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1-06-21吴雪飞姜振学鲜成钢
吴雪飞 姜振学 鲜成钢
[摘 要] 我国正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所以,针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势在必行。以文献调查为基础,对工程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招生简章和培养计划进行了比较,对工程博士的培养现状和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针对性的完善培养措施,为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后期的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高层次领军人才;工程类博士;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工程质量创新项目“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以非常规油气工程工程博士培养为例”(yjs2018008)
[作者简介] 吴雪飞(1987—),女,吉林松原人,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办公室行政人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065-04 [收稿日期] 2020-11-02
一、研究背景
精準选拔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潜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着力改进和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统筹全校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高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的培养质量[1]。
2010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课题组结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应实施“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通过校企合作、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2]。之后《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在2011年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审议通过[3],正式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下发了《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72号文件),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5个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4]。当年10月,开展招生试点,工程博士成为我国继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兽医博士和教育博士的第五种博士专业学位。为了对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在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5]。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战略性接替领域,但我国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起步晚,理论基础薄弱;其二,中国油气地质条件复杂,核心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其三,非常规油气专业人才资源相对紧缺,亟待加强人才培养。
在国家油气战略的背景下,油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对非常规油气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亟须开展交叉学科的发展及相关的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以项目制等形式,研究和探索培养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的生源培育机制、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专业实践举措、课程体系、分流机制及具体实施方案等改革措施。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非常规油气工程工程博士培养为例,探索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和探索培养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的生源培育机制、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专业实践举措、课程体系、分流机制及具体实施方案等改革措施。对已经展开工程博士培养的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与比较,依据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具有多学科交叉、面向非常规油气工程领域的特点,研究制定培养方案,探索构建复合型专业知识体系、多元化层次专业实践体系与工程实践课题体系。针对油气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开展以下四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一,以工程博士为培养目标,研究和探索吸引优秀本科生的工程博士生源培育机制,如通过夏令营、提前进实验室、本科生导师制等多种形式。
其二,围绕特定研究领域,采取项目制等形式,构建和优化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复合型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培养体系、工程实践课题体系。
其三,研究和优化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本科、研究生阶段的淘汰分流机制。
其四,探索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的配套改革措施、试点实施。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非常规油气工程工程博士培养为例,分析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复合型专业知识体系、多元化层次专业实践体系与工程实践课程体系。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其一,文献调研法:通过文献资料以及工程博士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国内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了解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国内工程博士教育发展的现状作初步的了解。
其二,比较研究法:比较分析国内高校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总结归纳国内高校工程博士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值得我院借鉴的宝贵经验,并依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探讨我院关于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方案。
其三,文本分析法:整理工程博士培养单位的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招生方案以及各培养单位的工作总结资料,归纳并分析工程博士培养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我院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现状,探讨符合我院院情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
六、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于2011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是为适应全球油气发展新形势,服务国家战略所成立的实体研究院。地质、地球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多学科交叉是研究院的重要特征,建设成了5个科研团队,包括非常规天然气成藏与地质评价研究团队、非常规油气工程研究团队、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研究团队、非常规地球物理勘探与应用研究团队及非常规油气提高采收率研究团队。
一方面,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的现状。
其一,招生对象及条件。工程博士招生高校根据工程博士培养的需求,为了选拔出高质量的候选人,各招生高校一般会对招生对象在学历、实践经历、工作年限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资料来源:各招生高校相关文本整理。
关于招生对象的学历,工程博士招生單位均做出了明确的资格要求,招生对象需要具备硕士学历,少数的工程博士招生单位允许招生对象以同等学历的身份报考。
其二,选拔录取方式。针对招生对象的特殊性,首批工程博士招生高校探索了多样的招生选拔方式以及具体要求。
资料来源:依据各高校相关招生文本整理。
在首批工程博士招生院校中,有一半多的院校采用“申请-审核制”的选拔方式,仅有几所高校采用“初试+复试”的选拔方式,例如:中国海洋大学,航空航天大学。以上首批工程博士招生院校均要求招生对象提供专家推荐信。有一半多的院校要求报名者需取得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的同意。
其三,培养目标与规格。选取了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三所能源与环保领域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及规格。
资料来源:依据各高校相关培养文本整理。
能源与环保领域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在《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首批工程博士招生院校在此基础上,均对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具体,但又各有侧重,突出了其院校的特点。
其四,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高校能源与环保领域,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这三所工程博士招生院校的工程博士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资料来源:依据各高校相关培养文本整理。
关于能源与环保领域工程博士的培养方式,首批工程博士招生院校要求学校与企业专家强强联合,组成导师队伍进行联合指导,即实行“双导师制”。
其五,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高校能源与环保领域,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这三所工程博士招生院校的工程博士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资料来源:依据各高校相关培养文本整理。
在能源与环保领域,首批工程博士招生院校在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采用的是不同模块有机组成的方式,且各个院校之间在课程结构和名称的设置方面各有侧重。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实践环节组成三部分。
其六,专业实践。高校能源与环保领域,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这三所工程博士招生院校的工程博士专业实践要求。
资料来源:依据各高校相关培养文本整理。
能源与环保领域,首批工程博士招生院校在工程博士的培养方案中均对工程博士在学期间参加实践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各个高校对此的要求重点各有不同。
其七,学术论文及毕业要求。高校能源与环保领域,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这三所工程博士招生院校的工程博士学术论文及毕业。
资料来源:依据各高校相关培养文本整理。
在能源与环保领域,关于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中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内容,首批工程博士招生院校做了详细的规定,针对学位论文选题规定要来源于实践,能够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能够体现出现实的应用价值与创新性。
另一方面,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2012年,我国开展工程博士教育,关于工程博士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及理论研究,我国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工程博士培养方面缺乏理论基础与培养经验。根据文献调研以及工程博士培养院校的招生文本、培养方案等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在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培养目标定位精确性不足。“培养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的定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博士培养,难以在实践中实现。且“领军人才”这一提法在我国经常被用来作为人才奖励计划中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荣誉称号。例如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清华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等[6]。所以领军人才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单纯的通过学位教育是难以实现的。
其二,培养模式缺乏系统性。我国对于工程博士的培养起步较晚,处于试点摸索的初级阶段,尚未探索出较为成熟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在招生要求、培养方案、论文评审程序、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缺乏系统性,仍需进一步的完善。
其三,论文评价标准不明确。对于工程博士培养的论文考核标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未明确提出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各高校因缺乏论文考核的参照标准,而长期保持观望姿态,没有形成工程博士论文成果要求的共识性标准和顶级指导,所以对工程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把握不准,导致在人才培养环节推进困难重重。
其四,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在工程博士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与《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通知》在工程博士培养过程中依托国家重大专项的问题上,规定并不是十分明确,存在“空白”区域。在工程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没有明确条文规定的情况下,这不仅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条件,也为其建立井然有序的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了难度,一旦构建不好质量保障机制,将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七、完善建立健全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制度
我院紧紧抓住关于工程博士的现实定位,以培养“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为核心,研究、探索、完善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制度。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是对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实践和反映,其具体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要求需要各工程博士培养高校在工程博士培养过程中不断的去粗取精,改进完善。工程博士的培养质量需要从培养环节的各个环节着手,构建校—企—师—生多主体的管理—培养—评价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从上述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和完善工程博士培养体系建设。
其一,培养目标明晰化。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非常大,是重要的战略性接替领域。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供需矛盾与解决由石油安全所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等问题方面至关重要。
其二,培养方式个性化。在培养模式上,工程博士培养院校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其承担的國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际情况,引入国家化资源,推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进一步促进工程博士生的交叉学科培养,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培养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为目标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强化产学研的融合。
其三,课程设置模块化。对于工程博士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在课程的模块设计方面,不仅要符合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而且也要将对工程博士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考虑在内。工程博士培养单位一般将课程模块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基础、专业课以及综合能力三个模块。
其四,导师指导方式创新。在工程博士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指导和被指导、引导和被引导、建议和被建议的关系。拉微茨说过“学生与导师之间是关系是决定能否继续博士学业的唯一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将导师指导模式创新,即“双导师制”。
八、结语
总之,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在工程博士的培养过程中,密切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和能源科技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行业)工程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优势,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依托相关领域国家重大、重点工程项目,促进跨领域交叉培养,精准选拔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潜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着力改进和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统筹全校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提高工程博士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苹.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国际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2]王征.工程博士教育试点办学的基本探索与改革建议——基于浙江大学的案例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2):7-11.
[3]黄国勤,朱才朝,林超.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7):238-239.
[4]吴卓平.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5]国务院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说明的通知[2018]15号[Z].
[6]李俊峰.工程博士培养研究综述[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2):25-30.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High-level Engineering Leading Tal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Institute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 Xue-fei, JIANG Zhen-xue, XIAN Cheng-gang
(Institute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Beijing 102299, 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High-level engineering leading talents are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l of doctor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nrollment brochures and training plans of engineering doctorate awarding schools and institution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doctorate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training measures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leading talent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level engineering leading talent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high-level leading talents; doctor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