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既有线维修与施工存在问题的分析

2021-06-22李玉洪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班组车间生产

李玉洪

(贵州安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六盘水553000)

0 引言

由于铁路总公司进行维修体制改革后,站段生产力布局产生调整,铁路既有线维修与施工生产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铁路总公司相应更新制定了《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等相关准则。指导和规范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既有线维修与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结合西南地区山区铁路工务系统既有线维修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 既有线施工与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线路维修基础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维修体制改革后站段虽然对部分原有管理文件及规章制度结合新精神进行了修订,但仍不彻底、不仔细、不全面,新的形势下设备养护维修管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作业标准、流程还需进一步统一规范,一些基本制度还没有得到落实,在设备精修细养方面、养护维修作业标准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没有充分把“天窗”点发挥至最大化,作业前没有进行充分调查,没有提前规划,把本来应该在点外准备的工作全部纳入点内来,严重压缩了点内作业时间,降低了劳动作业效率。

1.2 维修与施工前部分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第一,部分缺碴地段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造成集中修开始后局部缺碴,无法按计划实施大机捣固,临时卸碴计划与大机作业计划冲突,以致不能及时卸碴到位。

第二,拆垫作业计划性不强。集中修作业过程中,段与各车间负责人对接下周大机作业初步方案,现场工区依然存在未能按“轻重缓急”原则作业,个别区段上、下行大面积同时拆垫作业,而不能及时进行捣固,导致部分区段动态添乘晃车较明显。

1.3 维修与施工中作业控制不够严谨

第一,施工负责人对提前沟通认识不足。如为了最大化利用“天窗”时间,正式提报日班计划供电停电要求“视现场情况临时提前60min 进行调试作业”,既不是最后60min 大机停止作业,交供电进行调试,也不是提前60min 工务销记,而是供电部门视情况进行维修作业,即使大机作业后接触网有超限处所,在不影响供电调试的情况下,工务大机依然可以同步继续作业,但现场依然存在提前50~60min 收车现象。如果能提前沟通,就可以最大化提升“天窗”利用率。

第二,部分线捣起道量控制不足。施工前期,部分区段存在普遍给大机基础起道量30mm 或40mm 现象,而未能观察发现大机作业后实际起道量。根据大机老化程度、大机参数设置不同,30mm 基础起道量作业后与实际起道量差别较大,部分区段仅凭个人感觉,不结合现场大机状况及线路长平情况调整起道量,大机作业效率应该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

第三,大机捣固接合部顺坡率不足。施工负责人未做到重点盯控大机起步或收车时的顺坡长度,及岔捣与线捣接合部的顺坡长度,导致大机作业后部分区段线路动态不良。

第四,车间重点工作不够突出。大机作业前,未能明确标识需双夹接头或薄弱处所。目前各段管内正线基本实现了无缝化,大机捣固后,应该安排工区利用当日大机“天窗”,对接头进行八面捣固加强工作,由于接头冲击力大、破坏力较强,如未及时安排补强,将导致集中修后管内部分绝缘接头动态不良。

第五,道岔大机捣固组织不够科学。负责人未有效利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所得数据进行作业。部分道岔不具备曲股作业条件而进行曲股作业,一是两组道岔夹直线较短,又未在同一平面;二是影响上、下行联动道岔,而又无垂直“天窗”。类似这些道岔,进行曲股作业有可能造成道岔调试不好、延点较长及大大增加人工顺坡工作量,而捣固质量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发生。

第六,车间其他重点工作安排计划性不强。集中修过程中,车间未能有效利用集中修大“天窗”作业时间,进行焊缝打磨、铝热焊等重点工作,而只是监控大机作业区段道床恢复情况,没有针对性地对各工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指导。

第七,没有严格执行大机捣固配合施工要求,作业标准不高。一是车间干部对站线曲线资料未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未现场调查,造成站线曲线计划调整超高,未及时在大机捣固时同步进行,造成线路捣固后作业质量不达标。三是车间对大机捣固前准备工作不到位,在大机捣固前未及时协调配合部门人员拆除障碍物,未实施无障碍捣固。四是班组未及时在大机捣固前对线路的轨距拉杆整治到位(轨距杆未靠贴轨枕边缘)。

第八,施工前未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预想不到位,部分作业项目负责人对作业流程不清,带工人员对民工疏于管理,工作懈怠,未起到有效监管作用,造成现场劳务人员作业时间不饱满,劳动力浪费。

第九,施工中人身安全卡控不严,未按照规定设置工地防护,特别是在站内进行大机道岔捣固时,未针对大机数量安排足够的防护人员。

1.4 维修与施工生产任务的下达不切实际

第一,生产任务下达未全面进行综合考虑。下达的月度生产任务,除了根据动静态检查分析不良处所及段部署的重点工作外,还依据车间上报的月度维修计划进行安排。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在任务下达前,技术科未认真分析核对各车间上报的工作项目及工作量,造成下达的任务“头重脚轻”,甚至存在下达的工作项目重点不突出、项目不齐全等现象。

第二,下达生产任务细化程度不够,任务量未分解到每一股道、每m 线路整治。如轨检300m 保养地段,全部采用连续300m 长度安排,未根据班组线路实际情况细化任务,按100m 或50m 等分段安排处理。

第三,生产任务安排不合理。班组日常生产任务数量不清楚,个别车间未根据各班组实际提报月度生产任务计划,存在安排生产任务重正线、轻货物线的现象。

1.5 维修与施工生产任务过程控制缺乏有效手段

第一,重点生产任务盯控分析不到位。段、车间每周没有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盯控,没有随时掌握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未能及时分析查找生产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弱化了对班组生产安排的过程控制。如段技术科、指挥中心下达的重点生产任务及指令性计划,车间往往一传了之,而段层面也没有及时进行跟踪盯控,存在“安排了就等于落实了”的现象。

第二,个别车间对班组疏于管理,管理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具体,车间干部思想松懈,工作积极性不高。一是车间怎么管理、班组怎么实施等环节思路不清楚。二是不重视段下发重点工作,未全面参与生产、指挥生产。三是生产任务过程失控,车间不清楚班组在干什么。

第三,班组对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落实不力,生产组织随意。对于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部分班组没有认真组织开展甚至没有开展,仅凭经验安排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盲目作业,工作安排无计划性可言。

1.6 维修与施工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第一,当前的工务设备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局限性。目前的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是依靠月度专业验收、季度综合验收来对车间、班组的生产情况进行评价,但验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侧重于公布的验收项目,对于车间、班组日常的生产组织、过程控制及重点任务、指令性任务的落实情况缺乏追踪考核。

第二,当前的质量评价体系针对性不强。随着线路大修、集中修等大量施工的开展,工务段设备质量得到大面积提升,但设备质量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目前的线路质量评价观念未及时转变,综合评定验收标准也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导致设备好的车间考核扣分少,而设备老化的车间考核扣分多的不公平现象。

1.7 维修与施工生产任务考核制度执行不严格

个别车间生产任务完成不好,没有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办法,从而忽略存在的问题,失去了深入剖析问题、彻底解决问题的契机[1]。

2 整改措施

2.1 强化维修与施工生产过程控制提高作业效率

第一,制定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职责。从生产计划的制定、下发、实施、验收等环节,制定管理流程,落实各环节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明确工作标准及进度要求,让各级管理者都知道该干什么、什么时间干、干成什么样,严格规范化管理。

第二,强化过程盯控,切实发挥生产指挥中心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作用,利用“生产调度控制平台系统”,每日计划提报对应月度生产任务,确保下达的重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第三,充分发挥技术科的指导和督促作用。下达的重点工作,技术科指定专人进行盯控,每周收集进度,掌握现场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生产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和督促,充分发挥生产管理作用。

2.2 加强既有线维修施工管理,全面卡控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

第一,车间加强管理机制落实,各车间要对集中修前各项重点工作逐项分解,明确责任人员和完成期限,紧盯落实情况,形成闭环管理。对段安排重点工作未落实情况,必须深入分析直接原因和管理原因。

第二,要严格执行相关大机准备、配合及跟进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实施。

第三,对于大机捣固前重点工作,车间主任必须亲自上手,做好过程盯控和质量把关,组织车间人员进行排查(线路起、拨道量,线路白碴板结、翻浆冒泥,超垫拆除捣固,裸垫补充,跟机人员业务培训,线路障碍物整理、拆除,接头加强捣固,应急机具、材料上机等),合理安排大机配合工作,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保证大机作业质量。

第四,大机捣固作业中,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机起道量。明确一次性双捣及二次叠加复捣的具体起道量。

第五,全力转变干部作风,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段安全、技术管理干部及车间全体干部要深入班组,把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主要手段,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亲自盯落实结果。对不服从安排指挥、未按施工组织作业的人员,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发现一起从严处理一起。

第六,大机作业后道床恢复要求:轨枕面、钢轨底面上、扣件上均不能有石碴;不换长轨地段同时将路肩上石碴以挡肩条为界整理成线,特殊地段也必须整理成一条线。

第七,大机跟机人员不仅要测量曲线正矢,对目视不良直线地段也要检测高低、方向。

第八,作业车上大机跟班作业(培训)人员根据技术资料在作业车操作位与大机人员共同确认曲线参数及起、拨道量。

2.3 细化维修与施工生产任务计划

第一,充分利用日常检查技术资料,如轨检车、线检小车、探伤车、探伤小车等获得的现场技术资料,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关键,突出重点。

第二,认真审查车间上报月度维修计划。对于车间上报的月度维修计划,要结合现场实际,逐条进行审查,确认计划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保证重点难点不漏,其他项目兼顾。

第三,要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要对车间、班组的人员构成、机具设备配置、图定“天窗”时间及管内自然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保证下达的计划切实可行。

2.4 完善维修与施工验收评价机制

第一,完善验收评价项目构成及比例。验收评价不光考虑固定的验收项目,还要综合考虑段下达的重点工作及临时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还要评价日常生产的开展组织情况,细化各部分工作所占比重。

第二,根据各车间管内设备的不同状态,制定不同的验收标准和评价机制。状态好的设备,验收标准要高;老化的设备,标准要做适当调整。验收评价机制既要考虑客观实际,又要富有激励作用;既要重视结果,也要考核过程。

2.5 加大维修与施工考核力度

第一,强化管理者的素质提升。利用月生产会,组织车间干部进行考试,对考试结果进行严厉考核并全段通报,提高干部学习主观能动性,狠抓工作务实。

第二,严格执行段各项考核制度。凡发现未按规定完成任务的科室或个人,将对责任人进行严肃考核,切实落实干部生产责任制[2]。

3 结语

提高既有线维修与施工作业效率,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控制,强化施工安全检查监督,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素质。在新体制下,工务系统既有线维修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也要求必须不断解决既有线维修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有效提高既有线维修与施工作业效率。

猜你喜欢

班组车间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招工啦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扶贫车间”拔穷根
夯实班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