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6-21李桂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肌力康复骨折

李桂玲

(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聊城 252000)

骨折主要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出现部分断裂或者完全断裂,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群中,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骨折的基本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并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在术后恢复期,患者因手术创伤必须卧床休息,此时患者的运动量降低,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疼痛、水肿、血肿的情况,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1-2]。受术后疼痛因素的影响,加之生活的不便,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若未能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将对其病情恢复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骨科手术特性,要求其术后护理具有综合性,故需从多个方面入手。临床上,骨科术后患者通常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很少采用中医护理。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3-4],运用科学的康复护理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加快组织的有效修复,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出现活动障碍和生活无法自理的现象。中医康复护理注重标本兼治,能够有效促进骨功能的恢复,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该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为对象,分析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3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为(40.56±6.87)岁;2例髌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12例尺桡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2例胸腰椎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为(43.17±7.24)岁;1例髌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1例尺桡骨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3例胸腰椎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确诊为骨折,并且行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2)患者和家属知晓该次研究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3)患者意识清醒,能够完全配合该次研究的全过程。

排除标准:(1)无法配合该次研究的患者;(2)全身多发骨折;(3)伴有精神障碍和意识不清的患者;(4)伴有心、肝、肾等重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进行常规消毒,保持通风,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指导患者摆放体位,并帮助其翻身,避免患肢受压迫,对于已经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告知其抬高患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体位练习、肢体肌力康复训练等,之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程度为其制定下一步训练方案,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使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XY-KGS-I型,豫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60183号]和高能红光治疗仪[红外治疗仪,Lifowave-WIRA 750Exp型,粤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60496号]对患侧进行治疗,30 min/次,1次/d;鼓励患者每天饮温开水2000~2500 mL,每天使用庆大霉素混合液为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冲洗膀胱,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研究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饮食护理:中医认为患者术后普遍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可进行食补,如食用适量的核桃仁、枸杞子等。在术后恢复的早期,要求饮食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在术后恢复的中期和后期,则要求多食用补气养血的食物,可以多进食猪肝和鸡汤等,禁食辛辣和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2)康复指导:依据患者术后恢复程度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指导并鼓励患者早下床早活动,最初可进行简单的行走活动,之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能超出患者自身耐受程度,促进患者骨折功能的恢复。指导患者行患侧肌肉等长收缩训练,3次/d,以不超过患者耐受度为宜;指导患者做未固定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且注意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指导患者做健身操,放松身心,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深呼吸训练,以增强肺功能,2次/d,15~30 min/次;指导患者练习吹气球,以增加肺活量。(3)中药护理:术后1~3 d给予患者续骨活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乳香15 g,赤芍12 g,地鳖虫20 g,杜仲15 g,生地黄12 g,自然铜15 g,当归15 g,骨碎补15 g,没药15 g,红花12 g,续断15 g,三七6 g,甘草6 g。水煎,1剂/d,早晚各服用1次。术后4~6 d给予患者补肾壮筋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枸杞15 g,续断15 g,白芍15 g,当归20 g,甘草10 g,杜仲15 g,山萸肉15 g,熟地黄20 g,自然铜10 g,党参15 g,茯苓15 g,骨碎补10 g,白术15 g,芡实10 g,牛膝12 g。水煎,1剂/d,早晚各服用1次。(4)并发症护理:由于患者术后短期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对其做好并发症护理。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当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每2小时为其翻身1次,对压迫部位进行按摩,针对便秘的患者可使用中医按摩手法对其腹部进行按摩。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低。

(2)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主要包括卧床和住院时间、肌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徒手肌力检查评估患者的肌力情况,分为0~6级,分级越高表明肌力情况越好;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3)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包括:压疮、泌尿感染、便秘等。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3)研究组(n=53)t值P值7.54±2.647.42±2.080.2710.8294.98±2.393.17±1.095.016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在卧床与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肌力级别与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卧床时间(d)住院时间(d)肌力(级)生活质量(分)对照组(n=53)研究组(n=53)t值P值5.22±0.242.45±0.1867.2200.00011.98±0.756.85±0.6138.6320.0002.17±0.455.04±0.3139.1640.00071.16±5.2889.98±6.3916.529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7.55%,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n(%)]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骨科术后患者存在多种不利于恢复的风险因素,若未加防范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对此,做好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效果[5]。常规护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其护理效果和预期相差较远,无法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各项需求[6-7]。中医康复护理从多个方面出发,如饮食护理、中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具有综合性及针对性,各项护理措施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并可将中医特色有效发挥出来,和常规护理相比,中医康复护理更为理想且更有利于预后恢复。骨科术后患者往往因担心自身病情,进而出现焦虑和不安的负面情绪,对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8-9]。传统中医认为人的心理情绪和五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惊伤肾,因此在术后恢复期需要提高对患者情志的护理。良好的饮食能够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和常规护理相比,中医康复护理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在卧床与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肌力级别与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而对照组为22.64%,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患者为94.3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力康复骨折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