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拉氧头孢对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影响
2021-06-21高彧
高 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307病区,南京 210000)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由于新生儿出生不久,机体防御能力较低,呼吸道结构与功能发育不全,易于各类病菌的侵入,从而导致患者的肺部及呼吸道组织出现感染的疾病[1]。该症的类型主要有感染性肺炎与吸入性肺炎,临床中的表现主要是咳喘、发热以及呼吸困难与咳嗽等,具有易复发、季节性不强,于围产期中有较高的致死率等特点[2]。目前针对该症主要是采用拉氧头孢进行药物治疗,拉氧头孢是半合成氧头孢烯类新型的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从而起杀菌的作用,是目前治疗细菌性肺炎效果最佳药物之一[3]。但是需要配合特殊护理,才能使得药效达到最佳。临床护理路径是以“于患儿在院治疗期间进行成效护理”作为标准值,根据医院内各项规程,运用图表形式,结合患儿临床中的实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患者重点突出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期能使患儿的身体尽早康复[4]。本研究针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在拉氧头孢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取得显著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严格检查确诊,均符合新生儿肺炎诊疗标准以及本次试验的要求[8]。采取随机分组法,将病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在药物拉氧头孢的治疗中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1)纳入标准: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中的新生儿肺炎诊疗标准[5];针对所有入院患者的病例进行盘查登记,并进行常规项目的检查,确诊均为新生儿肺炎患者,且都满足本次试验要求[6]。2)排除标准:所有的研究对象经检查确诊均无其他严重性肺部疾病及呼吸道疾病,以及对本次试验有干扰性的疾病;排除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以及精神性疾病的患者;排除病危患者[7]。试验组中男11例,女27例;年龄1~27 d,平均年龄(14.7±3.9)d;体质量2 988~3 407 g,平均体质量(3217.4±103.6)g;病程4~9 d,平均病程(6.2±1.4) d。对照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30 d,平均年龄(16.3±3.7)d;体质量为3 007~3 529 g,平均体质量(3244.7±121.9)g;病程为6~11 d,平均病程(7.9±1.6)d。2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调研,签署协议。
1.2 治疗方法
入院患儿进行常规检查,结合患儿肺部感染状况,依据医疗准则,给予患者支持性治疗与护理。2组均进行拉氧头孢抗感染治疗,5% GS 5 mL+拉氧头孢,静脉注推,每日2次,用药剂量以患儿体质量计算,每次40 mg·kg-1[9]。用药前进行皮试,青霉素皮试显示阴性,直接使用拉氧头孢;若青霉素皮试为阳性,则做头孢皮试显示良好,则进行拉氧头孢推注[10]。对照组于此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案: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且较为统一的护理配合治疗[11]。试验组于此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配合治疗,医护人员根据诊疗标准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要使用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病区护理组长对患儿病情的检查与评价进行全程督查,以管床护士为主要责任人,且管床护士相对固定[12]。由主管医生每日查房后,在主任医师指导下与责任护士依据当日临床路径,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与护理工作,以及对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的完成[13]。要及时将异常状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查找、分析病变的原因,并及时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治疗,且能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促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14]。2组在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1)呼吸功能改善状况:根据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从患者的PaO2数值、PaCO2数值的水平来对其呼吸功能的改善状况进行评定[15],其中PaO2数值显示高表示改善情况较好,PaCO2数值显示低表示改善状况良好。2)护理质量完成情况:依据护理质量评定准则,从患者家属对护理中效果,以及护理中态度的满意状况来对护理质量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评定[16-17]。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依据t检验来进行比较,计数数据均以率(%)或构成比表示,且依据χ2检验进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改善状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改善状况比较(±s,n=38) mm Hg
表1 2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改善状况比较(±s,n=38)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时间 PaO2 PaCO2对照组 治疗前 65.3±7.3 49.1±3.5治疗后 81.4±4.6 43.8±2.8试验组 治疗前 65.2±6.8 49.6±4.2治疗后 94.7±3.9# 34.2±1.6#
2.2 2组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比较(n=38)例(%)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跨学科性,护理工作以医疗临床路径作为参考,与之配合,以及综合性的特点,着重强调实时性,在临床护理中是可操作性,以及针对不同病人病情的灵活性,能使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做到有据可依[18]。临床护理路径是合理运用图表形式,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能及时给予患者有序性护理服务,并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突出,真正做到个性化整体护理,护士工作更加有条理,主次分明,患儿家属更加满意,护士在工作中的被认同感倍增,更能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的护理工作模式[19]。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拉氧头孢药物治疗中成效显著,能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的改善,有效控制炎症扩散,促进新生儿肺发育,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本研究所用指标是依据新生儿肺炎诊疗标准,以及护理质量评定准则来进行选择的[20-21]。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数值均优于治疗前,且针对不同患儿的病情,采取个性化整体护理,对于提高满意度有较为积极的意义,真正做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本研究从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针对拉氧头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积极影响,涵盖了护理,医疗,药学,以及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