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视域下中国冰雪经济融合发展理路与路径创新
2021-06-22黄艺红刘海涌
黄艺红 刘海涌
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国冰雪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期。国家及地区层面纷纷出台冰雪政策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据统计,从2015至2020年,我国冰雪相关政策数量增加明显,国家层面新增冰雪政策25项,地区层面新增冰雪政策116项。在新发展理念推动下,我国冰雪经济呈现出空间融合、四季融合、社会融合的发展态势。《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报告(2020)》指出,近年来中国冰雪产业以冬奥会为契机实现快速增长,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工信部联合九部门下发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指出,到2022年中国冰雪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1]可见,冰雪经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如何促进冰雪经济的深度融合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冰雪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基础及政策响应
发展理念是有关“发展”的全局性、时代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或观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2]作为冰雪经济的公共政策方案,冰雪政策是国家对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指导思想,体现国家发展理念在冰雪经济领域的“全局性、时代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或观念”。我国的国家发展理念对于冰雪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在冰雪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制定科学的冰雪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不同时期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代发展需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提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理念,并专门针对冰雪经济领域提出“两山论”,为我国冰雪政策提供科学理念指导。我国冰雪政策也积极响应发展理念,从冰雪政策内容上显示出新的发展需求。
(一)“新发展理念”及我国冰雪政策的回应
2015年,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体现。我国冰雪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并从政策、内容等多角度进行积极回应。
2016年《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明确将“新发展理念”作为冰雪政策的指导思想;《全国冰雪场地设施规划建设(2016—2022年)》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4];《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5];2019年《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6],进一步强调冰雪运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国家战略规划指导下,我国地区性冰雪政策以国家层面冰雪政策为蓝本,在指导思想及指导原则方面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在政策目标上强调冰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内容上呈现出冰雪事业的绿色发展及人文关怀,冰雪事业的创新及开放在政策上日益突出,社会参与力量逐渐加强。
(二)“供给侧改革”理念及我国冰雪政策的回应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的联系,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解决方式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8]国家冰雪政策也深刻贯彻了“供给侧改革”指导思想,强调冰雪相关资源供给,关注群众冰雪运动需求的满足情况,推动冰雪经济成为体育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016年《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扩大社会供给,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丰富体育产品市场”[9];《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加大场地设施供给,丰富冰雪运动场地类型,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创新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方式”[5];2018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10];《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开发大众冰雪装备器材。”[1]
在“供给侧改革”理念指导下,国家冰雪政策多从冰雪运动场地、冰雪装备、冰雪设施、冰雪产业等方面贯彻落实冰雪事业领域供给要求,推动冰雪产业要素满足市场需求,最终目的是为了积极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两山论”及我国冰雪政策回应
2016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11],指出冰雪经济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两山论”一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肯定我国冰雪经济的巨大潜力。“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冰雪经济发展思想逐步深入到我国各地区冰雪事业发展政策之中。2019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加快培育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1]冰雪资源丰富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开始大作“冰雪文章”,冰雪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其他地区也结合当地优势,挖掘潜在的冰雪及配套资源进一步开发冰雪经济,“全国一盘棋”的冰雪经济发展趋势逐渐凸显。
二、冰雪政策与冰雪经济的空间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具有多重内涵,其核心是利益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在冰雪产业“北冰南展西进东扩”战略基础上,冰雪经济的空间融合是冰雪经济各区域要素与要素、结构与结构之间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空间融合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地域壁垒,实现冰雪经济要素的交流与互动。自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国家及地区层面出台的冰雪政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近年来,作为人文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研究范式,政策文本计算法被大量应用于社会政策的分析,以形成民众对政策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为此,本文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对国家及地区层面的冰雪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以探求我国冰雪政策的空间特征。
(一)中国冰雪政策的空间特征分析
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以东北、华北、西北为带动,深入实施‘南展西扩’”[10],强调冰雪事业优势地区在推动区域性冰雪事业合作的带动作用;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强调“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深入实施,2020—2021年区域互动合作成效显著,冰雪运动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区。”[12]自此,我国冰雪事业发展呈现“全国一盘棋”的空间融合局面,进一步为我国冰雪经济的空间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基础。通过主题检索发现,2015年至今,国家层面共出台相关冰雪政策约25项,各地区出台116项,且在空间层面——东北、京津冀、华北(不包括京津冀地区)、华中、华南、华东、西北、西南共8个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文本特征。
1.不同地域空间下冰雪政策发文时间特征
我国冰雪政策的发布时间趋势是体现其整体发展趋势的重要维度,地区性的横向比较更有利于彰显空间特征。据主题搜索显示,2015年以来,国家和地区层面共发布冰雪政策相关文件141项,其中国家宏观层面发布25项(见表1)。2019年发文数量最多,且2017年至2018年政策发布数量增幅最大(见图1)。地区层面上,2015年以来,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分别发布冰雪相关政策27项、20项,相对数量最多;2020年,东北地区颁布13项相关政策文件,为近几年最多;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次之,分别发布冰雪相关政策文件为15项、14项及13项,相对较多,其他相对较少(见表1)。同时,各地区冰雪政策总体数量2020年最多,其中2019年至2020年各地区冰雪政策数量总计增幅最大(见图2)。
自2015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国家层面积极制定相关冰雪政策以稳步推进全国冰雪事业发展,并致力于实现体育强国的建设目标。同时,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顺应国家需要制定了切合国家及本地实际的冰雪政策。在国家层面,2018年至2019年冰雪政策增长小高峰的趋势下,2019年至2020年全国各地区冰雪政策数量的大幅增长,时间集中性强,体现了各地区对国家指导政策的积极回应及“全国一盘棋”的冰雪政策发展趋势。
表1 2015—2020年全国及地方冰雪政策发布时间及数量统计
图1 2015—2020年国家层面冰雪政策发布时间及数量统计图2 2015—2020年地区层面冰雪政策发布时间及数量统计
2.不同地域空间下冰雪政策发文区域特征
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指导下,我国全国性冰雪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冰雪政策基本覆盖全国各省,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全面系统的区域性政策体系。从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冰雪政策发文27项,数量最多。其中,吉林省12项、黑龙江省9项、辽宁省6项;其次是京津冀地区20项,其中,河北省12项、北京市6项;华南地区冰雪政策发布数量最少。各省市的冰雪政策发布数量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总体表现为“面状”发展特征:由北向南伸展,向东迈进,向西扩张。[13]可见,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各地区冰雪政策发布地区具有广泛性。
图3 2015—2020年国家冰雪政策发文主体年份分布情况
3.不同地域空间下冰雪政策发文主体特征
政策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行政过程,是国家行政模式的体现。[14]冰雪运动政策作为国家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政策的运行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冰雪政策的制定、出台与实施则更是多主体参与的重要领域。2015年以来,国家层面冰雪政策参与主体愈来愈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见图3),不仅推动国家层面形成全面化、系统化的冰雪政策体系,为全国各地区冰雪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规范化指导;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并巩固冰雪事业在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地位,充分挖掘冰雪经济潜力,增强冰雪经济增长点。
地区层面上,各地区冰雪政策制定主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趋势,呈现出多元参与局面,但地域性区别明显。时间上,各地区顺应国家政策制定趋势,2016年及以后冰雪政策参与主体数量明显增加。冰雪政策制定主体数量上,京津冀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的冰雪政策制定主体多样化明显,且多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体现了冰雪事业的系统性特征及重要的战略性地位。由于华东、华南、西南地区缺乏冰雪资源且需要留足空间发展当地特色体育事业,冰雪政策发布主体主要为政府或体育局,政策发布多为回应国家冰雪政策。
(二)中国冰雪政策推动冰雪经济空间融合发展
政策对经济的走向及发展影响至关重要。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国冰雪政策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在国家冰雪政策的指导下,不同区域冰雪政策从发文时间的集中性、发文区域的广泛性、发文主体的多元参与性特点体现出“全国一盘棋”的空间特征。冰雪政策的空间整体性也决定了我国冰雪经济的发展布局特征,推动我国冰雪经济呈现空间融合局面。通过使用NLP技术对政策文本内冰雪经济关键词进行筛选及对冰雪政策的文本梳理,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冰雪经济发展重点各有侧重(见表2)。
表2 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区冰雪经济发展重点
研究显示,我国北部地区是冰雪运动及产业的核心区域,从北部地区冰雪运动及产业的政策文本中,能清晰看到我国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对冰雪运动及产业的支持力度和发展走向。其中,东北及西北地区基于丰富冰雪资源,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发展重点,强调传统冰雪文化的挖掘及文化宣传;京津冀地区抢抓冬奥会契机,主要发展冰雪场馆、冰雪体育,培养冰雪人才;华北地区(京津冀除外)侧重冰雪装备设施的供给与完善;华中地区侧重发挥教育优势,培养冰雪人才、完善冰雪装备设施;华东、华南地区在响应国家冰雪政策基础上,充分发挥制造业及科技优势,针对性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事业,创新冰雪科技,以产业优势弥补冰雪资源短板,培育冰雪经济新增长点;西南地区则侧重发展冰雪教育,以培养冰雪运动人才。
在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冰雪经济不再是东北、西北、华北“三北”独大的地区不均局面,各地区都在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政策利好下,发挥地区性优势,实现地区性冰雪经济的特色发展及互动交流,打破空间壁垒,展现出空间融合的局面。
三、冰雪政策与冰雪经济的四季融合发展
四季融合是冰雪经济破除季节障碍,在时间轴上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互为动力、相互促进、协调运行的循环发展。冰雪经济由于过高的资源依赖性,往往呈现出“一季养三季”的发展模式,不仅影响冰雪经济配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不利于冰雪经济的持续性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国的冰雪运动行业遭受重创,如何实现行业变革,突破冰雪经济发展的季节性障碍,改变“一季旺、三季淡”的非均衡局面,推动冰雪经济的四季融合发展,成为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与重点问题。
(一)中国冰雪政策的四季特征分析
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从冰雪产业的全局性发展要求出发,国家及地区层面的冰雪政策强调冰雪事业的四季协调发展。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指出,2020至2021年,形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局面”[12],从国家层面正式对冰雪经济的四季协调发展做出战略性指导。同时各地区也针对当地情况,对冰雪经济的四季发展做出政策布局。2016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指出“坚持四季融合,发挥冰雪产业的季节垄断性优势,联动春秋、冬夏兼顾,实现全季节发展”[15],明确要求推动冰雪产业的四季协调发展。
(二)中国冰雪政策推动冰雪经济的四季融合发展
通过以上冰雪政策的四季融合特征分析可知,国家及地区冰雪政策主要从冰雪产业角度推动全国冰雪经济在发展实践中实现四季融合发展。
东北地区以吉林省为例,从冰雪产业层面推动冰雪经济实现四季融合发展,联动秋冬、春夏兼顾,从四季性冰雪装备制造与冰雪科技角度推动冰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以陕西省为例,从冰雪产业层面提出联动秋冬、春夏兼顾,推动冰雪经济全季节发展,同吉林省相似,也主要从冰雪装备制造及冰雪科技领域实现冰雪经济的四季融合发展模式;华北地区(京津冀地区除外)以山西省为例,冰雪政策的侧重点相对广泛,强调挖掘冰雪产业资源,以基地形式打造四季性冰雪旅游胜地,开展全民、休闲、康养的冰雪经济四季融合发展模式。
由此可见,在冰雪政策引领下,从冰雪经济的六大核心要素即冰雪资源、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制造、冰雪人才培养出发,以冰雪产业为核心推动冰雪经济的四季融合发展,其中冰雪装备制造与冰雪科技是冰雪经济四季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冰雪旅游作为冰雪经济创收的重要方面,其与文化融合及旅游基地的四季运营模式成为减少冰雪资源依赖,提高冰雪经济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四、冰雪政策与冰雪经济的社会融合发展
冰雪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态、教育、科技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冰雪经济的社会融合即是冰雪经济系统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相互融合,以使冰雪经济系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冰雪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冰雪政策的内容分析
关键词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国家及地区层面冰雪政策的侧重点,反映出冰雪政策与文化、生态、教育、科技等因素的融合情况。本文主要通过NLP技术对我国现存25项冰雪政策相关文件中相关高频词汇筛选并采用Tableau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统计、整理,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国家层面冰雪政策关键词频次统计
分析发现,出现频次1 000次以上为“冰雪”一词,频次500次以上为“运动、发展、体育”,频次200次以上的分别为“项目、建设、加强、健康、工作、服务、健身、社会、组织、训练、完善、管理、鼓励、教育”,这些高频词汇的出现说明国家层面现存文件聚焦的内容与导向,冰雪运动、冰雪事业发展、冰雪体育、冰雪项目、加强冰雪建设、冰雪健康运动、冰雪健身、冰雪服务、冰雪组织完善、冰雪运动训练、冰雪事业管理、鼓励发展、冰雪教育发展等成为中国目前冰雪事业发展的重点。
(二)中国冰雪政策推动冰雪经济的社会融合发展
冰雪政策相关词频分析可知,国家及各地区冰雪政策各有侧重。通过区域性冰雪政策文本关键词与冰雪经济六大关键要素——冰雪资源、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制造、冰雪人才培养进行词频比较发现,冰雪经济呈现与文化、生态、教育、科技融合发展趋势。
东北地区积极挖掘冰雪资源,大力发展冰雪体育,从冰雪产业领域推动冰雪装备制造,实现冰雪经济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京津冀地区以2022年冬奥会为导向,大力开展校园冰雪教育、培养运动人才,实现冰雪经济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华北、华东地区积极发展体育产业,推动冰雪经济与冰雪科技的进一步融合;华南地区避开冰雪资源短板,以产业优势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以领先性科技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优质冰雪设备,实现冰雪经济与科技融合;西北地区充分挖掘冰雪资源、开展冰雪旅游,以政府政策引领,实现冰雪经济与冰雪文化融合发展;西南地区利用地形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山地冰雪运动,实现冰雪经济与生态融合发展。
由此可见,在我国冰雪政策引领下,全国及地区层面的冰雪经济发展并非是单一的冰雪事业目标,经济利益也并非是冰雪经济发展的唯一追求。在实现冰雪经济发展情况下,引领冰雪经济增长,推动冰雪经济与冰雪文化、冰雪生态、冰雪科技、冰雪教育实现社会融合,发挥冰雪经济的社会价值,才是冰雪政策的终极使命。
五、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冰雪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
2017年,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此背景下,冰雪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之举。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冰雪产业,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为此,我国冰雪政策应突破原有格局,促进冰雪经济多层次、多领域、多效能的深度融合,使冰雪经济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冰雪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融合
冰雪经济发展依托于冰雪资源。冰雪资源是冰雪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核心要素。我国冰雪资源主要包括可利用的积冰和积雪,在稳定季节我国冰雪覆盖面积高达42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的青藏高原区和新疆北部、西部。东北的亚布力滑雪场、北大壶滑雪场、长白山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华北的崇礼滑雪场、云顶滑雪场,西北的阿勒泰滑雪场、可可托海滑雪场等。这些地区正是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成为我国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及其他冰雪产业开发的重要场域。这些蕴含丰富冰雪资源的场域主要分布在广袤的农村地区,为此,在农村地区发展冰雪经济必然深受国家农村建设宏观布局影响,尤其需要与近些年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农村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发展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16]“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随着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17]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就是要因地制宜,以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以点带面发挥乡村特色优势,从而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对于冰雪经济发展而言,具备丰富冰雪资源的农村地区,应积极挖掘冰雪文化,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把乡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为此,发展冰雪经济不能只是关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等冰雪产业的发展,而是要把冰雪经济的发展置于国家乡村发展战略之下进行综合的考量,从而带动并推动乡村振兴。
(二)冰雪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
2021年2月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决策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该计划提出“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同时特别强调“促进冰雪旅游发展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18]这些文件从政策层面强调了冰雪事业的发展要尤其重视自然生态的建设。
体育运动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由来已久。1991年国际奥委会修订《奥林匹克宪章》时,明确提出“奥运会应在确保环境问题受到认真关心的条件下举行”。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生效,将保护环境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习近平一直十分重视生态保护问题,2020年他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19]冰雪作为自然生态的重要因素,涉及诸多环境要素的冰雪事业发展就不能仅考量经济指标,也应当充分重视与当地自然生态协调,从而实现冰雪经济的绿色发展。
为促进冰雪经济与自然生态的融合,一方面可以将生态理念引入到冰雪经济发展之中,在冰雪设施建设上注重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发展冰雪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在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大片山地、林地的开发用以修建滑雪场、开辟有关景点、建设度假区和附属设施,如果不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盲目、破坏性开发必然使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此,发展冰雪经济并不单单以经济目的为导向,同时还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从而保持冰雪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
(三)冰雪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发展融合
从资源视角看,冰雪经济是一种特色经济。它是依托一定区域内的冰雪资源形成的,由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冰雪人才培养要素共同构成的冰雪产业群,并向市场提供与冰雪相关的产品。伴随着2015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经济作为特色经济迎来了发展的契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报告(2020)》指出,中国冰雪场地设施数量快速增长,截止到2019年6月,全国室内滑冰场馆数量为388家,广泛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南、西北和港澳台各个区域;预测到2023年全国滑雪场数量将超过820家,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 000亿元。[20]冰雪经济作为特色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冰雪经济作为现阶段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一部分,要注意保持与整体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即与整体经济发展相融合。“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成为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目标。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21]作为整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冰雪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只要规模速度的盲目开发,而要注重内涵式发展,以冰雪科技创新驱动冰雪经济乃至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把冰雪经济发展看成是实现民众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
(四)冰雪经济与民生保障的互促融合
冰雪运动是冰雪经济的核心内容,而冰雪运动不仅是体育运动,也是民众的健康运动方式,更是美好生活的组成内容。开展冰雪运动的意义不仅是相关冰雪运动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是事关民众健康、惠及民生保障的重要手段。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有关部门,连续发布了三份有关冰雪运动规划的文件,即《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和《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这三份政策文件十分重视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强调冰雪运动对增强人民体质、传播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提出“加强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让更多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共享美好生活。”[3]《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到2025年,要实现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 000万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5]这些政策文件显示,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冰雪运动已成为一项关乎民众健康的重要手段。要想促进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不以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及产业发展为唯一目标,而应看到为民众健康而发展、为民生保障而发展,才是冰雪运动的重要使命。
冰雪经济的融合发展实质是利益共享的冰雪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国家及地区层面的冰雪政策应进一步加强冰雪经济与乡村振兴、自然生态、整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的深度融合,走出我国冰雪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