求的培育。由于广大消费者受教育、生活水平、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对数字产品服务的认知、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同时受我国数字版权制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对有偿消费数字产品服务的意愿不强,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弱,因此在社会中形成了显性、隐性的数字鸿沟,制约了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推广与应用。因此,要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市场需求,培育潜在用户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间内仍是重要的一环。

二、制约湖南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因素分析

1.平台支撑不牢

一是缺少数据存储平台。截至2017年底,各大运营商及主要大数据园区实际建设的数据机架数量约为1万台左右,大大低于周边广东、湖北、贵州等省份。二是缺少高速数据传输通道。数据采集和存储都依赖于数据传输,代表数据高速传输通道基础设施的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湖南省建设不足,不到10万公里,而江苏、广东、浙江、四川等省均已超过100万公里。三是数据终端的普及率有待提高。数据终端是广泛分布于企业、个人的数据端口,是大数据应用交互的基础。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在企业端口方面,每百人使用计算机台数湖南为19台/百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台/百人。

2.要素支撑不足

在人才要素方面,湖南省缺少大数据安全、高速传输、分布式存储、云计算等方面大数据基础技术人才;缺少与省内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大数据行业应用人才,如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新材料、生物制品企业的智能制造人才。在技术要素方面,作为主要解决数据存储、计算问题底层基础平台技术,如高密度存储技术、核心算法技术等,湖南鲜有企业专注底层基础平台技术研究。在资本要素方面,虽然大数据产业在发展之初就备受资本青睐,但是资本的逐利性驱使资本的投向领域极不均衡,大量资本投入大数据应用企业,如数字营销、数字金融等大数据应用企業,而大数据底层平台技术企业由于技术投入风险大,不受资本青睐。

3.市场支撑不力

目前湖南企业应用大数据服务的数量仍然偏小,从电子商务销售额、采购额分析来看(电子商务是大多数企业均可使用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近几年电子商务销售额、采购额分别大大低于广东、浙江等省份。大数据需求服务层次偏低,主要以单纯的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以及原始数据“粗加工”交易为主,数据预处理、数据模型、数据金融衍生品、数据内容制作等交易尚未大规模展开,数据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政府决策、公共服务等领域,湖南省大数据应用的市场需求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出来,各级政府部门每年的数据服务采购量仍偏低,引领企业、个人数据服务消费的示范作用不强。

三、推动湖南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

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建议以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职能处室为基础,组建湖南省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推进以及湖南省政务大数据系统建设;建议由湖南省国资委牵头组建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平台性公司职责,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大数据应用企业和产业聚集。

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各方力量进行专题调研,全面考虑湖南大数据产业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地位与作用,全面考虑湖南大数据产业对湖南实施“制造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五化同步”的支撑作用,明确将移动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安全、数据平台、政务数据、工厂物联网、“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文化创意、“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生活服务等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科学规划未来5年湖南大数据产业发展,明确湖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与资源保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一是加快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湖南信息基础设施短板下大力气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落实工作责任目标。注重鼓励电信运营商采用共建共享模式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湖南省通信骨干网络的扩容升级,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商用部署,支持长株潭城区建设“无线城市”;加快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通过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措施,吸引三大电信运营商及跨国企业在湖南设立全国性数据中心、区域性数据中心;鼓励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二是加快推进湖南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政府率先垂范,打破部门壁垒,梳理碎片化数据,融合银行、工商、税务、交通、教育、民政、社保、卫生、法院、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数据资源,统一数据采集规范标准,存储到基础云平台上,实现政务服务过程中“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依托本地大数据骨干企业,牵头示范建设面向全社会各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推进信用监管、环保监管、食品安全监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文创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3.加强产业要素投入,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大数据产业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为湖南省大数据专业技术人员开辟单独的技术职务晋升通道;鼓励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停薪留职创业等方式“柔性”服务湖南大数据产业;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大数据高端人才,特别是要围绕大数据基础研究领域引进领军人才,围绕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数据科学家;加强省内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相关院校开设不同层次的大数据专业教育,积极培养大数据中高端专业人才。

二是加快推进大数据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搭建高校大数据基础技术研究中心与技术转化平台,依托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的人才技术优势,在高校建设大数据基础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企业孵化器,加快推进高校大数据基础技术研究与技术项目快速市场化。加大大数据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注重在分布式数据存储、透明计算、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物联芯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及时抢占未来新一代大数据技术高地;鼓励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大数据应用研究,通过税收优惠、项目经费奖补、基金投入等方式推动湖南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制品生产制造企业在工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字金融、数字供应链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数字创意企业在数据内容采集与制作、传播、交易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行业示范与行业标准,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技术高地。

三是健全投融资体系强化大数据产业资金要素投入,以财政资金支持为引领,建立大数据产业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长效增长机制,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统筹集中投入”的原则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投向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技术研发、项目孵化等应用示范项目。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积极对接国内外资本市场,联手成立大数据产业引导基金,吸引有关社会资本跟投、领投,重点投资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

4.培育大数据产业生态链,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培育企业集群。针对湖南大数据产业集群短板引进先进企业,注重引进国内外一流大数据企业(如华为、阿里、京东、微软、高通等)进驻湖南,发挥一流企业对产业生态链建设的促进作用。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扶持年营业额上亿的大数据企业上市。鼓励本土企业剥离大数据业务成立单独的数据业务企业,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内外大数据企业合资成立数据业务企业。大力培育大数据增值服务提供、配套终端产品生产销售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在税收优惠、园区进驻、项目申报方面出台专项政策。

二是培育大数据应用市场。加大政府部门大数据服务(如信息化建设、基于数据的技术咨询与调查)的社会采购量,加快推进广大中小企业上云,集中购买一批适用于广大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云”、“销售云”、“云主机”、“云存储”等基础云、应用云产品,通过向省内广大中小微企业免费发放企业云服务券的方式鼓励企业试用,培养广大中小微企业云服务的消费习惯,同时要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上云企业的正向激励,提升广大中小企业上云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广大公众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使用大数据服务,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相关领域的云资源,搭建云后台,方便广大公众体验。

三是注重典型示范。依托国内外大数据骨干企业在传统产业大数据应用形成的“云产品”,鼓励化工、钢铁、冶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最大限度挖掘数据价值,在工厂能源管理、智能制造、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出台相应政策,对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降本增效项目在重点项目申报、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应用效果突出的项目,组织现场推介在全行业推广;支持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改造,对企业在实施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项目方面的直接投入按一定比例奖补,并在成功试点的项目中选择部分样板工程,在行业内推广。

参考文献:

[1]迪莉娅.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4):56-60.

[2]WENG Wei-Hsiu,LIN Woo-Tsong. Development trends and strategy planning in big data industry[J].Contemporary Management Research,2014,10(3):203-213.

[3]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6:5-10.

[4]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5]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年鉴2019[A].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8.

[6]国家统计局.2019中国统计年鉴[A].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9.

作者简介:李亦宸(2000- ),男,湖南郴州人,物流管理专业19级本科生;通讯作者:潘立军(1977- ),男,衡阳人,博士,湖南工程學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刘喜梅(1978- ),女,湘潭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创新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