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QRS时限对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影响

2021-06-22代少华伍静仪陈惠颜陈艺英梁翠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完全性三尖瓣时限

代少华,伍静仪,陈惠颜,陈艺英,梁翠娟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40)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由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该病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1]。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是指整个左束支的传导出现障碍,导致左心室的激动主要由右心室扩布而来。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除极时间增加及QRS时限增宽[2]。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不同的QRS时限对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其右心室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3]。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不同QRS时限对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QRS时限分为对照组(QRS时限>150 ms)和观察组(QRS时限为120~150 ms),每组各有30例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且其LVEF正常。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冠心病、糖尿病、其他症状引发的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2)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49~75岁,平均年龄为(54.79±4.87)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55.24±3.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了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是:在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的8 h内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将超声诊断仪(型号:GE Vivid7)的频率设置为1.7~3.3 MHz。使用M4S探头采集患者右心室长轴切面、右心室心尖三切面及右心室心尖四腔切面的动态图像。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心脏超声心动图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对采集到的动态图像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情况。右心室收缩情况包括右心室舒张末基底部横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的距离、右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及游离壁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5]。右心室舒张情况包括三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E峰减速时间、三尖瓣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6]。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右心室收缩情况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右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及游离壁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均更低,其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的距离更大,其右心室舒张末基底部横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情况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三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更高,其E峰减速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尖瓣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右心室收缩情况的对比(± s )

表1 两组患者右心室收缩情况的对比(± s )

组别 例数 右心室舒张末基底部横径(mm)右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的距离(mm)游离壁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观察组 30 31.65±3.87 -27.26±4.02 22.24±2.98 -30.31±4.27对照组 30 34.27±2.32 -22.14±3.89 19.87±3.01 -23.46±4.86 t值 3.180 5.103 3.065 5.799 P值 0.002 0.000 0.003 0.000

表2 两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情况的对比(± s )

组别 例数 三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 E峰减速时间(ms) 三尖瓣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观察组 30 1.48±0.32 201.34±27.35 6.87±1.52对照组 30 1.07±0.68 183.34±40.38 7.01±2.13 t值 2.988 2.022 0.293 P值 0.004 0.048 0.771

3 讨论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室内传导阻滞的一种。患者罹患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后易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不利于其预后[7]。目前,临床上对不同QRS时限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较多,但对其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较少。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右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及游离壁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均更低,其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的距离更大,其右心室舒张末基底部横径更短,其三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更高,其E峰减速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尖瓣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QRS时限增宽可降低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加重其心肌的受损程度[8]。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QRS时限增宽是导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右室功能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9]。因此,当QRS时限>150 ms时,临床需密切关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右心室功能,以防止其发生其他不良事件。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在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与QRS时限>150 ms的患者相比,QRS时限为120~150 ms的患者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更好。

猜你喜欢

完全性三尖瓣时限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三尖瓣成型环在矫治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睾丸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后妊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