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应用于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的效果

2021-06-22王华南华孔凡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8期
关键词:肺活量呼气吸气

王华 南华 孔凡文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 鹤壁458030)

肺癌是临床病死率较高的癌症。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老年肺癌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减退,同时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导致患者术后肺功能受损,术后痰液潴留,甚至出现肺部并发症。临床除围术期管理外多予以反馈式训练以改善患者术后肺部功能。但单纯予以被动的电刺激仍有部分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欠佳,进而增加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主动循环呼吸训练是将呼吸控制、胸部扩张训练、用力呼气等技术合为一体的主动训练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不错的干预效果,或许在老年肺癌术后患者中有效。本研究将探讨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在老年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36±3.20)岁;病理类型:鳞癌29例,腺癌13例,腺鳞癌1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42±3.01)岁;病理类型:鳞癌27例,腺癌14例,腺鳞癌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1],且经术后病理确诊;符合手术适应证;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上;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标准:行全叶切除者;合并其他肿瘤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管理和反馈式呼吸刺激。(1)围术期管理:指导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缓解紧张情绪;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促进呼吸通畅,同时予以术后活动及饮食指导等。(2)反馈式呼吸刺激:指导患者面对呼吸训练器,将仪器A、B通道电极片分别固定在锁骨上3 cm与胸锁乳突肌外侧交叉点放置膈神经投射点和腹直肌处。根据两个通道完成吸气和呼吸交替动作,呼气:吸气=1:1.5,每天训练3次,每次1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主动循环呼吸训练。(1)呼吸控制训练(4~6个):患者端坐位,先深呼吸3次,在最后一次吸气时屏气3 s,随后口唇做吹口哨动作,使气体缓缓通过缩窄的唇部呼出,呼气:吸气=1:2。(2)胸部扩张训练(3~5个):先主动吸气,至无法吸气且吸气时胸廓逐渐隆起,然后由指导人员拍背,以被动式呼气,便于振动黏稠分泌物。(3)用力呼气技术(3~5个):深吸气至无法吸气后,吸气同时将腹部收缩,然后张口哈气,连续2~3次。上述动作每日训练3次,每次30 min。两组患者术后均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1)肺功能:训练前后采用日本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型号:S-600)测量最大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2)血气指标:训练前后抽取动脉血,采用美国公司生产的动脉血气分析仪(型号:3700E)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3)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内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竭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训练2周后最大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流速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注:训练前组内比较,*P<0.05。

呼气峰流速(L/s)训练前 训练2周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最大肺活量(L)训练前 训练2周 用力肺活量(L)训练前 训练2周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L)训练前 训练2周53 52 t P 2.07±0.36 2.05±0.38 0.276 9 0.782 4 2.31±0.41*2.10±0.39*2.688 2 0.008 4 2.25±0.97 2.21±0.96 0.212 3 0.832 3 2.67±0.66*2.33±0.76*2.449 0 0.016 0 2.12±0.49 2.10±0.51 0.204 9 0.838 0 2.44±0.54*2.16±0.57*2.584 4 0.011 2 5.32±1.69 5.30±1.71 0.060 3 0.952 1 6.35±1.32*5.66±1.14*2.864 3 0.005 1

2.2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观察组训练2周后PaO2较对照组高,PaCO2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mm Hg,±s)

表2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mm Hg,±s)

注:训练前组内比较,*P<0.05。

PaCO2 训练前 训练2周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PaO2 训练前 训练2周53 52 t P 80.62±2.65 80.69±2.84 0.130 6 0.896 3 86.79±2.69*83.15±2.64*6.996 7 0.000 1 40.95±3.68 40.90±3.57 0.070 6 0.943 8 35.13±2.95*37.19±2.74*3.669 8 0.000 4

2.3 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肺不张,发生率为3.77%(2/53);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肺不张、4例肺部感染和1例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5.38%(8/52)(χ2=4.106 6,P<0.05)。

3 讨论

肺癌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导致呼吸肌力降低,肺组织纤维增生。肺叶切除术虽可改善机体临床症状,但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会导致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受损。以往临床对老年肺癌患者多在围术期管理(如开展病友俱乐部、建立微信群等形式讲解肺癌术后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反馈式呼吸刺激,通过声光呼吸电刺激训练在吸气时刺激膈神经,强化吸气肌收缩,提高呼吸效率。但单一予以该方式训练,患者易形成仪器依赖,无法有效提高肺功能。为此,探求合理训练方式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主动循环呼吸训练是集呼吸控制、胸廓扩张、用力哈气技术为一体的训练方式,首先通过呼吸控制可使患者适应呼吸节奏,缓解恐惧呼吸和害怕咳嗽等情绪;然后胸廓扩张技术能促使患者进行主动深吸气,利于肺通气量增加,减轻滞留于呼吸道的分泌物压力,促使其不用过度咳嗽即可排出体外;最后用力哈气可通过改变胸腔内压力水平,加快呼吸道分泌物排除,改善通气,提高肺功能[2]。

本研究观察组训练2周后最大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流速均较对照组高,说明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骨骼肌血流量增加,以满足呼吸肌能量需求,改善呼吸肌力,增强膈肌、肋间内肌等肌肉活动度,进而改善肺功能水平。同时其运用膈肌运动重建正确的呼吸方式,可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呼吸功耗;另外,胸廓扩张技术可通过深吸气,增加吸气肌肌力及肺容量,避免肺泡塌陷,以改善肺功能[3]。

相关研究发现,机体具有代偿性功能,当肺癌手术对机体肺功能造成影响时,人体会过度动用辅助呼吸肌群以促进呼吸,但过度使用将容易形成错误的呼吸方法,不仅无法改善肺功能,反而会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4]。本研究观察组训练2周后PaO2较对照组高,PaCO2、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调节老年肺癌术后患者血气水平,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因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增强呼吸肌群肌力,加快肺内残余气体排出,保障有效通气,同时深度呼吸能促进气道内气体分布均匀,进而提高气体交换效能。另外,用力哈气技术可在低肺容积下带动远端小气道分泌物向近端大气道移动,然后通过高肺容积下哈气,将分泌物排除,以减少分泌物的潴留,改善气体交换效能,调节血气水平。因主动循环呼吸训练中的胸廓扩张运动以最大肺容量位的屏息为基础,使气体可流经肺部与细支气管的旁路通道,避免肺泡塌陷,同时可重新扩张塌陷的肺泡,以改善肺不张。用力呼气技术在哈气过程中可对呼吸道管壁产生振动作用,其产生的纵向剪切力可以松动痰液,促使痰液排除,改善肺部通气,进而降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概率[5]。综上所述,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调节老年肺癌术后患者血气水平,改善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肺活量呼气吸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没事多练壮腰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大学生肺活量与身体素质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