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研究

2021-06-22吴园园

中外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鲍曼喹诺酮耐药性

吴园园

菏泽市立医院检验科,山东菏泽 274000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病原菌, 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细菌类型。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持续上升,成为非发酵菌感染的主要类型,临床防控形势严峻,需积极分析、处理[1]。 鲍曼不动杆菌的进化能力较强,因而极易发展为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侵入性操作等治疗, 为鲍曼不动杆菌传播和耐药性形成创造了条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进一步提升[2]。为进一步提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防控效果, 应积极分析其耐药性情况,并探明流行耐药基因型,从而为耐药性防控与阻断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为此该次研究收集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该院临床病例标本96 例分离出的96 株的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菌株,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菏泽市立医院临床病例标本96 例分离出的96 株的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菌株。 临床病例标本来源为 70 例痰液,11 例拭子,6 例伤口分泌物,4 例引流液,3 例血液,2 例其他。

1.2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质控菌株 (室内质控) 采用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所有临床病例标本均进行细菌菌株分离、培养,经微生物细菌鉴定/药敏系统 (BD PhoenixTM 100,美国),依照《上海市医疗机构耐药性病原菌哨点监测方案》进行菌株鉴定,并行药敏试验[3]。

1.3 耐药基因检测

PCR 引物、阳性对照试剂盒和阴性对照试剂盒等,均由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提供。

挑纯培养菌落制作基因检测模板液,- 20℃保存待用;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PCR 引物、阳性对照等均来源于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OXA-23 群、OXA-51 群,TEM、ADC)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 -Ib、aph (3")–I],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外膜蛋白基因(carO),外排泵基因(adeB)等耐药相关性基因,出现与阳性对照分子相当的目的条带为阳性。经PCR 扩增体系处理后,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与阳性对照分子相当的目的条带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标本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统计

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均高达93%以上,显著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临床标本分离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统计

2.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耐药基因检测显示, 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 OXA-51 群、ADC、aac(6")-Ib、aph(3")-I、gyrA 突变、carO 缺失等基因阳性率较高, 均超过80%, 显著高于OXA-23 群、TEM 和 adeB 耐药基因阳性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统计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自身生存能力, 且进化能力较强,因而极易出现传播和耐药问题,尤其是综合性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较高[4]。 重症监护病房、外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等科室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发科室,一旦出现感染,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必须积极防控其增加与播散[5]。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显示[6-7],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及其他住院科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耐药性较为严重,头孢他定耐药率高达90%~98%, 头孢吡肟耐药率高达92%~97%、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91%~95%、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约为91%~97%,耐药率均达到了90%以上。该次研究对临床病例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也发现,对头孢他定(95.83%)、头孢吡肟(96.88%)、环丙沙星(93.75%)、左氧氟沙星(95.83%)较高,耐药率较高,与上述文献研究一致, 可知该院分离的菌株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此外,该次研究还发现,亚胺培南(94.79%)、美罗培南(93.75%)、庆大霉素耐药率(98.96%)均高达93%以上,显著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65.63%)、替加环素(61.46%)、复方新诺明耐药率(64.58%)(P<0.05),可知该院分离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普遍耐药, 同时需注意氨基糖苷类、 磺胺类及甘氨酰四环素类抗生素虽然耐药性低于头孢菌素等抗菌药,但是耐药性也已经超过60%,耐药率也较高, 提示该院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具有多重耐药特征。 但是, 目前尚未完全探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但是临床研究对其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耐药机制可能与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 (OXA-23 群、ADC等),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外排泵基因(adeB)等耐药基因形成或携带密切相关[8-9]。 鲍曼不动杆菌的进化能力较强,临床实验室研究相关文献报道显示[10-11],其基因突变风险较高,在抗生素使用后,易出现OXA-51 群(阳性率70%~80%)、aac(6")-Ib(阳性率 65%~85%)、aac(6")-Ib(阳性率 70%~92%)、carO 缺失(阳性率 72%~86%)、aph (3")-I(阳性率69%~86%)、gyrA 突变(阳性率62%~89%)等耐药基因,阳性率均高达60%~90%,且较多菌株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较容易出现新耐药基因的亚型。 该次研究对该院临床标本分离出的, 具有多重耐药特征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基因分析,耐药基因检测显示,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 OXA-51 群(81.25%)、ADC(88.54%)、aac (6")-Ib (87.50%)、aph (3")-I (86.46%)、gyrA 突变(84.38%)、carO 缺失(81.25%)等基因阳性率较高,均超过 80%,显著高于 OXA-23 群(60.42%)、TEM(59.38%)和 adeB 耐药基因阳性率(41.67%)(P<0.05),提示具有多重耐药特征的鲍曼不动杆菌携带耐药基因的百分比较高,因而易出现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问题, 可为鲍曼不动杆菌流行耐药基因型别特征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密切监测其耐药性;对于医内出现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应积极进行药敏试验,同进行基因检测,及时分析β-内酰胺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等相关基因型,总结其流行特征[12]。ICU、外科病房等医院获得性感染高发科室,应加强环境消毒,做好消毒、通风措施,有效隔离感染者,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播散风险。

综上所述, 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株对常用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性,且多数携带耐药基因,应注意鉴别与防控各类基因特征, 积极探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征与耐药基因型的传播途径, 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防控与阻断提供客观的理论数据。

猜你喜欢

鲍曼喹诺酮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