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软膏联合普瑞巴林胶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效果

2021-06-21赵淑芝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普瑞巴林后遗

赵淑芝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皮肤病防治站,山东临沂 27770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该病在治疗后有5%~30%的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表现为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轻触痛、刺痛、灼痛等,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该后遗症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脊神经感觉支容易发生严重变性,导致患者疼痛阈值降低,机体痛觉超敏,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增高[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该病,但不同药物的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利多卡因软膏通过麻醉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起到皮层麻醉作用[4],而普瑞巴林胶囊与中枢神经中α2-δ位点结合,减少P物质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起到镇痛及抗惊厥作用[5]。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对象,比较利多卡因软膏与普瑞巴林胶囊联合治疗与利多卡因软膏单一使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发生疼痛后未进行其他治疗;愿意接受6周随访。排除标准:相关药物过敏者;6个月内接受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伴有重病或病情状态不稳定的其他疾病。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联合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59.52±3.42)岁;发病时间3个月~3年,平均(9.04±0.46)月。单一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60.12±3.48)岁;发病时间2个月~3年,平均(8.65±0.27)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6]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患处经常先出现潮红斑片,随后有栗米至黄豆大小的丘疹覆于红斑之上,不相互融合、呈簇状排布。丘疹发展成为水疱,疱液清晰,疱壁紧张发亮,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2)在肋间神经、颅神经及腰骼神经支配区域好发,呈带状排列,多见于患者身体一侧,超过人体正中线的皮损不常见,且常随某周围神经生长;(3)在发病前出现或伴随皮损出现特征性神经痛,老年患者较为剧烈;(4)病程为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痴脱落后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

1.2.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

参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疗中国专家共识》[7]:(1)原皮损区在疱疹结痴脱落后有持续或间歇性剧烈疼痛,持续1个月或以上;且原疱疹处有色素沉着;(2)疼痛表现复杂多样,多表现为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等性质,也可见部分患者出现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及感觉异常等疼痛特征。

1.3 方法

单一组单纯采用利多卡因软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治疗,在疼痛区域涂抹软膏,涂抹前要求患者洗手,保持手部清洁[8],每天涂抹6次,疗程6周。

联合组采用利多卡因软膏联合普瑞巴林胶囊(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73)治疗。利多卡因软膏用法同单一组。嘱患者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 mg/次,2次/d,治疗3 d后增加至150 mg/次,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在治疗前后,指导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自主评价疼痛程度[9]。患者自觉无疼痛及不适评为0分;患者自觉有轻微程度的疼痛,但对睡眠及日常生活没有明显的影响计为1~3分;患者自觉疼痛,并影响睡眠计为4~6分若患者表示疼痛程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较为严重,经常影响睡眠、情绪及日常生活质量,计为7~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2)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神经痛及其它伴发症状完全消失,生活正常计为治愈;神经痛及其它伴发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提高,生活所受影响减少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不良反应:随访患者6周疗程内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病例数目,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口渴、外周血肿等[1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疼痛程度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各组治疗前,且联合组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联合组(n=50)单一组(n=50)t值P值6.182±0.3756.233±0.4610.6090.5453.697±0.2421.239±0.38038.5800.00039.37165.4690.0000.000

2.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单一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联合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单一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作为带状疱疹严重并发症的一种,其持续时间长,病程多在数月甚至数年,且病情顽固,治愈难度大,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和睡眠、工作[11]。该病的病机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和脊髓后根神经纤维受损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皮损严重、治疗时间较晚、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等[12]。

药物治疗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基本、最常用的疗法,多采用止痛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止痛药物包括抗癫痫药、麻醉药物等。在一般对症处理中往往应用止痛性药物,疼痛轻微者予以布洛芬等即可控制其病情;疼痛较重者则需酌情施用中度阿片类药物或可待因;当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时,一般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哌替啶、吗啡等,这些药物止痛效果较为显著。营养神经药物包括甲钴胺、B族维生素、鼠神经生长因子、胞磷胆碱钠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神经髓及神经细胞的恢复。胸腺肽、转移因子、干扰素等可以调节免疫;而神经阻滞是治疗痛症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递,达到缓解病灶肌肉及血管挛缩的目的[13]。但使用单一药物治疗患者易产生耐受,后期并不能达到有效镇痛的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往往限制药物大剂量使用[14]。

该次研究中,单一组单纯采用利多卡因软膏治疗,联合组采用利多卡因软膏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提示利多卡因软膏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单一组的80.00%,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这与两种药物可发挥协同镇痛作用相关。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该研究中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单一组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利多卡因软膏与普瑞巴林胶囊联合用药安全性同单一用药相近。且有研究表明普瑞巴林不良反应会随着治疗的进行自行缓解,所以不必终止治疗[15]。

作为一种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是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降低初级传入神经疼痛感受器产生的异常冲动来发挥镇痛作用,从而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6]。利多卡因软膏易穿透皮肤,起效快,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利多卡因软膏,可以有效发挥其皮层局部麻醉、镇痛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疼痛的目的[17]。但利多卡因单一用药的作用时间较短,患者需多次涂抹,而普瑞巴林胶囊为BABA类似物,属于钙离子通道调节剂,脂溶性高,可以经过血脑屏障,有效抑制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使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起到全身麻醉的作用,有效地对神经性疼痛进行控制[18]。两者联合用药,一方面可以减少大剂量单一用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延长镇痛药物的效应时间,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特别是对于单一大药物剂量耐受能力低的老年患者,更应该使用联合用药。所有用药应遵循夜间起始、逐渐加量和缓慢减量的原则,可起到协同作用,疗效更为显著[19]。

综上所述,采用利多卡因软膏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普瑞巴林后遗
HPLC-CAD法测定普瑞巴林口服溶液中的对映异构体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御苑印家俏巴林
巴林石收藏趣谈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气相色谱法测定普瑞巴林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巴林石
云南普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师宗现代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