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极式凸轮开口回综涡簧动态设计与仿真

2021-06-22邱海飞李春风黄鹏飞

毛纺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螺旋线凸轮储能

邱海飞,李春风,党 波,黄鹏飞

(1.西京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工业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消极式凸轮开口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宽幅织机,在凸轮轴回转过程中,开口运动需要借助弹簧弹力来实现综框回综[1]。回综弹簧结构型式主要有2种,即直吊式拉压弹簧和涡旋式平卷片簧。在梭口形成过程中,当片综纱线根数较少时,回综弹簧的初张力和初变形也相对较小,2种弹簧均可采用;当片综经密增大时,作用于综框的纱线张力也会随之增大,考虑到开口构件的承载能力,要求回综弹簧刚度不宜过大,因此必须使其产生较大初变形,此时若再采用直吊式回综弹簧,将使提综运动过程中的弹簧伸长量相当之大,难以合理安排综框升降运动的吊综空间[2]。这种情况下,采用平卷涡簧能够有效增大初变形与开口高之比,从而有效解决回综弹簧与机体结构之间的矛盾。

实际工况下,消极式凸轮开口的回综弹簧多以直吊式为主。尽管如此,涡簧回综在某些特定织造工艺条件下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织造宽幅重型织物时,涡簧回综的空间优势和积极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本文结合涡簧结构和回综工艺要求,通过理论计算、程序编译和多平台协同设计,实现了一种回综用平卷片簧的动态设计与性能仿真。

1 阿基米德螺旋线

平面涡卷弹簧是由等截面细长材料按照平面螺旋线型绕制而成,其扭矩能量与弹簧卷绕圈数及变形角密切相关。根据相邻圈曲线是否接触,可将平面涡卷弹簧分为接触型和非接触型2类,其中,非接触型平面涡簧常用于产生反作用扭矩,可满足消极式凸轮开口回综弹簧工艺要求。

以阿基米德螺旋线为依据,构建用于绕制非接触型平面回综涡簧的螺旋线型。阿基米德螺旋线亦称等速螺线,其极坐标方程如式(1)所示,在此,令a=35、b=3.5,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和数据可视化,构建如图1所示极坐标下的阿基米德螺旋线,由曲线形态可知,该螺旋线绕中心点共旋绕5圈,旋角范围为0~10π。

r=a+bθ

(1)

式中:r为螺旋线极径,m;θ为螺旋线极角,rad;a、b分别为控制螺旋线的旋转角度和相邻螺旋线间距的实数[3]。

图1 阿基米德螺旋线

2 涡簧设计计算

根据我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7366—1994《平面涡卷弹簧设计计算》的规定,对于非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的设计计算,应在已知变形角φ的基础上计算其性能参数。当弹簧圈数n小于3时,由于存在较大误差,应进行试验修正。由已构建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可知,回综涡簧圈数为5,其变形角φ和刚度T′的计算方法如式(2)(3)所示[4]。

(2)

(3)

式中:φ为涡簧变形角度,rad;T′为涡簧刚度,(N·m)/rad;K1为系数,外端固定时为1,外端回转时为1.25;T为涡簧扭矩,N·m;l为涡簧工作长度,m;E为涡簧材料弹性模量,GPa;b为截面宽度,m;h为截面厚度,m。

JB/T 7366—1994中的平面涡卷弹簧适用于矩形截面材料,其宽度b=5~80 mm,厚度h=0.5~4.0 mm。由文献[2]可知,织造中型棉织物时,回综涡簧变形角φ初始值为4.84 rad,最大值为5.7 rad。根据平面涡簧标准设计规范,选取设计参数b=10 mm、h=2.2 mm;涡簧材料选用弹簧钢50CrVA,其弹性模量E=197 GPa;凸轮提综运动过程中,回综涡簧为外端回转,故选K1=1.25;阿基米德螺旋线工作圈展开长度l=2.83 m。由式(2)可变换得出平面涡簧扭矩计算方法,如式(4)所示,将各设计参数代入式(4),计算得出回综涡簧初始扭矩为2.39 N·m,最大扭矩为2.82 N·m。将扭矩T和对应变形角φ代入式(3),计算得出回综涡簧刚度T′≈0.49 (N·m)/rad。

(4)

3 涡簧承载性能分析

3.1 有限元建模

提取MatLab中的阿基米德螺旋线二维坐标向量,通过数据处理将其扩展为三维笛卡尔坐标(X,Y,Z)向量[5],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生成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三维空间螺旋曲线,并由螺旋扫描特征建立涡簧三维CAD实体模型,同时在涡簧起始端和终止端构建用于固定连接的内勾与外勾特征。

图2 螺旋曲线数据处理

通过数据接口程序将回综涡簧CAD模型导入ANSYS,利用SOLID185单元对涡簧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如图3所示有限元模型。根据回综涡簧设计计算结果,将已知扭矩T转化为涡簧外端连接综框位置处的集中力,如图3涡簧外勾处沿Y轴正向的集中载荷F所示。由于回综涡簧工作时内端固定、外端回转[6],因此在涡簧内勾位置施加固定约束。

图3 涡簧有限元模型

3.2 形变与应力

为深入研究回综涡簧在卷绕过程中的形变和应力分布,对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由图4所示形变状态可以清楚看到,相对于回综涡簧初始形态(图中虚线),当变形角φ达到最大值5.7 rad时,涡簧外端在集中载荷F作用下沿Y轴正向发生明显位移,此时综框运动至下限位置,使涡簧各圈绕回转中心被卷紧拉伸,并由此产生反向作用扭矩。可见,涡簧的形变特征符合消极式凸轮开口回综工艺要求。

图4 涡簧形变云图

分析图5涡簧应力云图可知,随着回综涡簧被卷紧,应力分布由外圈向内圈逐渐增大,当变形角φ达到最大时,涡簧内端位置最大应力为1.9×108Pa。消极式凸轮开口属于典型高速运动机构,综框升降过程中回综涡簧长期处于反复卷绕拉伸状态,根据JB/T 7366—1994可知,当涡簧反向扭矩作用次数大于105时,其材料许用应力可按式(5)确定,其中σb=1.45×109Pa,在此取[σ]=0.55σb=7.98×108Pa。由此可知,当回综涡簧被卷紧时,最大应力远小于许用应力,满足强度条件设计要求。

[σ]=(0.5~0.6)σb

(5)

式中:[σ]为材料许用应力,Pa;σb为抗拉强度,Pa。

图5 涡簧应力云图

3.3 振动特性

在约束状态下对回综涡簧进行模态分析,提取低阶(1~6阶)自振频率及振型,如图6所示,分析可知,涡簧前6阶自振频率均小于1 Hz。实际工况下,由于凸轮提综和涡簧回综的运行速度很高,使得凸轮轴转速频率和综框升降速度频率远远高于1 Hz,因此消极式凸轮开口不会对回综涡簧振动特性产生不利影响。

图6 涡簧1~6阶自振频率及振型

比较1~6阶振型可知,回综涡簧的1、3、4阶振型相似,均表现为XOY平面内的旋转振动变形,而2、5、6阶振型在出现旋转振动的同时,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振动。通过模态振型分析,可有效预测涡簧在各阶自振频率下的振动模式,为其动力学特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4 涡簧动力学仿真

4.1 柔性化模型

在ADAMS/View环境下创建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消极式凸轮开口结构原理对回综涡簧施加运动约束,并利用AutoFlex模块对涡簧仿真模型进行柔性化处理。在螺旋线中心端施加一个恒定角速度模拟涡簧转角变形,运行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如图7所示,为柔性涡簧在卷紧过程中某一瞬时的变化形态,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凸轮提综时,涡簧各圈依次发生卷绕变形,且变形过程中各圈的应力分布明显不同。

图7 涡簧柔性变形

4.2 涡簧特性曲线

回综涡簧转角φ的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分析可知,随着时间t变化,涡簧逐渐被卷紧,这一过程中转角φ与时间t成正比增长关系,符合非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的结构特性。

涡簧刚度曲线理论上应为一条直线,即刚度曲线的斜率为恒定值,但实际上在涡簧卷紧初期,由于外圈存在空转,其刚度曲线呈线性或近似线性变化[7],如图9所示,当凸轮提综或涡簧回综使转角φ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涡簧各圈均发生卷紧变形,此时刚度曲线斜率在逐渐增加,说明涡簧刚度在随着变形圈数的增加而增大,即刚度曲线变为渐增型,回综涡簧扭矩快速增大,与理论刚度曲线基本一致。

图9 回综涡簧刚度曲线

4.3 涡簧储能密度

由式(6)所示平面涡卷弹簧储能公式可知,回综涡簧在卷紧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势能U等于扭矩T与转角φ乘积的一半[8]。根据回综涡簧柔性体动力学仿真结果,在MatLab中编程计算涡簧储能曲线,如图10所示。

图10 回综涡簧储能曲线

十分明显,涡簧从卷绕开始就存储能量,随着涡簧卷紧和转角增加,涡簧存储的能量也相应增大;当转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约0.376 rad),涡簧储能曲线增幅明显加快,类似于刚度曲线的渐增型变化;当涡簧完全卷紧时(0.870 rad),其存储的能量U=3.28 N·m·rad。

(6)

将U值代入式(7),计算得到回综涡簧储能密度ρE=6.75 (N·m·rad)/kg,即涡簧卷紧时单位质量内所存储的能量。储能密度越大,涡簧能够产生的反作用扭矩也就越大,对于掌握和评估涡簧回综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7)

式中:U为弹性势能,N·m·rad;T为涡簧扭矩,N·m;φ为涡簧变形角度,rad;ρE为涡簧储能密度, (N·m·rad)/kg;l为涡簧工作长度,m;ρ为涡簧钢材料密度,kg/m3;s为涡簧横截面积,m2。

5 结束语

涡簧回综避免了吊轱辘回综由于皮带伸长所造成的开口不清,不仅便于安排结构空间,而且能够使综框运动更为平稳。通过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回综涡簧设计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涡簧的结构特征、应力变形和模态参数,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回综用平面涡簧的静动态特性;通过柔性体动力学仿真,计算获得了回综涡簧刚度曲线及其储能密度,明确了涡簧卷紧过程中的动态变形和储能特性,为回综涡簧的动力学仿真和可靠性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以此为基础,后续研究可考虑将回综涡簧与消极式凸轮开口装配连接,并通过机构动力学仿真进一步评估涡簧的回综性能,为新型涡簧回综装置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螺旋线凸轮储能
风哥哥和风弟弟
从平面到立体,全方位提升学科素养——一道螺旋线运动试题的赏析
储能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储能: 碳中和下的新赛道
不同半径长度异形凸轮可行性试验分析
基于ANSYSWorkbench对凸轮结构动力学分析
某杯式挺柱配气机构凸轮磨损问题分析
淡水田螺缝合线拟合
去数字找规律
浅谈共轭凸轮机构设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