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学习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2021-06-21刘小丽张兆春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成因及对策物理学习困境

刘小丽 张兆春

摘要:物理学习一直是令很多高中生头痛的问题,造成物理学习的困境成因复杂多样。本文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困境的形成因素、主要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就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尝试与策略。

关键词:物理学习 困境 成因及对策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具有概括性与抽象性的特点,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年龄特点及思维能力的局限造成许多高中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陷入困境,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常常使得高中物理教学陷入被动。

一、形成物理学习困境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因素

初中物理是从现象和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初步接触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的最基本规律,结论生成单一,规律简单易懂,知识应用范围狭窄,很少有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较为抽象的概念与分析。而高中物理概念抽象,规律大多也是人们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积累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物理结论,表述抽象难懂,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这与刚迈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相符合的。

此外,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思想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尚未涉及,如高一物理一开始接触的极限思想、微元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矢量运算和不等式计算等数学知识是按部就班按课本顺序授课的数学学科没有涉及的,这种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的失调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物理概念变得更加难学。

(二)学生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因素

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学生对物理学习仍然停留在对现象与应用的简单的感性认识上,物理思维方法与能力还不成熟,不能从具体到一般,不能从概念与规律角度去理解物理现象,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物理问题。

由于物理学科概念性较强,从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无法抽象出物理概念与模型,学生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的不足使得学生学习变得困难。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认识不足的因素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虽然各种版本教材内容不完全相同,但课程体系与难度大致相当,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难度十国对比分析所显示的结果来看,我国高中物理教材从难度上比较排在第五位,说明现行教材难度是大致符合我国国情与学生认知能力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探讨课本知识与基本概念,也没有去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部分教师急功近利,没有耐心带领学生做实验,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也往往一带而过,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物理模型的构建上、解题能力的培养上,总是以“高考的名义”来突出自己教学的重要性,这种状况下课堂教学的生成必然是“填鸭式”的,如此脱离了学生实际,超越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使得相当一部分理解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物理变得越来越困难。

二、高中陷入学生物理学习困境的主要表现

(一)物理概念与规律理解不透彻

物理规律与概念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笔者对所授的两个班级的114名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有高达59.6%(68人)的学生认为“物理概念与规律理解不透”为学习物理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缺乏认识,没有从多个维度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深挖,没有弄清其物理意义,造成概念模糊,易混淆。

(二)思维定式,机械记忆,照搬照套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机械套用物理现有结论和规律,将物理学习变成“机械记忆”,只记得干巴巴的几个公式,缺乏从物理学的视角去分析物理问题,学科思维与学科意识模糊,对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及物理意义没有正确把握是出现此类现象的重要原因。

(三)对复杂的物理过程不能有效简化与分解

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观察、实验能力,还要求具备对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能熟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将复杂过程简化、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的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各个物理过程的运动特点、适用规律以及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缺乏有效的分析思路,不具备从物理现象到构建物理模型,从物理模型到数学化描述建立一系列物理方程的能力,从而使得综合的物理问题变成很多学生心目中不可征服的“高山”。

三、应对策略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使学生将物理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方法区分开来,让物理学习变得有趣,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一)努力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紧张心理

笔者在对所授班级的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发现有75%的学生对物理学习是有兴趣的,觉得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不是太枯燥,这说明了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排斥,为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先从课堂入手,将物理问题先形象化而不急于抽象化,将物理研究先具体化而不急于概念化,将物理规律先物理化而不急于数学化,先定性后定量,循序渐进,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二)创设物理情境,使物理模型生活化

高中物理知识是由若干类基本物理模型构成的,不同的物理模型对应不同的分析方法与物理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于强调模型以及规律适用,使物理知识与学生思维习惯过于程序化与僵化。实际上,高中阶段所接触到的物理模型都来源于生活,如弹性碰撞模型虽然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但它与小时候学生玩过的弹珠以及台球中白球与花球碰撞非常类似,尽量让物理模型生活化、具体化,才能使得学生能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具体到一般,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强化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教学

概念不清、易混淆以及规律的无法正确适用是很多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大障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勿轻概念重应用,轻课本重练习,忽视对概念和规律进行多维度的理解和挖掘,学生不知道概念和规律是如何“来”的,在实际分析问题时,又怎么知道如何去“用”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让学生对陌生的物理概念在已有知识中找到来源,找到相似点,弄清其意义才能在具体问题分析中找到分析角度和方法。

(四)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不能将“应试”作为教学的起点与终点

在应试教育和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言“高考”,一切以高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从高一入学起就开始对学生加大训练量,加大难度,向高考的标准和难度看齐,造成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模糊不清,课下高质量高难度的练习与巩固无从谈起。学生在如此的课程重压下,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慢慢变淡,最后成绩下滑,甚至学习物理时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學习心态,如紧张、畏惧心理。教师经常以“模型、题型、方法”为抓手开展教学,大量的练习和讲义充斥着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师讲授得兴趣盎然,学生听得则是云里雾里,学生连基本的概念与规律尚未理解和吃透,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想说爱“理”不容易。

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努力在高考和课堂教学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品质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郭怀中.物理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成因及对策物理学习困境
跟踪导练(一)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高中生物理学习挫折心理成因
论如何调动高中生学习物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营造高效物理课堂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