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创新探究

2021-06-22任文娟

广东蚕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贵州省供应农户

任文娟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1 贵州省农产品发展现状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总面积约17.62 万平方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该省一直以农业等为基础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农产品生产种植、流通、再加工以及销售各环节不断优化,尤其是结合互联网技术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完善电商销售渠道,继续推行“黔货出山”,开展农产品销售工作等[1]。

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四季温度适宜,且昼夜温差大,高原地带光照充足,对于农产品来说拥有较好的生长条件。2019年,贵州省挑选出包含辣椒、食用菌、刺梨、茶叶、中药材、渔业等在内的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2017—2019年贵州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及烤烟在此期间均有减产减量的趋势,2019年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2 709.41 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1%,粮食总产量1 051.24 万吨,下降0.8%;同年油料作物和烤烟的种植面积分别下降8.3%和4.6%,产量分别下降8.5%和5.2%。作为有名的贵州特色农产品,蔬菜及食用菌和果园的种植面积有较大的增长,2019年两者种植面积分别增长2.5%和18.1%,蔬菜及食用菌和水果的产量分别增长4.6%和19.8%,其中贵州省的食用菌还被列为全国第一梯队,质量和实用价值较高。另外,2019年虽然茶园的种植面积减少了0.3%,但是当年产量却增加了9.7%。总的来说,贵州省农产品极具特色,产量也较为充足,为黔货走出大山奠定了基础[2-3]。

表1 2017—2019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千公顷)

表2 2017—2019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产量(万吨)

总体来看,贵州省在农产品的生产种植方面有着自身特色和天然的优势,农产品定位明确,种植技术和产量也趋于稳定增长,市场认可度也较高,市场需求较旺盛。另外,政府各部门也不断出台助农政策,2019年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战,在贵州省内开展企业和农产品种植基地的精准对接、设立83 个贵州省特色食品超市等助农措施。然而,在产业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贵州省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一是农户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信息差,以及农户来不及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尤其农产品生产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很容易造成产品囤积或者供需脱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二是农产品的保鲜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农产品销售出山至其他省份地区时,对于保鲜技术、冷链技术要求高,带来的成本的增加;三是农产品产业链中对物流要求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益和规模往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物流能力。尤其在不同区域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不同的情况下,这种流通速度和产品保管能力更为重要,针对贵州特殊的地形特征,交通运输方面是短板;四是农产品供应链上涉及众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参与者,所提供产品的数量较多且质量品种不一,仅仅在产品供应环节,大量的农产品分布在贵州省内各地区,就算是同类农产品也存在分散、品种不一、质量差距等问题,由此带来农产品种植供给结构的复杂性,带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上的集约性较差,都给接下来的各环节的衔接带来困难。

2 供应链运作模式

供应链是一种由众多参与者构成的复杂的网络,通过采购、制造、运输、销售等活动,将供应源、加工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直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式。农产品供应链的产生是农产品不断市场化发展的结果,一般认为其是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农产品领域的拓展和运用,该模式以农产品为对象,贯穿农户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加工、物流运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供应源环节包含供应主体和供应客体,具体是指为市场提供初始农产品供应的主体农户、种植基地及合作组织等主体,提供的各类农产品即为供应客体。流通环节是比较宽泛的划分,其中包含供应链核心企业在内的加工和再加工企业、物流运输企业、包装、仓储、批发商及零售超市等。需求源就是市场上各需求消费者。

图1 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图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机制,通过农产品供应链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将农产品推送到需求市场中,畅通农产品供需之间信息流、物流等体系。将农村地区优质丰富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这种便捷的产销一体化体制远销省外其他地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加快农产品的流转和销售速度,激发当地农户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益,带动当地加工企业等企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3 贵州省农产品供应链运作创新建议

通过对贵州省农产品种植和产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阐述,为推进农产品市场化运作、缓解农产品供应方与市场需求方存在的直接矛盾,现从供应链各环节节点上的主体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可操作的建议,以期望能对贵州农产品更好地“出山”、完善农产品产销体系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首先,农产品供应源主体方面,农产品供应是整个供应链的起始端,也是整个链条的基础。因此,在供应源方面,要对农户、种植基地人员等主体进行组织培训,引导规范化生产和管理。对于家庭单位的农户和分散,且规模较小等主体,组织一定区域内如所在行政村的农户集中起来,发挥该村内农户们的积极主动性,根据市场需求,统一优先种植该区域内适宜生长且市场需求较大的农产品,发展集中化规模生产,扩大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种植基地或者成立的专业种植合作组织等,该部分主体承担着区域内农产品供应的主要任务,意义重大,自身需要继续完善其相关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结合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达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的综合目标,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定价权。

其次,在农产品供应源客体方面,建立良好的农产品供应链离不开标准化的供应链客体,具体指的是农产品在品种、质量、规格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明确的标准。标准化的农产品管理有助于其更好地在市场上流转和后续销售,对于质量的把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建立和完善当前的农产品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等,制定相关规范,尤其是完善“三品一标”质量认证体系,并严格执行,改变目前贵州省农产品品类繁多、产量丰富但是市场并未打开的困境,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自身竞争力。

再次,农产品流通环节方面,重要的是培育贵州省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再加工企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管理,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多元化生产,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对于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冷链等环节,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贵州属于山区,交通受限,虽然近年来高速公路不断修建通车,但是农村地区的交通建设仍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最后,统领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还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努力。在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中发挥统筹规划的主导作用,防止盲目推进,扶持优良农产品,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交通、冷链及物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构建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供应链节点各主体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速度,减小市场变化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另外,社会公众作为最终农产品的实际消费需求者,对于农户农产品走出乡村,也应给予充分的包容和支持,共同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4-5]。

猜你喜欢

贵州省供应农户
美国如何“玩转”国防供应与采办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胡愈之与桂林文化供应社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4月广州商业地产市场:供应大幅增加,成交同比上涨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