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2021-06-22李彦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8期
关键词:阿托缺血性例数

李彦玲

(河南省濮阳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濮阳4571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主要指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病变。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脑血管疾病致死率高居第2位,我国ICVD患病率、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总数的80%[1]。他汀类药物为目前疗效明确的降脂药,具有抑制血脂合成、抗炎、调节机制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破坏膜蛋白结构,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释放氢离子,减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ICVD对疗效、血压水平、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5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一用药组46例和联合用药组49例。单一用药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3~76岁,平均(59.28±7.98)岁。联合用药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62.24±7.85)岁。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4]诊断标准;心、肾功能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大面积脑梗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 mm;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伴明显心功能衰竭;合并心肌梗死;近3个月内存在手术史;伴心房纤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抗休克、降颅压等常规治疗。

1.3.1 单一用药组 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注册证号H20170216),口服,20 mg/次,1次/d。治疗1个月。

1.3.2 联合用药组 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册证号H20130339),口服,100 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80029),75 mg/次,1次/d。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1)疗效。(2)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3)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加肝素抗凝,使用血液流变学测试仪检测FIB、TT、PT水平。(4)不良反应(腹泻、呕吐、白细胞异常)。

1.5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无明显变化或增加。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血压水平、凝血功能指标等)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不良反应等)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3.88%,较单一用药组的80.43%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较单一用药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mm Hg,±s)

表2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mm Hg,±s)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组别 n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40 40 t P 105.62±11.08 101.23±10.27 1.544 0.126 75.68±8.46 88.34±7.58 7.664<0.001 158.56±13.05 154.67±11.58 1.533 0.129 120.64±9.68 138.34±11.07 8.309<0.001

2.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FIB较单一用药组低,TT、PT较单一用药组长(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n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TT(s)治疗前 治疗后PT(s)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t P 49 46 4.26±0.76 4.16±0.58 0.718 0.475 3.25±0.58 3.85±0.69 4.598<0.001 15.65±1.36 15.18±1.24 1.771 0.080 17.64±1.15 16.57±1.34 4.184<0.001 11.68±0.35 11.56±0.29 1.813 0.073 15.20±0.81 13.45±0.68 11.367<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联合用药组出现腹泻3例,呕吐3例,白细胞异常2例;单一用药组出现腹泻2例,呕吐2例,白细胞异常1例。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33%(8/49)与单一用药组10.87%(5/46)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598,P= 0.439)。

3 讨论

ICVD多因脑动脉狭窄或梗阻,引发脑血流循环障碍,诱发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脑功能损伤。因此,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发展对控制ICV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5]。

阿托伐他汀为他汀类药物,可通过调节相关脑细胞功能,降低患者胆固醇,阻断肝内胆固醇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患者血液流动速度,并能通过抗兴奋毒性神经损害,降低脑梗死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6]。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预防血管内斑块脱落,抑制血栓形成,恢复受损神经。氯吡格雷能抑制血小板膜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一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血压水平较低(P<0.05),表明二者联合治疗ICVD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ICVD因组织缺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因子Ⅲ从损伤细胞内质网释放入血,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引发血液高凝状态。FIB为血小板聚集的重要介质,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对脑卒中预测具有重要意义[7]。TT为测定血凝时间,PT可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阿司匹林可通过阻止前列腺素释放,有效抑制机体内血小板聚集,从而延长TT、PT。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用药组FIB较单一用药组低,TT、PT较单一用药组长(P<0.05),表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治疗ICVD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此外,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联合用药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治疗ICVD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阿托缺血性例数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人性化护理用于慢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体会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