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检验”平台助力区域检验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1-06-22李昕王胤涛陶博郭翀段勇王昆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验室检验医疗

李昕,王胤涛,陶博,郭翀,段勇,王昆华

昆明医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2

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明确指出:鼓励以县为单位,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验、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目前,医疗健康领域还没有形成市场统一认可的大数据、大健康诊断平台,行业正面临着一个战略发展时期。医疗健康行业的特性决定了病患、特殊消费者需求在个性化方面比其他行业更为突出。深入地分析洞察终端用户的精准需求,才能向健康管理的数据个体化方向发展。在“云检验+大数据”大趋势下,传统医疗服务行业如何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和健康服务平台,打造封装闭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省、市、县、乡各医疗机构检验数据标准化、无缝化对接,开发基于基因检测和大数据为基础的个性化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趋势。

1 “云检验”的定义

所谓“云检验”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软硬件结合,整合县、州(市)、县(区)各级医疗机构检测检验需求及样本采集点,构筑“信息桥梁”,做到检验数据互联互通,通过专业的冷链物流车队、全程监控样本温度、湿度,快速将样本送至区域性检验中心,区域性检验中心把检验结果发送给云检验平台,形成线上服务,线下支撑的分级诊疗健康服务平台。其目的是利用大型三甲医院的先进检验设备和水平、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和医疗服务能力低下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冷链物流运输、信息化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医疗检验平台,将先进的医疗资源通过高效的物流系统应用到欠发达地区的患者上。“云检验”以医学为本,通过移动互联网+全程冷链物流,为基层医生提供血液及体液等医学检验服务。通过三级医院专家团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让基层医生和患者也能享受等同三甲医院医学检验科的支持。“云检验”流程见图1。

2 建立“云检验”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云南地区因为地理环境整体医疗环境的因素,情况更是如此。三级医院拥有着优质的设备仪器及专家资源,对患者及医疗专业人才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而大多数基层医院只配置了简单的诊断设备,设备性能落后,可开展项目数量有限、医务人员专业技能良莠不齐,诊疗服务能力有限。据统计,2018年,综合医院在院检验师(士)约为148211名,基层医疗机构(含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在院检验师(士)约为68946名,50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台数综合医院约为3886043台,基层医疗机构(含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仅为766883台[1]。约1/2的非疑难重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后,由于不能满足所需要的全面而精准的检查检验,还需辗转大医院进行二次检查,耽误看病时间[2]。因此大量患者涌入三级医院,进一步加剧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匮乏,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检验科拥有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专业化人才队伍和规范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其优势不言而喻。与此同时,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发展至今,在检测项目数、成本集约化、冷链物流运输、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推进、两票制的进一步推行以及各项行业政策的出台,我国医药物流产业正以8%的速度增长,一些新技术在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中得到应用,如R FID、GPS配备温度控制系统、冷链GPS和实时温湿度监控等技术得到发展。两者合作可以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3]。因此,近年来,第三方医学检验所与综合医院检验科为基础构建的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的新模式“互联网+”技术开始涌现,如上海市松江区进行了公立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筹备、建设和运行的尝试,打造具有显著特色的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4]。

图1 “云检验”流程图

3 云南省实施和开展“云检验”的实践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经济相对落后、交通欠发达、基层医院硬件配置及服务能力有限,如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合理优化分配医疗资源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8—2019年期间,在政府部门领导支持下,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为依托,引入迪安第三方“云检验”信息化平台、冷链物流运输系统,在地、市、县级综合医院检验科基础上合作共建的区域检验中心相继成立运营。《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在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医药物流平台、综合服务能力的积极发展中,与公立三甲医院检验科与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合作,搭建“云检验”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能够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

3.1 搭建“云检验”的策略

“云检验”充分利用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搭建基于“云检验+大数据”的省、州(市)、县(区)分级诊疗信息平台,推动与云南省内1~2家三甲医院为龙头、5~10家二级以上医院、10~20家二级以下医院的合作,共建以医联体、区域性检验中心为模式的分级诊疗健康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合作共建区域检验中心试点医院“云检验”平台应用,发挥其示范作用。

3.2 搭建“云检验”的措施和保障

针对云南省“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的实施背景,借助在医疗检测行业的市场优势和医学诊断服务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充分利用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云南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基因检测和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搭建基于“云检验+大数据”的省、州(市)、县(区)分级诊疗的检测健康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工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发展,让“样本流动”取代“患者流动”,不断完善“服务+产品”的一体化专业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云南省特别是地州县级地区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和医学检验水平。

3.2.1 省、州(市)、县(区)“云检验”平台开发 “云检验”平台(迪安自主产权,授权2015SR005174)由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线业务管理系统、质量监控系统、标准化实验管理系统(SAAS)、大数据资源库五大部分组成。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外设接口、数据库技术和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思想,将人员、仪器、试剂、方法、环境等影响分析数据因素有机结合,组成一个开放的分布式体系,实现分析任务网上分配、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快速发布、信息共享、分析报告自动生成、质量保证体系顺利实施、成本严格控制、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提供技术性支持。

在线业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开单、支付、抽血、物流监控、报告单打印、财务分析等功能;质量监控系统主要是对物流过程和实验室检验过程管理。物流过程平台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网络、GPS定位)对标本和试剂进行实时追踪,全程跟踪车辆位置、行程时长、样本箱温湿度,实时监控物品所处的环境;实验室检验过程则采用质控技术进行监控,与质控系统进行对接获取质控数据,中心实验室可以查看合作单位每台检验仪器的室内质控结果,仪器报警及状态,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各级医疗机构纳入“云检验”平台后,可以通过注册的方式使用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对自己的实验室、试剂、样本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在中心实验室医学诊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医学诊断数据如样本结果、患者信息、诊疗路径等信息,便于重点开展医疗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共享平台的建设,致力于诊断技术与方法、诊疗新模式与医疗健康大数据的研究分析。

3.2.2 建立基于“云检验+大数据”的省、州(市)、县(区)医联体、区域分级诊疗健康服务线下平台 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联合景洪市人民医院、禄丰县人民医院、宾川县人民医院等医院成立医联体合作单位,以“云检验”平台为载体,通过数据中心交换平台,使医联体内的各合作单位及区域检验中心可以就所必要的数据进行交换和数据共享。

线下健康服务平台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由乡镇卫生院在HIS或者“云检验”平台开单模块完成开单和收费操作→患者根据“云检验”O2O平台提供的信息,来到最近的采血点完成采血→系统根据标本情况,安排配送人员上门收集样本→“云检验”平台把患者信息和检验项目发送给省、市、县级医院实验室LIS系统→配送人员把样本送到检验科→完成检测→数据返回给“云检验平台”→告知医生和患者检验结果。

3.2.3 建立区域现代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依托迪安深海冷链物流及智慧物流平台系统,结合RFID、物联网设备配置、监测与远程管理、GPS定位引擎、电子地图、报警管理等技术,针对区域内样本试剂运输均实现了全程冷链实时监控、全程实时追溯、报警信息发送与处理及报表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形成了一套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使样本试剂运输过程可监控、可追溯,样本试剂传递过程中质量可控,从而保证样本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2.4 合作共建区域性检验中心在全省实现“云检验”平台示范应用 通过现代化网络信息建设,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平台接入迪安云检验平台,形成信息化的无缝连接。同时,景洪市人民医院、禄丰县人民医院、宾川县人民医院等市、县、乡级医疗医联体合作单位的加入、区域检验中心的成立,使得省、州(市)、县(乡)级的“云检验”平台建设得以实现。

4 实施“云检验”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4.1 “云检验”成效

4.1.1 检验能力提升 以景洪市人民医院为例,随着区域检验中心的成立和“云检验”系统平台的顺利运用,景洪市人民医院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通过对比“云检验”前后的检测项目,发现检验项目数由原来的234项增加49项,达到了283项,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在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质控开展率,参加省级、国家级室间质评项目数也分别以32%、36%、44%的增幅增加。自2019年3月平台运行至今,景洪区域内13家乡镇卫生院已送检标本共计6371例,开展项目测试数达到11.5万个,实验室在提升检验能力的同时,业务量也得到了发展。见表1。

表1 景洪市人民医院云检验平台搭建前后项目、质控、室间质评对比

4.1.2 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针对基层群众就医及“云检验”平台系统的使用情况,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并对100例送检患者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例患者反馈“明显缩短了就诊时间”,其中58例表示“就诊时间由原来的12~24 h以上,缩短到6 h以内“;78例患者反馈“降低看病费用(检查费用、食宿、交通费)”,有88例患者反馈“对现在的医疗服务感到满意”。以前乡镇卫生院不能做的检测项目,现在可以就近在附近的乡镇卫生院就诊、采样,不用专门跑到三级医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在来往路途上,检测结果出来后,可在乡镇卫生院直接查询或打印。针对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就医、检测的便利,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规范患者管理。

4.1.3 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组织各家乡镇卫生院检验工作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共21次,培训人数109人次。指导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生物安全、检验设备设施管理、项目开展等工作。已有23名取得检验初级职称资格证书,16名取得检验中级职称资格证书。

4.2 “云检验”问题

4.2.1 结果互认仍然难以实现 通过部分检验项目进行对比,发现区域检验中心检测结果与基层乡镇卫生院检测结果出现了较大偏倚。考虑原因在于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条件有限、仪器配置落后,与中心实验室相比,现有开展检测项目仪器平台不一致、检测方法不一致,导致检测结果差异较大[5-6]。所以,在生化项目、血常规等数据较精确的项目,目前仍无法实现区域内检测结果的互认。除此之外,在目前大部分检验项目通过物流运输到中心实验室检测的前提下,尚有部分项目(血、尿、凝血、部分生化)因病情监测、诊断需要,必须在当地开展[7],特别在云南地区交通不便而需要输送距离较长的条件下,更是如此。

4.2.2 基层人员观念、认识不足、信息化接受程度不一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平台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具有较大比例的基层检验人员觉得平台操作不方便,且并没有强烈渴望提升自己的技能。总体来看,普遍存在改变固有习惯困难、主观能动性较差的情况。虽然中心实验室组织了关于技术、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但改变固有的习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不断灌输影响,加以人员绩效考核等手段来综合推动改变。分析存在现有“云检验”平台松散型合作关系的原因[8],对于基层实验室的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显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存在IT信息化人员能力较弱,软件信息化平台对接不畅、检验项目不全、信息维护不及时、无法处理软件运行等问题,导致信息化平台运行维护工作开展耗费较多人力、物力,检验人员及患者对信息化平台的体验感褒贬不一。

4.2.3 送检样本例数较少 项目平台运行至今,送检样本例数仍然偏少,平均下来,单家乡镇卫生院的送检样本不足1个/d。走访实际情况后发现,云南地处少数民族群居地,例如景洪地区主要以傣族为主,大部分年龄在55岁以上的傣族基层群众存在文化水平偏低、不通汉话的情况,疏于对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认知及管理,就医就诊频率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水平。

5 建议

5.1 加强结果互认机制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因此,针对结果难以互认的问题,有建议如下:①帮助其引入第三方质控,每天按照要求进行室内质控(QC)监测,在线帮助其查找失控原因,保证结果的稳定性;②以中心实验室结果为基准,进行比对试验,对结果差异较大的仪器,进行及时校正,对还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仪器进行更换,以保证结果间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③帮助其参加省级临检中心,国家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④培训工作人员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2 培养骨干人员、完善激励机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基层检验人员在技术、意识方面均欠缺的情况,从内部出发,抽调骨干人员到中心实验室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学习。一方面,变被动为主动,由骨干人员负责带动基层检验人员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提升人员意识高度、制定合理的绩效激励政策;另一方面,由中心实验室专人负责对接,提供各种基层实验室所需的关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增加对基层检验人员培训讲座,定期走访,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层医院搭建“云检验”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资源下沉,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建立远程转诊系统、云病历系统、云检查检验系统以及远程培训系统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强化各项专业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实至名归”[9]。

5.3 加强基层信息化水平

①针对系统维护人员加强软件操作,硬件维护等培训,必要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与软硬件工程师联系指导解决问题。②针对临床医生定期培训系统常用功能,鼓励医生使用“云检验”系统开立医嘱。③针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云检验”系统的相关功能,及时告知工作人员系统功能的变更。了解需要送检的标本采集及保存运输要求。上述培训均需通过考核以达到培训效果。

5.4 加强基层群众健康教育

采取大喇叭、宣传单的形式,宣传慢性疾病的危害,指导患者规范化就医就诊;通过免费体检、义诊的形式,掌握基层群众健康状况,同时,采取乡村家庭医生的形式,与患者建立直接联系,指导其正确处理疾病问题及规范化用药。在做基层群众慢病管理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急重症(如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

“云检验”系统在推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区域检验中心的成立,对于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技术能力低下、患者就医需求无法满足的现状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行思路,未来应该通过政策、技术优化、流程优化、加大资源投入以让“互联网+医疗”服务到全省,真正为人民群众就医提供方便。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带来行业的升级及变革,最大化利用原有的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降低医疗差错率,让更多人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10]。“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体现了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和人们健康医疗需求的矛盾,突破传统医院现有医疗模式[11],相信通过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区域检验中心一定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为基层民众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

猜你喜欢

实验室检验医疗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