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守正创新的新闻节目创作观

2021-06-22王晓娟王晓康

今传媒 2021年5期
关键词:议政融合传播访谈

王晓娟 王晓康

摘要:电视议政节目《天汉访》,秉持解读政策、关注民意、问计于民、服务为民的宗旨,在节目内容上增加了新闻评论元素,节目组织和录播形式上突出“议政”特点,在节目融合传播途径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节目紧盯社会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促进政府在治理城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方面找差距、想办法,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该节目荣获“2020年度汉中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奖”。

关键词:访谈;民生;议政;新闻评论;守正创新;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5-0059-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创新为要”[1],做到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2]。这是提高主流媒体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2019年12月30日晚,汉中广播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了一档全新的访谈节目《天汉访》,这档兼顾“便民”和“议政”双重功能的节目是汉中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一个创新。从第一期的《聚焦汉中工业 破解发展难题》,关注汉中制造业,关注经济如何稳增长,到2021年2月4日第25期《全面深化改革——“三农”改革促增收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播发推送,电视议政节目《天汉访》已经成为汉中市一档家喻户晓的金牌节目。

时至今日,自第一期《天汉访》的正式亮相已经过去了400多天。节目组根据受众反馈不断进行调整,在节目创办运作了两个月之后《天汉访》节目组逐步加快了制作频率,由最初的每月一期改为每月两期,内容涉及制造业、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方方面面。作为《天汉访》节目的主创人员,本文主要总结笔者在节目创作中的一些新认识、新体会、新感悟,希望可以为同类节目提供借鉴。

一、 不忘初心是守正

守正應立足媒体定位,坚守新闻传播的党性原则。新闻媒体是党的舆论“喉舌”,新闻创作的任务就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坚定不移地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举旗帜、聚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时代把脉、为群众代言,这是根本所在。

2019年8月,由汉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主办,汉中市政府研究室、汉中广播电视台等部门联合创办的电视议政节目《天汉访》开播,该节目创办的初衷是紧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关注民意,改善民生,紧盯社会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促进政府在治理城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方面找差距、想办法,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解决市民和市场主体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映民意、推动工作落实、凝聚发展共识。

二、 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

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就是要把握好传受主体之间的稳定关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正面回应社会关切,有效满足社会和公众的新闻信息需求。能有效满足广大受众信息需求的新闻作品,是有价值的作品,也是较易得到广泛传播的作品,这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政府工作需要问诊把脉,改进提高;群众有难处需要解疑答惑,积极回应,帮助解决。《天汉访》节目的开办,也是政府践行“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决心和务实行动。

就政务、民情来开办一档访谈节目,能够有效促进政府与媒体、与干部群众的常态化沟通互动,从而更好地宣传政策、服务群众,更好地问计于民、听取意见,更好地聚焦热点、推动落实。《天汉访》是在汉中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开播的,节目之所以取名“天汉访”,顾名思义,就是要围绕如何让天汉大地发展更有活力、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等问题,通过电视媒介来集思广益、探访良策,来凝聚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的强大合力。

三、 坚守创作的精品意识

创办访谈节目《天汉访》是汉中广播电视台2019年的重点工程项目,这是主流媒体顺应新闻改革浪潮,在传统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上的进一步探索。这档节目从孕育之日起,就承载了汉中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厚望。

如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勇于“创新”,积极回应时代关切,感知和记录汉中的发展进程,展现新时代主流媒体的担当,是主创人员面对的一道难题。

(一)确立风格

《天汉访》作为一档访谈节目本不足为奇,此前各地方台问政节目犹如过江之卿,《天汉访》作为汉中本地的一档问政节目如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呢?

一般问政节目都是就具体问题当事人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当场给予解答,就事论事,一问一答,火药味十足。而政务工作不仅需要解决具体问题,更需要从管理手段、治理水平方面进行反思、改进和提高。因此,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政府职能部门如何举一反三,防微杜渐,改进工作,才是问政节目的初衷。显然在这点上,以往的问政节目留下了些许遗憾,使得整个问政节目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显得节目整体缺乏政治站位高度和思想深度。

节目的定位选择了比公开问政节目难度更大的议政方式,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议政”特点,在问政上更进一步,变“问政”为“议政”,这让《天汉访》节目有了自己独特的访谈风格。由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接受采访和询问,现场不仅邀请执法部门、专家学者参与,而且“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及市民代表也会参与节目的讨论。

节目组织录播的形式和嘉宾设计,一是考虑到各方面专家,以及业内人士参与讨论,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话题讨论,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冲现场剑拔弩张的气氛;二是加入专家、行业内人士深刻理性的分析能让节目主题进一步升华和提高,同时,化解矛盾,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三是让参与节目录制的各位嘉宾心里没有过大的压力。这样的节目形式让解答问题的嘉宾和参与节目的服务对象、市民面对面坦诚相见,平等交流,气氛融洽。

(二)语言包装

节目开头的主持词是这样设计的:“参与汉中的发展进程就是创造我们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们在这里呼吸,在这里生存”。不仅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也让观众成为访谈节目志同道合的探访者、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的参与者。同时,《天汉访》节目的语言LOGO:“一样的访谈,不一样的对话”,作为每期节目的结束语,形成了语言定式,能够让观众对《天汉访》留下深刻的印象。标志性语言的设定对《天汉访》节目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1.增加了辨识度,体现了《天汉访》栏目的个性;2.向观众明确传达了《天汉访》的主题风格;3.标志着《天汉访》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特色。

四、 把握“四力”的辩证关系

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守正、贵在创新、重在实践”[3],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践行“四力”,不断增强个人素质,探索新闻节目创新,从而彰显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首先主创人员把接受创办《天汉访》,作为是一次对个人和栏目组关于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作风面貌的考验,把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创新方式方法,把创办《天汉访》作为回应总书记要求、作为新闻工作创新的具体实践。

(一)结构设置

访谈内容不是凭空假设,需要创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按照“四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4],才能真正担负起时代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的角色[5]。

栏目风格的定位、包装的设计、节目的内核该怎么设计呢?基于议政类节目的定位,主创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档谈话节目最终要以什么样的风格呈现给观众?整体结构怎么布局?主持人怎么和台上、台下嘉宾形成互动,完成一场高质量的访谈?通过前期对多集《对话》《新闻1+1》以及《向前一步》的观摩学习,经过第一期节目的两次录制,《天汉访》节目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开场+嘉宾介绍+提问+(小片+议论+再提问)+再议论+总结点评。主持人和台上、台下嘉宾最终形成多点交叉互动,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

《天漢访》每一期节目会播出2~3个事件片段,这些小片都是由责编亲自带队、带领记者深入新闻一线,充分挖掘新闻要素,带回的第一手访谈资料。把群众关心关切的难点、热点问题带回演播室,带到现场嘉宾面前,确保在访谈中全是真材实料,确保主持人的发问一定是问有所指,问及“骨髓”,要求负责解答的嘉宾必须直面答复,不容回避。

(二)问题设置

如何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对话?设置问题是关键。节目每一集的访谈主题确立后首先要和政府职能部门座谈,充分了解情况,商定访谈内容和访谈重点,再确定小片的拍摄主题。深入基层的拍摄是节目组成员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民情民意的机会。带回来的问题,都是经过实地调查专访、精心选择、提炼,融入整个访谈。

节目开播一年多来,这二十多集节目里总共拍摄制作了70多个小片,《留坝  留下吧》《乡村美起来  农民富起来》《停车难 乱停车  “城市病”如何医治?》《市场保供 守护市民的“菜篮子”》《构建县域医共体 百姓看病不再难》《办“智慧培训超市” 百姓就业不再难》《交流轮岗 提升乡村办学水平不再难》《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给农民“六份红利”》等,都凝聚了栏目组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汗水。

《天汉访》紧扣政府工作中心,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回应及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反响热烈。在2020年和2021年的“两会”上,《天汉访》两度被写入汉中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政府畅通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五、 精心组织策划

《天汉访》节目关注的话题主要有营商环境,抗击疫情,择校、就医、就(创)业,养老,摆地摊,停车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电商助农、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农村“三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涉及方方面面。

2020年2月,《天汉访》栏目组闻令即动,围绕汉中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策划了特别节目《战疫情  汉中在行动》。在接到这个特殊任务时,栏目责编快速反应,集中精力,不到3小时即完成第一期的访谈策划方案,为节目的录制、播出争取到宝贵时间。2月3日,市长在特别节目第一期策划方案上进行了批示:“越快越好,加班加点,在确保内容准确的前提下简化录制制作过程,以快为先”。栏目组快速行动,及时联系嘉宾,迅速确定脚本,精心组织拍摄,2月4日下午完成演播室录制后又加班加点,连夜赶制,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期特别节目,确保在2月5日晚播出,创造了汉中广电人的“战疫”速度。这四集分别是:《群防群控战疫情》《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严防疫情扩散  有序复工复产》《聚焦农村疫情防控  坚决打赢三场硬仗》。四集《战疫情 汉中在行动》系列访谈在2020年3月荣获中共汉中市委宣传部和汉中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

六、 议政特色浓厚

“议政”,就要有议论的特色。在访谈节目中,加入议论元素无疑增加了节目制作的难度。这首先给撰稿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把握能力,同时还要兼顾电视语言的特色和魅力。多年来,地方台的新闻评论一直是新闻节目的弱项,也是新闻人公认的写作“高峰”,是媒体人都不大愿意主动接触的“烫手山芋”。

地方台的新闻评论代表了一个地方台的水准,是一家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旗帜,是一期访谈节目的灵魂。新闻评论不仅要论点明确,还要站位高,做到掷地有声,且要兼顾电视的语言艺术特点,干脆利落。它在整期访谈中起到承接开场语,总结整期访谈内容,还要高度贴合访谈主题,起到画龙点睛、提升整期访谈的高度、发挥立意、引领社会舆论的作用。

(一)文案設计

一期完整的访谈节目既要有提纲挈领的开篇,同时也要有访谈收尾的总结概述环节。《天汉访》结尾的主持词,实际上是为主持人设计的总结点评,其性质就是一篇严谨的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篇微评,虽然短小却意义重大。“议政”环节,成为每一期《天汉访》的灵魂;“议政”元素,也成为《天汉访》栏目的一抹亮色。

例如:第6集《优化营商环境 让服务更有温度》的结尾主持词(评论):

“营商环境,彰显一个城市的活力,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无止境。”

第19集《促消费稳外贸培育经济新动能》的结尾主持词(评论):

“汉中有380多万人口,再加上每年来汉的6 000多万外地旅游人次,如果每人每年多消费100块钱,也就意味着我们汉中市每年有近60个亿的消费市场增长,这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潜力,或将成为汉中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因此,如何克服疫情影响,做好市场保供,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同时为稳定外贸出口创造有利条件,是政府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 ”

第23集《全面深化改革之一  解民忧 惠民生 暖民心》在结尾主持词(评论):

“民生无小事,改善和保障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未来五年,民生事业发展的重心是民生质量提升问题。政府应该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精力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大事来抓,不开空头支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

第25集《全面深化改革之三  “三农”改革促增收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在结尾主持词(评论):

“从生存到发展,从福利到权利,五年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兴集体产业,农业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望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撸起袖子加油干,到那个时候我们一定会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专家点评

专家在访谈中的议论点评也发挥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营商环境专家罗林在第6集《优化营商环境 让服务更有温度》中发表意见:

“其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手续多、涉及的部门也多,营商环境、群众反映的问题比较突出,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点。事实上我们国家,从李克强总理讲,就是讲‘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要求我们壮士断腕、久久为功。其实对于这些要求,我们还是要持续加大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用我们改革的力度去换取企业群众的满意度,我想这也是我们企业群众的期盼所在,也是我们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教授胡建波在第9集《产学研融合 助推汉中高质量发展》中关于职业教育发表意见:

“中职教育肯定是要比普通的高中教育成本高,首先是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老百姓也不想去上,然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老师的质量也跟普通高中有差距。新加坡就走了一个教育发展之路,那么如果我们能像新加坡那样重视职业教育,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然后我们培养一些世界级水准的技能型人才,那么这样我想各种产业就会来,老百姓也会有获得感。”

这些专家的点评理性客观,观点明确,画龙点睛,是节目的意外收获。

七、融合传播,扩大影响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锚定“创新”这个关键词,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同时,不断拓展传播途径。把占领新媒体阵地与巩固传统媒体阵地结合起来,以稳固融媒体阵地建设提振政府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推进融媒体建设,应注重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二元媒体结构、二元舆论生态进行整合与管理;应发挥融媒体中心引领作用,把占领新媒体和融合传统媒体结合起来,使政府更好地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领导权[6]。

《天汉访》节目依托融媒体中心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各种媒体形态融为一体,实现“新闻+政务+民生”服务全覆盖,使之成为一个政务与民生互动平台,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联系,促进政府及时、高效为群众排忧解难。本着移动优先的原则,每期节目手机端和互联网会提前推送,新媒体充当宣传尖兵;传统主流媒体发挥主阵地作用,多频道滚动播出,构建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不断提升节目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

域内传统媒体《汉中日报》、汉中市政府网站以及新媒体“汉中发布”“天汉先锋”“汉中视听”和“汉中市人民政府网站”等平台也同时推送,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随着节目越来越“接地气”,除了“汉中视听”“汉中发布”等新媒体平台的点击量不断攀升外,收视、收听群体和关注度也稳步提升,新媒体跟帖留言不断增加。域外“陕西头条”“陕西网”“丝路云”“西部网”“今日头条”都有上载,彰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舆论影响力。

八、结语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做客”《天汉访》的台下嘉宾又恢复往常,更多的汉中市民有机会走进《天汉访》,这无疑更加丰富节目内容,为访谈节目增色添彩。

《天汉访》节目从第一期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在演播室录制完成的。下一步主创人员考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会把访谈现场搬至户外,让《天汉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在节目内容上再向前一步,接近民生,敢于问政,敢于议政,关注城市发展进程中群众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牢记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群众呼吁、忧群众之忧、乐群众之乐。《天汉访》节目组将再接再厉,努力记录下时代跳动的脉搏,讲好汉中发展故事,让《天汉访》奏响凝聚发展共识,合力促进汉中发展最有力的鼓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EB/OL].中国军网,2016-12-26.

[2]总书记新闻舆论金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勇于创新[EB/OL].人民网,2019-10-25.

[3]河北日报评论员:要在守正 贵在创新 重在实践[EB/OL].河北新闻网,2018-09-26.

[4]习近平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EB/OL].新华网,2018-11-08.

[5]习近平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EB/OL].新华网,2018-11-08.

[6]加快融媒体建设 提振政府公信力[EB/OL].湖南日报多媒体数字版,2019-08-08.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议政融合传播访谈
上虞区: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研究
从推选到竞演
从“第六届广府庙会”联动报道看南方报业媒体融合机制创新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龙湾区:建立温州首个街道议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