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民讲述象群进村惊魂一夜

2021-06-22

新传奇 2021年23期
关键词:野象玉溪市亚洲象

听到狗叫声传来,大维堵村村支书李云锋一转头,便和大门外的大象对视了一眼……老官箐村村民则回忆:“庞然大物走过来,感觉马路都在震。大象的鼻子都快甩到二楼了。我们也不敢动,全部悄悄地躲在楼上。”

连日来,十几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洲象,从“老家”云南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向北数百公里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用一句网络热语形容:整个滇西北(云南省西北部地区)都“乱成一锅粥了”。

一转头,他和大门外的大象对视了一眼

据统计,2010年以来,西双版纳共发生野生亚洲象肇事事件6674起,农作物受损面积达2.2万亩,人员伤亡亦时有发生。此外,野生亚洲象攻击性极强。2017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已有23人受到亚洲象攻击而死亡。一张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关于人象冲突的宣传单写道:“距离大象200米,成功逃生者的速度堪比刘翔。”

5月24日,象群来到了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大维堵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大维堵村村支书李云锋仍心有余悸。听到狗叫声传来,站在屋顶的李云锋一转头,和大门外的大象对视了一眼。他担心狗叫会激怒大象,好在大象破门而入时,狗立刻停止了叫声。大象径直走向存放玉米的仓库,拱开门,开始大快朵颐。

当天22时许,象群离开了村子,村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至于那条狗,在大象离开后的几天里,它目光呆滞,再也没发出过叫声。

5月30日凌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密罗社区监委会主任施家云在房顶上目睹了象群进村的全过程。好在饱餐之后,象群离开了村子。但在后半夜,施家云几乎没有合眼。

“大象的鼻子都快甩到二楼了”

在大象经过的村庄,大多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6月2日凌晨3时,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后河村的村民们接到电话通知,象群已经到了村子附近。一时间,80多名男女老幼赶往聚集点。“我们坐在里面,既不敢出声,也不敢开灯,生怕惊动野象。”61岁的村民普金说。

6月2日20时许,象群进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老官箐村。因为提前收到预警,村民们早已被安排在两栋坚实的砖房内躲避。在砖房二楼,协助村干部维持秩序的王开祥目睹了象群进村的全过程。“当时,第一头大象出现在村口。它用象鼻子撞了我哥家的门三下,没撞开,就带着队伍继续往前走。”王开祥说,“庞然大物走过来,感觉马路都在震。大象的鼻子都快甩到二樓了。我们也不敢动,全部悄悄地躲在楼上。”

没过多久,象群就兵分多路闯入农户家。“晚上我要是和平时一样睡在一楼卧室里,可能就撞上大象了。”王开祥说。警报解除回到家中,他才发现卧室门已被大象撞开,锁芯都断了。一整晚,他不敢睡觉,想想都可怕。

遇到大象怎么办?专家表示,村民们勿在院子里晾晒玉米、存放食盐等野象喜食的农作物、食物;勿围观、挑逗、戏弄野象;禁止在野象出没的地方从事生产、出行活动等。

奔“象”回家路

从闯村咬人的东北虎到浩浩荡荡的大象旅行团,一连串的野生动物事件让人们不禁问:“今年的动物们是怎么了?”

“时间上或许是巧合,但我想这也折射了某种趋势。”研究亚洲象种群遗传的《博物》杂志编辑何长欢说,“根源还在栖息地上。”

“对许多物种来说,只要繁殖能力不是特别低下,数量也没有跌破功能性灭绝的红线,再把盗猎等行为管住,数量就会慢慢多起来。”曾在普洱地区研究过5年亚洲象的中山大学博士后黄程说,“但栖息地的改变很多时候是不可逆的。人与动物的这种关系变化也是不可逆的。以大象为例,它们习惯了农田那样大量集中且唾手可得的食物,要转回去吃传统的自然食物也很难。”

黄程认为,从近期这些事件来看,国内依然缺乏野生动物管理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更缺乏应对野生动物突发事件的行业规范。什么情况下可以麻醉动物、转运动物,什么情况下最好引导动物回到原栖息地,什么情况下必须启动异地安置方案……都没有明确规定。“动物已经‘兵临城下了,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黄程说。

有专家认为,让象群回归栖息地是处置象群失控的最好办法。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表示,可以在野生亚洲象传统活动区域开展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建设,通过人工干预为野生亚洲象提供更丰富的植物;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积极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通过适度开展生态体验等项目带动周边社区居民持续增收,实现人象和谐。

(《北京日报》等)

猜你喜欢

野象玉溪市亚洲象
森林深处的“象”往
“一路象北”背后的历史与科学
春忙
基于SPSS的玉溪市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直升机、挖掘机轮番上阵,救出被困野象
野象卷起了稻壳猫
亚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