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研究

2021-06-22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嗳气疏肝西医

黄 磊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是指患者存在上腹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经检查排除患有可能引起上述症状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此病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致。目前,西医主要是采用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和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中“嘈杂”、“痞满”、“胃痛”等范畴。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西医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及西医关于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存在上腹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病历资料完整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19例和11例,其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37.21±6.13)岁;其病程为6~20个月,平均病程为(14.29±2.21)个月。在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18例和12例,其年龄为18~57岁,平均年龄为(36.47±5.77)岁;其病程为7~18个月,平均病程为(14.22±2.1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诊断标准是:若患者符合以下三条,可诊断其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1)存在上腹灼热感、疼痛、早饱、餐后饱胀等一种症状或多种症状,且此类症状反复发作。2)排便后上述症状无法得到缓解。3)排除可能引起上腹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诊断标准是:符合《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即患者存在以下所有主证和任意一项次证(脉象和舌象除外)可诊断其患有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证为胃脘胀满、胸闷、喜太息,次症为腹中气聚、攻窜作痛、痛累及两胁、大便不爽、恶心嗳气、脉弦、舌苔白。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具体的用药方案是: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由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每次服5 mg,每天服3次。口服复方胰酶片(由西安博森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次服2片(每片含胰酶50 mg、猪胆膏50 mg),每天服3次,于三餐前服用[1]。在此基础上,用疏肝和胃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疏肝和胃汤的组方是:黄芩10 g、姜半夏10 g、柴胡10 g、党参15 g、甘草6 g、苏梗15 g、陈皮12 g、枳壳15 g、白芍15 g、茯苓15 g、莱菔子15 g、炒麦芽15 g、炒神曲15 g。水煎服,每天服1剂(约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嘱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忌食辛辣、寒凉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并保持愉悦的心情。

1.4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参照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的相关内容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嗳气、胃脘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消失,且其病情在三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嗳气、胃脘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基本消失,在情绪激动时偶感不适。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选定胃脘胀满、上腹痛、大便不爽、恶心嗳气作为本研究中需评估的中医证候。将各中医证候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计1分、2分和3分,总分为12分,患者的积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平均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0.51±1.24)分与(10.67±1.12)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平均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32±1.24)分与(5.47±1.35)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例数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0.51±1.24 2.32±1.24对照组 30 10.67±1.12 5.47±1.35 χ²值 0.2514 5.3627 P值 >0.05 <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2]。此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及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胃肠动力不足、胃对食物的容受性下降、内脏感觉过敏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是抑郁和焦虑。目前,西医多采用抑酸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此病[3]。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所用的药物为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和复方胰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是一种促胃肠动力药,可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羟色胺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可增强上消化道(胃和小肠)的运动功能,加快胃的排空,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复方胰酶片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胰酶,具有促进消化及增强食欲的作用。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嘈杂”、“痞满”、“胃痛”等范畴,其病位在胃,并与肝、脾有关。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主要是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肝失疏泄,气机壅滞,以致脾胃升降失调[4]。中医主张从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等方面着手治疗此病。本研究所用的疏肝和胃汤中,黄芩味苦,性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姜半夏味辛,性温,可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柴胡味苦、微辛,性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可疏肝、行气、解郁;党参味甘,性平,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可宽中理气;陈皮味辛,性温,可行气止痛、健脾燥湿;枳壳味辛、苦,性微温,可行气宽中、化积消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养血柔肝、止痛;茯苓味甘、淡,性平,可健脾、和胃、渗湿;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炒麦芽可消食健胃、疏肝解郁,炒神曲可消食健脾,甘草可调和诸药[5]。诸药合用,可共奏消食健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梁金[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疏肝和胃汤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

猜你喜欢

嗳气疏肝西医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