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2021-06-21高世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组间神经功能

高世来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急诊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目前,脑梗死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病起病突然,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常在睡眠时发病,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肢体活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1]。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可引发认知功能障碍,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上针对该病症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使缺血脑组织实现再通,改善机体微循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效果仍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需求。而近年来中医针刺逐渐应用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其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刺激患者神经,提高其神经兴奋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探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20年1—10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析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的具体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54.46±13.39)岁;病程6~14 d,平均(9.97±3.96)d;脑梗死发生部位:脑叶14例,基底节区4例,腔隙3例,多发性9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2~79岁,平均(65.59±13.35)岁;病 程7~15 d,平 均(10.91±3.85)d;脑梗死发生部位:脑叶12例,基底节区5例,腔隙4例,多发性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脑梗死发生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首发脑卒中患者;(2)经CT检查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2)心、肺等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3)既往有脑干、前庭或小脑功能损害的患者;(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降脂和调脂等常规内科治疗。选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与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口服治疗,氯吡格雷,1次/d,75 mg/次,阿托伐他汀钙,睡前1次,40 mg/次。持续用药8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选取百会穴、四神聪穴、印堂穴、水沟穴及双侧内关穴等;使用28号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523号,规格:0.25×25 mm],平刺百会穴0.8寸,四神聪穴透刺百会穴,印堂穴向鼻方向平刺,采取平补平泻手法;水沟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采取雀啄法;使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双侧内关穴,双侧穴位直刺有触电感为宜;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认知功能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回忆5个维度,总分为30分,分值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3]。

(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0~45分,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4]。

(3)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离心法取上层血清,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5]。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MMSE评估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MMSE评估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MMSE评估结果比较[(±s),分]

项目时间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 P值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回忆总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87±0.894.93±0.562.93±0.735.02±0.482.76±0.635.03±0.573.02±0.974.98±0.853.03±0.434.93±0.7215.03±2.0326.36±2.152.92±0.923.59±0.532.86±0.813.71±0.622.83±0.713.92±0.492.96±0.783.73±0.853.11±0.523.96±0.6815.12±2.4619.45±3.650.1735.0250.2146.4150.2315.7960.2316.8690.2175.7140.2135.9850.8590.0210.7590.0180.7560.0210.7960.0230.8570.0170.7260.015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29.82±5.9729.41±6.020.2530.78915.67±5.0322.45±4.467.0230.013

2.3 两组IL-6、IL-18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18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8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IL-6、IL-18水平比较[(±s),pg/mL]

表3 两组IL-6、IL-18水平比较[(±s),pg/mL]

组别时间IL-6 IL-18试验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t值组间治疗后P值组间治疗后12.78±2.555.36±0.6715.4140.00012.96±2.578.85±1.167.9840.00014.2700.00019.52±3.728.49±1.3915.2130.00019.58±3.7813.48±2.177.6660.00010.6060.000

3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通常认为与血液动力学异常、血管栓塞导致的大脑动脉堵塞、动脉狭窄有关[6]。国内文献报道,老年人常见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均是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防控形势严峻[7]。脑梗死的发生可引发患者认知功能急剧下降,对其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给患者远期生活带来沉重负担[8]。有研究发现,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水肿,进而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如IL-6、IL-18等,致使神经元受损,损害大脑神经功能,导致患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9]。中医学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归为“健忘”“痴呆”范畴,其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致脑脉痹阻,通过针刺刺激穴位,可疏通经络,醒神开窍,降低脑部血管紧张度,恢复脑部供血、供氧。有研究证实,单纯的药物治疗可有效调整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水平,而针刺治疗可促进头部血流循环及侧支循环修复,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修复受损神经细胞,进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10]。李建红等[10]报道显示,脑梗死患者经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后,MMSE评分仅为(19.45±3.65)分,而联合针刺治疗的患者MMSE评分则高达(19.45±3.65)分,说明两者联合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该次研究对比分析两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也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总分(26.36±2.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45±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15.67±5.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45±4.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全面改善。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认知功能,有助于促进其预后康复。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组间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