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数据新闻打开新闻报道新大门

2021-06-21殷军领李前芳

传媒评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

文_殷军领 李前芳

数据新闻是媒体发展的必然方向,而解读数据、表达数据和传播数据也将成为媒体同行、新闻从业者必备技能。

2020年9月24日起,都市快报时政中心联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等相关政府部门,推出“建言杭州‘十四五’献计城市新发展”网上意见建议征集活动,为我们时政新闻报道打开了新大门。

我们共征集到意见建议1087条,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市。通过对意见建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将数据转化成图画,于2020年12月15日杭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当天推出三个整版“数据新闻”封面报道,图文并茂,内容详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为市委全会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这组报道得到政府相关部门肯定表扬,算是较成功的新闻报道,回想起来,成功的关键在于转变新闻报道理念,创新新闻报道方式。

数据新闻改变了我们新闻报道的理念与思维

每一个新时代到来,都伴随着一批传统产业的消亡。但导致其消亡的根本不是因为其传统,而是因为其守旧,拒绝改革。进入数字化时代,有人预言“纸媒将死”。数据新闻或许撕开了通向坦途的一个小口子。

活动征集初期,我们并没有十分确定要做数据新闻,直到征集的意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我们意识到可以朝“数据新闻”努力。

这就要求我们有数字化思维逻辑,有数据新闻的理念与意识。

以时政新闻为例,主要报道内容多为市领导讲话、政府报告材料。如何让这些枯燥的政府文件让老百姓看得懂,尝试过口语化解读,收效不大。而这篇数据新闻在报纸版面和新媒体推发后,受到广泛关注,市政府、市人大、市发改等相关部门纷纷点赞表扬:“数据有力、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为何内容相差无几的报道,读者反响会不同?我们认为,数据新闻的时代来了,大家没有这么多时间读太多文字。这让我们更加坚定数据新闻创新策划与设计。

几次“数据新闻”尝试后,我们发现能想到做数据新闻已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无米之炊”——缺乏足够体量的即时数据。

掌握足够多的数据,是做好数据新闻的基础。当前,这些数据往往掌握在相关部门手上,轻易拿不到。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等国内数据新闻头部媒体,都有独立的数据平台。都市快报目前也在朝这方面努力,我们的“民意直通车”平台已接入杭州城市大脑,成为了我们固定的意见收集整理平台。

数据新闻拓宽我们新闻报道的视野与方式

时政类图解新闻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面对海量的图文信息,作为信息传输方的媒体,要做的就是整合信息、化繁为简,直接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和评价。

数据新闻,其实媒体行业一直在做,只是很少像今天这么受到重视,并单独拿出来研究。《我给杭州“十四五”提建议》这篇报道,用传统的报道方式可不可以?当然也可以,但不如数据报道鲜活、权威、有力道。

我们用最笨的方法,逐条将1087条意见建议分门别类,应用图表、图示、图画等方式,标明每类问题的关注人数,让整篇报道可视直观、生动形象。

只做到这里,还是太浅显。我们又对十大类问题进行二次细分,比如交通出行问题,又细分为“公交建设及配套建设”“地铁建设”“出行最后一公里”“拥堵治理”等;比如教育,又细分为教育资源配比、教育改革、晚托、老年教育等等,更清楚明白地告诉相关部门,市民在关心哪些问题。

数据新闻,对记者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内容上,对文字记者来说,不仅要能撰写报道,更要会分析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形式上,对制图记者来说,要在理解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制作出能让读者一看就懂的呈现方式。这方面我们引入了长图、条漫、海报、H5等多种表现方式,通过漫画、卡通画等方式,让整组报道鲜活生动。

比如在分析市民建议时,涉及到的生态环境,我们使用了“可回收”的图示,涉及到医疗卫生,我们使用“双手托起爱心”的图示,涉及重大工程方面,我们使用了“挖掘机”的图示,让大家一目了然。在图示的色彩选择上,我们也作了考虑,比如在涉及民生领域,我们尽量选择黄色、红色等暖色调,体现党委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数据新闻我们一直在探索

类似的数据新闻,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去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单位的体检时间都移到了下半年,而每年的体检季,向来都是大家神经高度“紧张”的时刻。去年10月19日,都市快报推出了《杭州人2020年体检报告》,综合杭州7家综合性医院27万人大数据,分析大家最容易出问题的体检项目,对高发疾病做一个深入的解读。

内容上,文字记者梳理出海量数据,比如排在第一位的是甲状腺结节,第二是女性乳腺异常,第三是代谢类疾病;这两年幽门螺旋杆菌和胆囊息肉发生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肠癌的检出率也在增加……

形式上,制图记者则设计出数据新闻的形式结构:七大医院体检排名前三的问题;检出率最高的3种疾病:体检套餐更改后新冒出来的疾病等等。同时,制图记者确定了使用形式新颖,表现灵活多元的H5,以弥补数据表达的枯燥、单一。

干巴巴的数据,如何增加产品的可读性,且更容易理解,记者在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

一、数据的丰富多“彩”。整个作品数据在色彩上以稳重的蓝绿色为基调,渲染了数据的可信度。红色进行结构划分,是想给读者传达温馨、提醒的情绪;

二,多样化动态图表呈现。作品融合了条状、弧线形、水波状、圆环形等等动态图表穿插;

三,解读建议,丰富作品的组织结构。作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果,只是完成了基础报道部分,好比大树只有杆。我们要做的是接地气的、让读者产生更好粘合度的好作品,所以,我们通过插入专家解读、建议等完善作品组织结构。

数据的准确、权威,是数据新闻的基础。报道配以专家解读分析,最终让整篇报道表达饱满、专业、可信、亲民,同时实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数据新闻的实践,有一些感悟希望和大家分享:

1、一组组数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它们仿佛会说话,告诉我们一个数字,就是一位市民百姓的期许;改变一个数字,就改变一个市民的生活。

2、政府部门,特别是杭州的政府部门,他们其实也讨厌照抄照搬政府文件,他们也喜欢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新闻报道。数据新闻,是时政新闻报道一个努力的方向。

3、最好有一个自己的数据收集整理平台,不然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走。这方面都市快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有“民意直通车”平台,目前平台已接入杭州城市大脑;我们有民意直通车、问计于民等报刊栏目,且在杭城市民群众中有相当高的知晓度,这些平台为我们搜集数据提供了基础支撑。

4、对数据越细分,越清楚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在关心什么,做新闻策划和报道时,也越能抓住读者眼球。

5、数据新闻,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透视城市和了解市民需求的全新视角,让他们施策更有针对性;也为市民百姓阅读新闻、了解当下社会热点提供了简洁明了的方式。

6、数据新闻,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讲政治,会写作,还要懂设计,会统计,同时要了解些美学、色彩学知识……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叙事学研究
浅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企业工会新闻报道工作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
民生视角下的经济新闻报道的分析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探究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论党报的新闻温度*——以《云南日报》新闻报道的“温暖”转型为例
博弈·创新·融合——从湖南卫视《县委大院》热播看电视新闻报道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