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探析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路径

2021-06-20陈丽

公关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

陈丽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医学院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对医学生自身发展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行者,是医学院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至关重要的群体,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视角切入,结合工作实践与思考,分析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强调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究提升立德树人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 医学院校 高校辅导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由此可见,立德树人不仅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方向。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教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医德教育,确保向社会输出的是有医德、有素养、有技术的好医生。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最贴近的人,与学生的沟通除了在课堂上,时常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谈心,相比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更加深入,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高校应该重视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充分发挥辅导员贴近学生生活的特色,结合工作实际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医学院校的特殊性,使其在德育、教育方面与其他高等院校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因此,不仅需要培养出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医学人才。但由于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医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在落实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育人效果不理想。

(一)医学生对德育培养认识偏差的内因

1.医学生课业负担重,缩减了对德育学习的兴趣

德育学习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学生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长期学习和参与,而医学生的学习时间长、专业要求高,课业负担比一般专业较重,各种阶段性考试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特别是每年的医学生期末考试,很多学生都是通宵达旦复习应对专业考试,网上流行一句对医学生期末考试的调侃:“只要专业选的好,年年期末赛高考”。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医学生少有余力去重视德育学习,自然缩减学习的兴趣。

2.功利主义价值观蔓延,削弱了对医德品质的重视

由于生活和就业压力所致,医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出现了功利性学习思想,认为只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将来仅靠高超的救死扶伤的医术就可以成为一名好医生。因此,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程学习上,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及人文素养相关课程上存在一些学生经常逃课、早退、课堂睡觉等现象,为了解决暂时性生活经济困难,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也不去参加相关校园活动,或者为了毕业后找到心仪的工作报名很多培训班,为自己的简历添彩,这些功利性价值观,使他们更加关注能够为他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学科,忽视医德品质的培养。

3.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阻碍了对全面发展的需求

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只专注于专业课程学习,只在乎考试不挂科获取相应学分即可,对于专业课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德教育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易产生反感、厌学的情绪,对于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漠不关心,这样根深蒂固的应试学习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医学生对德育培养认识偏差的外因

1.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不够活跃,立德树人教育影响力不足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高校的文化软实力,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素养、医德医风等良好品质。但目前医学院校对于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育人模式不够重视,举办的校园活动比较少,活动品牌化构建也少,导致学生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且与医学专业文化特色的结合度也比较低。这样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必然会影响立德树人教育的影响力,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非常不利。

2.专业教师重教学轻德育,立德树人教育成效不理想

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做医学实验时虐待动物,拍摄残忍、血腥画面发至QQ空间、朋友圈等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在医院实习期间,对待患者缺乏耐心,有时过于冷漠,容易埋下医患矛盾隐患等问题。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这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而这些都离不开专业教师严格的课堂教学,但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具有临床医生和高校教师的双重身份,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中,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道德教育时间分配不多,不免存在“育分不育人”、“重教轻德”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医学教育中立德树人教育成效不理想。

3.辅导员工作方式固化,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医学院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主要依靠辅导员,但辅导员日常工作量较大,繁杂事务较多,所带学生数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多采用 “灌输式”的说教方式,难以深入人心,导致育人效果不佳。其次,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的差异,开展活动多以常规模式,缺乏创新,且很少结合医学专业特色或贴近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去设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或校园活动。此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辅导员多是扮演执行角色完成相关部门安排的任务,鲜有主动创新工作方式,扩大立德樹人教育的影响力。辅导员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频繁、最亲近的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也是最大。但没有创新思维工作能力的辅导员,工作开展只会步履维艰,加大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难度。

二、辅导员工作视角下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医学类院校校园文化环境、专业教师精力有限、重教轻德、辅导员单一工作途径、医学生对立德树人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效。为此,医学院校辅导员可从结合工作实际出发,探索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新路径。

(一)注重日常教育,增强立德树人理念的吸引力

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应该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工作,强调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传播严谨求实、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等道德思想,在与学生接触的任何场合,不管是宿舍走访、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班级活动,还是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都要向学生灌输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和具体的行动方向,让学生将“立德树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生。

(二)以新媒体为契机,开拓立德树人教育的新渠道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不可估量,对于开展立德树人工作而言,虽然带来了挑战,但更要抓住机遇,以此为契机,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立德树人教育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开辟新的路径,实行“线上+线下”相結合方式,逐渐提升立德树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医学院校要善用新媒体平台,如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除了推送学校重大新闻、校园文化活动以外,还要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医学专业相结合,定期推送干货满满的内容,增强立德树人教育的吸引力。其次,还要重视新媒体的交流反馈环节,倾听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让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更加有效的洒播在学生身上,惠及学生。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丰富学生的医德素质培养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渗透性、熏陶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医学院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立德树人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风教育融入其中,创建活动品牌,增强活动吸引力,提升活动影响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道德观,同时也丰富了对学生医德素质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喜欢的教育方式中受益匪浅。因此辅导员要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结合医学专业文化特色,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下乡义诊”“医院见习”“无偿献血”等具有医学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铭记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医者使命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四)以班会为载体,活跃医德培养气氛

大学生是青春活力的群体,各种形式多样、内容积极向上的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载体,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辅导员利用每一次召开班会的机会,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将立德树人理念和医德医风教育融入班会主题中,结合医学生最喜欢的教育方式,如观看医学纪录片、医学人物访谈,让学生在看与思的过程中,了解医疗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从病人的视角感悟人生百态,从医者的身上领悟职业道德的真谛。辅导员以班会为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医德教育,不仅形成了活跃的医德培养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给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医学生健康成长者和引路人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和渊博的学识,还要敢于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学会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新颖独特、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增强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向社会输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刘璇,郭玉宇.“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生的医德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9-162.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