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闻更加温暖有爱

2021-06-22文_陈

传媒评论 2021年8期
关键词:阿婆器官

文_陈 妤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有幸遇到了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并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并传播他们的闪光和感人之处。

尤其是近年来,新媒体日益风行,让我在从事民生新闻报道时如虎添翼。如今,笔和手机已经成了我的必备“武器”,让我能更好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新闻更加温暖有爱。

两起器官捐献背后的变与不变

我至今仍被两个孩子深深感动。

2012年5月13日,13岁的萱萱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杭州实施了人体器官捐献,成为舟山首例捐献者。这是一个活泼可爱、开朗懂事的女孩,她的父母在器官捐献尚未深入人心的当年,勇敢地作出了捐献女儿器官救人的决定,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从杭州到舟山,我一直关注跟踪着这一事件,一个月内采写了15篇稿件。只是很遗憾,当年的新媒体刚刚萌芽,我连微信都不会玩。

2020年8月,7岁男孩余东臻因车祸离开人世,父母作出了同样的决定: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这是舟山年纪最小的器官捐献者。

实施手术的前一天,我和同事赶到杭州采访。在余东臻父母入住的宾馆里,我们了解到余东臻是一个帅气乖巧的孩子,看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锥心之痛和捐献器官的毅然抉择。“器官捐献,让儿子的心继续跳动,换一种方式陪伴我们。”余东臻妈妈的一句话,让同为母亲的我不禁流泪。

在新媒体时代,第一时间的传播至关重要。第二天一早,我们到医院拍下了父母与孩子最后告别的感人场景。母亲对着儿子说的深情话语,父亲为儿子最后一次挠脚底……这样的画面,让一旁的我心酸落泪。这段视频,被迅速传回后方的全媒体中心,经过剪辑后在微信公众号、新闻APP及“舟报全媒体”抖音号上推送。

一石激起千层浪,“舟报全媒体”抖音号的这条视频点赞量超过45万,众多媒体线上线下迅速跟进,其中仅中国青年报的抖音视频点赞量达近400万。“7岁男孩去世捐献器官救人”冲上新浪热搜第二,大数据显示,余东臻的相关文章总阅读次数达到2.3亿次。

同时,在这一事件的带动下,浙江省两天内登记器官捐献人数跃升到平时的两倍,舟山登记人数呈爆发式增长,让人体器官捐献为更多人所知晓和接受。

相隔8年,时代在变,技术在变,渠道在变,不变的是那份深深的感动。而这份感动,在新媒体的传播和放大下,影响力被扩散到了全国。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战场,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在这个战场上当好主力军。当大爱善举插上新媒体的“翅膀”,一定会让更多人感受到新闻背后的温暖和正能量。

用新闻的力量为城市留存烙印

2020年10月15日,一场特殊的仪式在舟山定海举行。

在当天上午的“洗桥阿婆”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仪式上,舟山市民期盼已久的阿婆桥正式揭碑亮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舟山首次以当代普通百姓事迹为原型正式命名一座桥。

这一珍贵的志愿服务精神烙印,离不开新闻力量的有力推动。作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我深感与有荣焉。

阿婆桥的桥名,来源于定海人殷桂兰的感人事迹。殷桂兰几十年如一日,义务清洗定海城区石桥,是舟山志愿者队伍中的先行者,市民亲切地称她为“洗桥阿婆”。

2019年12月4日,94岁高龄的殷桂兰阿婆安详地离开人世。时值舟山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志愿服务精神正是文明城市的一张重要“标签”。因而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立即向部门领导作了汇报,最终编辑部经过讨论策划,决定推出《“洗桥阿婆”,您在哪里》连续报道。

从第一篇报道《“洗桥阿婆”,那个温暖这座城的人走了》开始,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组报道的策划及采写工作中。在阿婆家人处理后事的过程中,我不仅是一名记者,更是一个心怀感动的参与者:碰到困难问题,我积极做通阿婆家人思想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困难;追悼会前夜,我完成工作后赶写了三份悼词……

深入的参与和采访,让我在第一阶段,顺利完成了对阿婆追悼会、志愿者认领清洗桥梁、社会各界追忆阿婆等报道。同时,通过新闻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扩大了这组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殷桂兰阿婆走了,该如何更好地铭记和传承她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编辑部的策划下,第二阶段的报道,以新闻的力量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讨论,并综合各方意见,决定以阿婆的事迹命名一座桥。

记者拍摄的父母与余东臻诀别时的场景

选桥址,取桥名……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新闻+活动”和新媒体的力量,引发了众多市民的持续关注。最终,在完成各方面准备工作后,阿婆桥揭碑亮相,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处宝贵的精神烙印。

“洗桥阿婆”系列报道,也再次让我感受到了新媒体的强大力量。在报道追悼会、志愿者清洗桥梁等事件时,拍摄照片、视频并第一时间传回全媒体中心,是我除了采访之外的另一个“本职工作”。在后期阿婆桥的桥名推选过程中,通过新媒体发起的投票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的踊跃投票。可以说,借力新媒体的东风,是做好这组报道的基石。

以媒体融合让“无力者有力”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的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我做民生新闻的一条主线。时下,媒体融合产生的强大能量,是做好此类新闻的有力武器。

2021年2月18日,出租车司机侯宇奇因突发心梗,倒在了他的出租车里。这是一个普通的外来新居民,他的去世看上去也是一个不起眼的事件。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心血来潮地在报社资料库里进行了查找,结果发现侯宇奇是一名很热心的志愿者。

经过细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侯宇奇身上有着更多的东西:他热情公道、乐于助人,是定海区慈善拥军服务队的活跃分子,最多一年参加了60多次志愿服务活动;他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和哥哥负债购买出租车,为姐姐、父亲借钱治病,自己为了省钱连药都舍不得吃,去世后留下两个还在上学的女儿和打工的妻子……

恰逢《你好,李焕英》热播,侯宇奇和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却又有着令人感动之处。能否通过新闻报道,讲述他的故事,为这个失去顶梁柱的家庭提供一些帮助?带着这样的初衷,经过探讨和策划,我和同事采写了第一篇报道《你好,侯宇奇》。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这篇报道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我们一鼓作气又推出了《侯宇奇,我们来帮你》等多篇报道,并与全媒体中心联动发力,在新媒体上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专题宣传,在舟山掀起了一股大爱潮流。

2021年2月,定海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慰问侯宇奇家人

慈善部门开通绿色捐款通道,有关部门在亲青筹平台发起捐款活动,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捐款,还有许多爱心人士通过微信等参与捐款捐物……最终,社会各界为侯宇奇家庭捐款超过21万元。同时,不少新居民也在侯宇奇事件的感召下,纷纷加入舟山的志愿者队伍。

这些年,我组织策划过为小岛居民销售农产品、帮困难儿童实现微心愿、开展“新春福袋送百家”等众多爱心活动。每一次活动,都通过报纸和新媒体融合互动,实现了传播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在当下,救助类民生新闻更需要新媒体的助力。通过新媒体,能够让事件为更多人知晓,能够创新扩展救助的渠道,让更多人以更便捷的方式参与进来,从而“让无力者有力,让困难者前行”。

这些技能你get了吗?

■ 在人物、事件和读者之间,架起情感的“连心桥”,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充满正能量的舆论场。

■ 用“新闻+策划”“新闻+活动”等形式,持续形成舆论热点,放大传播效应和社会效益。

■ 与读者良性互动,既借助读者的力量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又以事件的推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 与新媒体共同发力,以媒体融合的力量为民生新闻传播、发酵插上“隐形的翅膀”。

猜你喜欢

阿婆器官
替儿还债十余年,曾火遍上海的“油墩子阿婆”去世
类器官
给阿婆一个暖冬
ORGANIZED GIVING
小镇阿婆茶
阿婆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器官捐献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心疼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