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智伴”探索课外阅读模式的策略
2021-06-21宋丽娜
宋丽娜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语文“智伴阅读”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呢?文章从“爱读”“乐读”“品读”三方面探索“研学后教升级版”推动下“智伴阅读”模式的策略研究,探索出适合学生“智伴阅读”模式构建的实施路径,构建科学有效的“阅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综合素养,探索出课堂教学以及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和实施策略,探索出有趣课堂的建构和实施,以达到学生乐看书、教师乐教书、家长会用書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模式;开展策略;“智伴”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特别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三个关键要素。笔者在课外阅读中开展了以“智伴”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畅谈阅读新体验为方向,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研究。
一、开展以“智伴”为载体,提供丰富的“爱读”资源
有效的资源整合是提供阅读保障、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而智能陪伴阅读机器人是提升儿童阅读兴趣的教育类电子产品。“智伴阅读”模式中,教师利用“智伴”机器人通过大量的有声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归纳能力、画面想象能力以及专注力。针对每个学段学生发展特点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教学模式。根据低中高年级开发“画中话”“画中字”“字中字”“字中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量资源的开发,为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首先,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们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目标,利用“智伴”机器人,让学生大量接触儿歌、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科普小故事等。通过“21天培养好习惯”的活动,在“打卡”的仪式感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中年级的学生逐渐从广泛大量的阅读慢慢走向精细阅读。“智伴”是阅读教学中的神兵利器,在培养学生复述的能力的时候,我们采用反复的听力练习,通过聆听、提取、思维整理、语言的组织等,让学生强化练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我们在阅读指导课上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框架,让学生在聆听与阅读中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在思维导图的完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阅读时的画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增加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画面感。
最后,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我们在注重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意转向学生的自我表达。“智伴阅读”模式以其海量的阅读资源优势,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在声乐配合的朗读中,学生对文字产生画面感,而学生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再创作都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智伴”机器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阶段性目标螺旋式上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开展以智伴为载体,共享亲子陪伴“乐读”新体验
注重以家庭互动为导向,家长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中。亲子间倾听故事,复述故事,结合对文本的解读进行角色扮演,给亲子陪伴提供平台和机会,增进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开展以“智伴”为载体,创建班级生生“品读”大乐园
师生共读,激发阅读兴趣。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充分挖掘身边丰富的阅读资源,与学生一起投入其中。例如,在学完童话故事的课文后,可与学生一起走进学校图书馆,找一系列童话故事的书籍阅读,或与学生一起观看童话电影,继而开展讲故事、演童话等活动。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参与,能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
为拓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以“周四故事会”为契机,开展“智伴”阅读。每周五,教师定主题,内容涉及名人故事、儿歌、国学、历史等。“智伴老师”进行阅读分享后,由学生进行同类阅读拓展,并分享个人感受,并乐于与人交流。
开展智伴阅读下的“班班有读”。以整本书阅读为保证,结合“智伴”的使用,以倾听和复述为主要方式,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进行故事复述和讲解,同时完成共读单。
多种读法相结合,提高阅读质量。读是阅读指导中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哪种读,都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今的信息化技术极为先进,我们更鼓励阅读过程中借助“智伴”等先进的技术来展示画面,把音乐和视频配合起来,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体验阅读过程的成功感。
在指导阅读时,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培养“可持续性”阅读习惯,掌握“可持续性”阅读方法,让每个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分享独特的阅读体验。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之基于《研学后教升级版推动下“智伴阅读”模式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ZX055)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华小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