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1-06-21范芳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初中

范芳芳

摘要:新时代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有所改变,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迫使人们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做到全方位培养人才。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以《亲情之爱》的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程 开放性教学模式 构建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如今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中提到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为“以人文本”的教学模式,要做到把课堂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的开放性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师生互动交流十分缺乏,教学效果不理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开放性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人文学科教学的要求。

一、开放性的课前预习任务,学生深入了解知识

教师在教学前,要求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正确的方法。学生们一般只是把课本看一遍,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笔画一画,就算预习完成。其实这样的预习方式是难以达到预习效果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之前,应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结合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放性的预习。

在《亲情之爱》一课教学之前,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课本内容浏览一遍之后,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进行开放性的预习。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家的看法;想一想,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家,会将家比喻成什么;分享一下自己的家风、家训;等等。学生在分享关于家的看法的过程中,对家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能够明确家的丰富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家的诗句或者格言警句等,探讨“家”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了解家的功能有哪些。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小组内的分享与讨论,制作一份手抄报,把小组的预习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带到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各个小组都能互相学习,拓展知识面。教师在设计开放性的预习任务的时候,要切合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可给学生布置超出其学习能力范围的任务,否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达不到开放性教学的效果。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步,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预习的学习任务,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下,给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

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有趣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一定的思维模式,能够明辨是非,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给予一定的重视。在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认为这门课程的知识只需要背一背就好,不用太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开放教学过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亲情之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好大的一个家》作为引入,让学生听完之后分享对歌曲的感受,谈一谈“家”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教师再结合在课前让学生预习的任务,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手抄报,为同学介绍手抄报上的内容,也就是每个小组关于预习任务做的记录,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借此,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实际的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课堂教学。此外,在《爱在家人间》这一框题中,教学要求为学生学会处理与父母的冲突,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辩论赛,如“代沟是父母的责任还是子女的责任”。辩论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对辩题思考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思考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对课本的内容也会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这样,学生在辩论赛中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多地干涉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之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

三、开放性的课后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之中,更在于课堂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综合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应该贯穿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无论哪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可忽视。课后的综合活动中,往往更能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除了布置相应的书面作业与一定的练习之外,还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开展调查活动、写一篇小论文等。

以《亲情之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结束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如《朱子家训》等。学生在搜集、学习之后,对“家”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可以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与“家规”“家训”有关的小论文,探讨在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起着怎样的作用,并分析哪些应该摒弃,哪些应该继承和弘扬,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辩证地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家风”“家训”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问卷,在社区内进行走访,对路人进行采访等,初步搜集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进一步与年长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眼中的“家风”“家训”是如何的。通过年长者的视角,深入分析年轻人是如何传承老一辈的“家风”“家训”。调查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小组采访的结果和分析问卷调查,进行归纳总结,写一份调查报告,得出调查的结果以及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调查汇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后活动的布置中,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尽量不要对学生做硬性要求。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课后活动以拓展为主,适合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课后的综合活动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不强制要求活动的形式,给学生开放性的选择。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进行要求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转变,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构建起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如开放性的课前预习任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开放性的课后拓展活动等,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融入开放性教学的理念,给学生充分的实践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小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拓展空间”的实践类型与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95.

[2]郑其瑞.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教学——以“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44 45.

[3]张婷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J].才智,2020(14):8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初中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