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实验的案例研究
2021-06-21李少峰
李少峰
小學科学实验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设置、学习活动的组织、评价任务的设计的一致性,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和实践的积极性。威海市河北小学罗萧老师执教的《量筒》一课中,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节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优质课。
一、精准、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导航,它能让教师明确本节课教的目标,学生明确学的目标,以及整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基于这一点,要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1)表述方式正确、清晰。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即预期学生通过本课将“学会什么”。陈述的要素是:行为主体是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表述;行为表现,观察或测量的是什么;行为条件,辅助手段或工具等;行为程度,学生最低表现水准。
(2)紧贴课标、教材、学生。紧贴课标、教材、学生即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教材解读、符合本班学情。《量筒》一课的教学目标为:【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2.认识量筒及其结构组成;3.知道液体体积的计量单位; 4.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液体体积;2.能根据量筒特征,自制简易量筒。【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量筒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3.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目标上能明显的看出学生当堂要解决的问题,要体会什么样的建模思想;教师要怎样协助学生达成目标都是一目了然。
二、紧扣目标的学习活动
整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了3个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即:认识量筒、使用量筒和制作量筒)把这节课的知识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这3个活动中经历了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体验逐步丰富,认识逐步加强,兴趣逐步提高。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地整合,并融为一体。
活动一:认识量筒
[课堂再现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话说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可谓是困难重重,我们来看看,今天他们又遇到了什么麻烦。(观看视频)
师: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时都热得满头大汗,师傅拿出3瓶水分给徒弟,八戒想要最多的那瓶水,究竟哪瓶水最多呢?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真是生活的小军师,这个贪心的八戒就想知道哪瓶水最多,多多少,该怎么办呢?其实在科学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测量工具来帮助八戒,那今天我们不和师徒四人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测量工具——量筒
[课堂再现2]——观察量筒
1.教师出未示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
师: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观察来探究一下呢?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观察量筒,一边观察,一边填写“认识量筒的探究卡”。
学生交流并质疑。
教师释疑。
师:ml是单位,它是液体的体积单位,它的中文名字中毫升,ml是它的英文缩写,也是它的表示符号,ml表示毫升,那l表示什么?升也是液体体积的单位。是不是像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m表示米,mm表示毫米,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学习的方法来理解液体的体积单位。
2.理解量程的含义。让学生讨论什么是量程。
3.教师播放视频,悟空解说量程
教师总结:量筒只能量取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中间的体积数,我们在测量液体积时要根据量程选择合适的量筒。
活动二: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1.测量液体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小组讨论结束后,全班汇报,学生汇报时教师给予指导,指导学生掌握量筒正确的使用方法。大屏幕出示量筒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掌握量筒使用方法后,学生分组操作,测量水的体积,在操作时教师不断巡视,及时指导。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学生完成测量水的体积后,对学生提出新的任务,如何量取固定体积液体,先找学生到讲台前倒一倒,学生无法倒准确,老师趁机演示一选、二看、三边看边滴的方法及标准动作。目的是让学生准确掌握用量筒测量液体的方法和标准操作步骤,意识到测量的严谨性。
活动三:测量固体的体积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老师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时,罗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物体体积也可以通过量筒测量出其体积的大小,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这些物体的体积,得出测量方案。老师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最后,完成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要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就必须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评价的标准。这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一节高效的课堂必须在课前对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出相应的预设,并制定相应的评价。《量筒》这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第二环节双向建构,探索问题,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第四环节课堂练习,第五个环节反思小结,当堂落实。
此外,要想让相应的预设评价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首先,评价时一定要紧扣学习目标或学习活动进行,不能偏离,如果偏离了评价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效度从而失去评价功能。其次,评价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其纠正错误,树立信心。
2.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当堂检测往往是随意找几个相对简单的题目就行了,这样就容易导致测评内容与目标存在偏离,甚至偏离较大。如果测评没有和目标保持一致就无法检测到学习的效果,也就无法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与学习目标一致的题目作为检测,从而对学生一节课的目标达成做出准确的评价。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要将评价任务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嵌入评价任务,其核心与关键是教学目标、学习过程、评价任务达成一致,目的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81C1894-11D8-4464-A7BE-27C7D057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